影视行业为何难出大牛股?这位董事长说出了真相!
人言财经
2021-06-12 22:26:54
  • 11
  • 19
  •   ♥  收藏
  • A
    分享到:

大家好,我是言叔,专注资本市场、财经、楼市、科技等领域,每天为你推荐干货知识,全网同名,欢迎大家关注“人言财经”。

在众多行业板块中,传媒娱乐板块应该是被诸多投资者“最不看好的板块之一”。


传媒娱乐的板块指数,已经走连续走熊了6牛,且并没有出现过阶段性的牛市。从2015年6月的最高点3710点,一路跌到了现如今的1000点出头,市场一片哀嚎。
图片传媒娱乐板块走势图

此外,影视行业应该也是众行业中出现倒闭、亏损、坏账最多的行业之一,根据东财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8成以上的影视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23家公司中,2020年净利润为负的有18家,占比近八成,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4家;2019年净利润为负的有11家,占比近50%,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8家;2018年,这些公司中净利润为负的有9家,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则有11家。
图片上市影视企业2020年的净利润情况
许多知名的影视公司,混得也相当惨。比如华谊兄弟老板把香港的豪宅都卖了,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还有唐德影视“卖身”给浙江广电等等。
根据言叔近年来对资本市场的观察,近几年在影视行业的上市公司中,言叔还没有见过哪家持续赚钱的大牛股。
影视行业为何会这么难?
近日,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在一次采访中道出了真相,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在美国票房收入只占30%,60%以上约70%是来自版权销售、点播或者是衍生收入。而在国内,电影内容公司百分之八九十的收入是来自于票房,我们要扩大我们的互联网版权的销售收入,这个里面就涉及到互联网视频网站的费用买价太低的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目前影视公司的现状就是:影视行业商业模式过于单一,极度依赖票房。
图片影视公司并非一个好的行业


影视行业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业,这是由国内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
有一件事大家要明白,中国每年会拍近千部电影,但每年上市的基本只有两百多部,这是影视行业政策监管的难。
在众多上线的影视中,票房超过10亿的电影屈指可数,就算按照10亿的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算,扣除分给院线的一半,再扣除发行费宣传费,制片方能拿到手的大概只有3亿多一点。再扣除给编剧、导演、制片和演员的薪酬以及拍摄中各种成本,最后剩下的利润可能只有几千万。
更麻烦的是,从现金流的角度看,拍电影得先写剧本,然后请导演、搭班子、雇演员,支出一大笔费用,一年半载之后影片开始发行、宣传,又是一大笔费用,而且对影视公司来说,需要在电影公映之后好几个月才能拿到票房中分到的钱。
图片
所以如果你去看影视公司的财报的话,便会发现,哪怕有些影视公司的净利润是正的,但现金流仍是大幅为负,抗风险能力特别弱,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大伤元气。
不光只是中国是这样的,在美国也差不多。
不论是美国的百年老店米高梅,还是后起之秀梦工厂,只要有一部大制作出现了票房毒药,就逃脱不了巨亏的命运。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美国电影发展了上百年,是不是也没发展出一家独立的电影公司,大多都只是在某综合传媒集团下面,这从某种程度也反应出来了影视行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内在缺陷。
而且在国内,有一个点对影视公司来说,是极为致命的。就是电影的定价权掌握在导演后演员手里,比如大家去电影院买票时,一定是冲着某演员或导演去的,绝大多数人对于发行公司是哪个公司,一点都不在乎。
在言叔看来,目前国内的影视公司跟欧洲的足坛有点像,俱乐部里的球星赚到盆满钵满,但是俱乐部却是在亏钱的。在国内,导演和演员赚得盘盆满钵满,但是绝大多数影视公司是在亏钱的。
所以当言叔看到光线传媒董事长的发言时,十分感慨,也特别理解他的苦衷,从某种程度来看,如果演员片酬不降,且过度依赖票房收入,影视公司想在国内寻求好的发展,基本是无解的,想赚钱只会越来越难。


图片影视公司为何总喜欢大面积计提商誉减值?

如果大家有留意过资本市场中各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比例,影视行业应该是最喜欢大面积计提商誉减值的。
比如在2019年,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华策影视、st中南、北京文化等都曾出现高比例商誉减值,减值比例均值超过了70%。
为什么影视公司动不动就大面积计提商誉减值?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来看华谊兄弟在几年前的一个案例。
2015年,华谊兄弟以10.5亿收购冯小刚1.36万资产公司 — 东阳美拉,大致内容就是华谊向老股东冯小刚(69%的股权)和陆国强(1%的股权)一次性支付全部股价转让价款,共计人民币10.5亿元.
条件要求在未来五年里,冯小刚的作品要达到累计6.77亿的利润,如若没有完成某个年度的业绩目标,这些老股东需要以现金的方式向华谊兄弟补足该年度业绩差额部分。
也就是说,抛开拍摄成本不谈,即使冯小刚这五年内一分钱没赚,只要从预支的10.5亿里扣出6.77亿作为赔偿,他还是可以足足赚到将近4个亿。
而此前,华谊兄弟还曾公告以7.56亿收购浙江东阳浩瀚有限公司的股东艺人或艺人经纪管理人(艺人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合计持有的目标公司70%的股权。
华谊兄弟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去与明星进行深度绑定,在言叔看来,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导演与演员对票房的重要性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上市公司愿意给这些知名的导演和演员花高价钱。
图片
但是导演和演员赚到了这些巨资,就一定能拍出好电影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对投资方来说,拍出了的电影能不能火?会不会是爆款?其实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比如前两年的《我不是药神》,以及今年爆热的《你好,李焕英》,都是属于小成本制作,然后票房都爆了,估计绝大多数投资方是很难预料到的。
那问题来了,如果影视公司把巨资给到了某导演或演员,但是并没有排除“既叫好又叫坐”的电影,那该咋办?
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亏损。而绝大多数影视公司亏损的方式,基本都是通过计提商誉减值来实现的。
你可以这么理解:影视公司的票房,很大程度上以来导演和演员,所以不得不向他们砸钱,但是就算砸钱了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如果成功了还好,如果亏损了,影企就通过商誉减值的方式,让无数小散买单。
从某种程度来讲,只要上市的影视公司对导演和演员过度依赖,就只能源源不断的向知名导演和演员砸钱,而砸了钱后,如果收购的公司难以完成业绩承诺,那么商誉暴雷几乎是可以预料的事。
虽说在在影视行业惨淡经营下,有不少公司打起新开业务线的主意,比如短视频、网络电影、游戏等,成了这些影视公司的热门新产业,但做出了效果的公司,寥寥无几。
在言叔看来,对影视行业来说,在现有的行业背景下,影企要么积极转型,要么继续沉沦,别无他路,这或许正是当下我国影视行业的无奈吧。

相关证券:
  • 光线传媒(300251)
  • 华谊兄弟(300027)
  • 华策影视(300133)

(来源:人言财经的财富号 2021-06-12 22:26)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