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近期补涨的转债怎么看?
今年2月-3月,权益市场迎来了有力的修复,而转债市场反弹力度较弱。进入4月,权益市场小幅承压,转债市场却逆势上涨。4月1日至4月18日,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12%,同期沪深300、中债综合财富总指数分别上涨0.91%、0.46%。
那么,补涨后的转债行情会如何演绎?新“国九条”又会对转债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近期可转债为何补涨?
1)补涨的原因1:“资产荒”下,或与资金的改善有关
资金的改善或是本轮补涨行情的重要推动力之一。2023年5月-7月市场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即转债对应的正股陷入调整,但转债逆势上涨。而观察当时的情况,会发现资金在该期间增加了对转债的持仓。基金是当前持有可转债的重要方之一,2023年2季度末,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持有的可转债规模为2087亿元,占债券投资市值比例为11.89%;而到了3季度末,持有的可转债规模变为2189亿元,占债券投资市值比例为12.38%。
聚焦于当前,可转债确实具备一定的配置动力:一方面,在纯债收益率、期限利差、信用利差都下行至历史低位后,机构的配置需求依旧较为旺盛,“资产荒”开始推动机构将目光瞄向可转债。另一方面,经历2年时间调整后的可转债,结构中开始涌现出一定的配置机会。
2)补涨的原因2:或与供给格局的改善有关
从直接的新增供给来看,2024年以来,截至4月17日,可转债的发行额仅为101亿元,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事实上,2023年10月以来,转债的供给预期边开始趋弱,可转债的发行所用时间已有一定体现。数据显示:2023年4季度之前,首次预案→证监会核准以及受理→证监会核准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72天、152天。2023年4季度后,两者时间分别变为322天、199天,所需时间显著变长。
(二)补涨之后的可转债估值到什么位置了?
在探讨未来的方向前,了解清楚当前的位置至关重要。对于兼具股性、债性以及自己独特属性的转债,一般会从以下3个维度观测其估值所处水平。
1)绝对价格角度:高价券占比显著下降
在本轮行情高点,即2022年1月初,转债价格在130以上的数量占比为46%,小于115的数量占比仅为14%。截至2024-04-17,转债价格在130以上的数量占比仅为10%,而小于115的数量占比升至70%。
2)股性估值:转股溢价率得到一定消化
过去2年,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也带动了转债的调整。2022年1月5日-2024年4月17日,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7.5%,中证转债指数也下跌了10.66%。从百元溢价率来看,已从2022年8月高点的34.49%回落至当前18.90%,估值得到了一定的消化。但与2019年1月、2021年4月的底部时期比,尚有距离。
3)债性估值:债底支撑增强
从债底对转债价值的支撑角度来看,全市场转债的纯债溢价率中位数自2022年1月5日38.95%下降至当前的11.47%,债底保护效应明显增强。
(三)补涨之后的可转债行情如何演绎?
把时间视角拉长,很多问题会变得相对清晰。估值得到消化的转债遇上估值尚处低位的正股,中期空间值得期待。而“新国九条”的出台,也会对两者产生深远的影响。短期而言,趋势性机会或需等待更多信号的明朗,在结构中挖掘机会。
1)中长期:正股市场有望受益于新“国九条”改革
回溯历史,每一次“国九条”的发布都为权益市场带来了惊喜。其本质原因则在于制度在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投资者的获得感。本次新“国九条”针对上市公司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到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包括加大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再到加大退市监管力度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从供给端提升权益市场价值。同时,针对证券基金机构等相关主体行为、监管部门自身的监管,做出了全方位的布局。对运用中长期资金、其他相关各方合力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做了系统性规划。中长期视角下,对于权益以及转债的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2)中长期:新“国九条”对于转债的影响:个券分化的现象更明显
新“国九条”对于转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维度:一是,文件中提出要加大退市力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直到退市的转债数量有可能会持续增加。针对基本面资质较差的转债而言,隐形债底进一步被打破。对于投资端的影响体现为:高YTM策略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在增加,需要投资人在挑选个券时,多一重对信用的考量和定价。二是,再融资速度可能有所放缓。文件要求,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严格再融资审核把关,转债供给预期或有所收紧。
3)短期:①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等待权益市场合力
中长期视角下,对于权益以及转债的未来表现值得期待。从短期维度来看,一方面,转债趋势性行情的核心仍需看向正股市场,短期仍需更多的基本面信号验证和政策催化。另一方面,一个积极的因素在于短期的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供给端,在再融资严格审核的背景下,破发和破净转债发行或较为困难,当前待发预案剔除掉以上部分后仅剩122只转债,规模仅为1633亿元。需求端,截至2024年3月,依据深交所和上证信息网披露的转债持有者结构,基金持有占比最高,随着转债估值得到一定消化,在“资产荒”的驱动下,或有更多相关配置需求瞄向优质转债。此外,来自险资、年金、社保基金、信托及银行理财的资金占比也较大,在推动中长期资金的入市的过程中,或也能推升对转债的需求。
4)短期:②在结构中找寻个券机会
从转债的两个属性维度来思考:一方面,从债性的角度出发,很多债性转债当前的溢价率相对较低,基本接近其纯债价值,性价比较高,但是需要甄别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从收益弹性出发,可以关注弹性较大的偏股性转债,行业层面主要关注出口链和以旧换新概念。对于科技板块,关注调整后的布局机会。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责任编辑:138)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