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如何应对“投资的纠结”?
最近关于五一假期“调休”的话题引起了热议。
“五一”假期看似连续放假5天,实际上只有1天法定假期,其余4天是周末调休拼凑起来的。
这让不少朋友产生了纠结的情绪:一方面大家还是很渴望长假的——毕竟世界那么大,想要到处走走看看;而且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长假也可以刺激旅游、出行、餐饮、酒店等多方面的消费增长。可如果只放长假不调休,对企业来说,又会带来岗位人员空缺以及用工成本增加等问题,且对实体经济整体来说,大幅增加法定节假日也可能会影响生产。
但是,也有朋友认为,通过调休的方式把假期集中在一起,其实是透支了其他时间的假日,为了凑出长假,可能会面临节前节后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无法休息等问题。
其实,仔细一琢磨,“是否调休的纠结”是不是和咱“投资的纠结”还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呢。
一、 集中 vs 分散
不仅“调休”放假令人纠结,其实在投资领域也长期面临“集中好”还是“分散好”的问题。
1、大师们关于“集中”和“分散”的辩论:
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都有大师级的代表人物。
比如彼得·林奇、马科维茨、邓普顿,是分散投资的支持者。
彼得林奇认为,如果你寻找的是10倍股,那么你持有的股票越多,在这些股票中出现一只10倍股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的大黑马往往出乎你的意料,并且持有的股票越多,你在不同的股票之间调整资金配置的弹性就越大;
马科维茨直接表示,分散化投资可以在不牺牲预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水平,所以对投资者而言,相当于是一顿“免费的午餐”;
邓普顿也认为,“分散投资,应该是任何投资计划的基石。”
而巴菲特、查理·芒格、费雪,则是集中投资的拥护者。
费雪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过于分散化会导致投资者买入并不充分了解的公司股票,强调只有特别好的股票才值得投资;
查理·芒格也认为应该重仓持有少数股票,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决策;
巴菲特表示,对于清楚自己所做之事的人来说,集中投资更有意义。
2、要“集中”还是要“分散”究竟取决于什么?
从上面几位代表性大师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集中”和“分散”本身是中性的,各有各的优劣,只是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看法。这背后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人的不同”。
更细分一下,可能包括这么几重维度的不同:
第一重维度:每个人投资理念、投资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
第二重维度;每个人的投资能力圈和认知半径不同;
第三重维度:每个人对未来的预判能力、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不同。
对于像巴菲特、芒格这样的大师来说,他们有能力挑选到足够优秀的个股,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足够坚定、还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对他们来说,“集中优势兵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市场没有那么深入了解、没有时间、渠道和精力对股票进行深入研究、风险偏好较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更适合分散投资一些。
通常我们在投资时的分散分为两个方向。
一种是横向分散,将我们资金在不同的大类资产、不同地域的市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板块中进行分散,通过降低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来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在不同的市场中获取收益。
另一种是纵向分散,让我们的投资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分散,把原本一次性一笔买入的投资,拆分成多批次进行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对于择时的容错率,降低组合整体的波动性,减少情绪驱动下的冲动投资,也不需要一口气拿出一大笔资金,减少了资金流动性上的压力。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基金定投”, 不管市场如何波动,都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基金中去。通过这样比较有纪律性的投资,让很多投资者朋友们,减少择时的苦恼,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新手投资者去规避追涨杀跌问题,力争减少账户波动,更好地实现长期投资。
二、预支VS不预支
“调休”其实是一种预支假期的行为。但预支了假期,可能会给节前节后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其实“预支”还是“不预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面临的选择题。
比如信用卡,就是一种预支未来收入的超前消费行为;还有买房子,大多数人也是贷款预支未来的收入,然后几十年慢慢还。
在投资中,这样的行为叫做“加杠杆”。
我们都知道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杆原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我们的本金就相当于是动力,预期的操作目标就是这个“地球”。
那么在本金不变的条件下,只要我们增加杠杆的长度,就能够进行更大体量的投资。
不过,更大体量的投资,就意味着可能获取更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风险。
甚至风险可能会超过本金能覆盖的范围。这个时候,不仅有可能血本无归,还会增加未来生活的财务压力,甚至陷入负债的困境。
所以虽然杠杆这种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但是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在风险资产上加杠杆,都有可能造成风险的失控,比如借钱炒股、借钱买基金、借钱炒币等行为,都是非常不建议的。
三、 稳定性VS灵活性
在关于调休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有的朋友认为,通过调休形成的长假和短假的搭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出行计划与安排的可能性,增加了假期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也有朋友认为,调休也增加了假期和生活的不稳定性,打乱了工作/休假节奏。
在投资领域,“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是两个核心理念,二者的取舍、抉择也在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在进行资产配置时:
追求稳定性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资产配置策略,比如经典的60/40股债分配,力争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追求灵活性的投资者,则更偏向于不去定一个固定的配置比例,而是在市场条件变化时,去灵活调整资产配置。比如在股市走弱时增加债券比例,或在债市低迷时转向股票投资。
2、在制定投资策略时:
追求稳定性的投资者,可能会更偏向于采用均衡性策略,并且坚持买入持有(Buy-and-Hold)等长期投资策略,具体到操作上,可能风险评价策略、红利再投资、指数化策略等会更受青睐。这类投资者不一定追求多高的投资收益,但是比较看重投资体验,希望组合的稳定性能强一些。
追求灵活性的投资者:可能会偏向于积极管理的投资策略,如杠铃策略、动态资产配置策略、多空策略、量化交易等,需要频繁买卖以捕捉市场机会,这要求投资者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3、在进行风险管理时:
追求稳定性的投资者,更偏向于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比如将资金投入不同资产类别,地域和行业,或是分批投资,以实现控制风险,降低组合波动的目的。
追求灵活性的投资者,则更注重风险收益比,如果适当地冒一些风险,可以得到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性价比”可能比“降低波动”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4、在把握市场时机时:
追求稳定性的投资者,可能选择战略性地放弃短期市场投资机会,追求更为长期的投资稳定性。
追求灵活性的投资者,更偏向于把握市场热点、短期投资机会,这就需要投资者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灵活判断、善加利用。
我们很难说“稳定性”和“灵活性”在投资中究竟孰重孰轻,其实大部分投资者,在追求稳定性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去提升自己以应对市场的变动。
追求稳定性有助于投资者树立长期目标,而追求灵活性则可以让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保持敏捷。有时候,成功的投资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定平衡。
这次关于放假讨论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打工人们对于工作与生活完美平衡的追求。而在投资上其实也充满着两难的抉择,不过最终选择什么,还是要根据我们自身的风险偏好、投资能力、市场状况和投资目标来决定。
(文章来源:诺安基金)
(责任编辑:138)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