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专业买手”长不大 公募FOF又缩水|基金年报
2017年进入我国的公募FOF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最新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募FOF的管理总规模已降至1554.73亿元,较2022年中的历史最高点2222.76亿元下降了近四成,连续六个季度出现缩水。
业绩上也是表现平平,截至去年底,超过六成(A/C分开统计)的产品收益告负,特别是恒越汇优精选三个月、国联添益进取3个月持有C、汇添富聚焦经典一年持有C、华夏优选配置C等、创金合信景气行业3个月持有C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
被称为“专业买手”的公募FOF怎么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表现是FOF规模不断下滑的主导因素,FOF的优势是降低波动、平滑风险,但目前来看投资者体验一般。另一方面,除了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费和托管费外,FOF投资者还承担了投资组合中其他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涉及双重收费,增加投资者负担。
在破局方向上,不少公募人士给出建议,包括引入长期稳定资金等。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认为,未来FOF有三大创新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更多类型资产会被纳入FOF投资;二是跨境资产,不同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跨境资产的表现也处在不同的阶段,FOF基金组合后更能平滑波动;三是指数FOF产品。
规模业绩双重下滑
曾以风险小、收益稳为“卖点”的公募FOF近两年内规模持续缩水,成立至今业绩亏损的产品也超过六成。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中FOF规模达到2222.76亿元历史高点后,进入2023年规模一路走低,2023年一至四季度末,FOF的规模依次为1894.14亿元、1786.40亿元、1662.14亿元、1554.73亿元,呈逐步减少态势。
截至2023年末,公募FOF的管理总规模已降至1554.73亿元,较2022年中下降了近四成,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出现缩水。
公募FOF面临规模和业绩双重下滑,主要归因于权益类资产的不振表现。
过去一年,行业内含权类FOF年内业绩不及债券型FOF,目标日期型FOF总体业绩中位数在-7.95%,全市场仅3只同类型产品业绩收正,最大收益率仅为1.26%。2024年一季度权益类FOF为正收益的基金所占比例也较低。其中,部分产品如富国智鑫行业精选A的一季度净值收益跌幅超过14%。
华泰金工深度研究认为FOF产品的规模下降主要由低风险目标风险FOF和低风险普通混合FOF贡献。这两类FOF的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对亏损的容忍程度较低,因此在近两年股市下跌期间,在面临小幅回撤时更倾向于赎回。
与此同时,公募FOF规模出现迷你化趋势,有的甚至出现清盘危机。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以来,已有不少于15只FOF发布清算报告,其中多数为养老FOF。此外,像创金合信、海富通、华安、景顺长城等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部分FOF产品最新规模不足1亿元,规模持续“迷你化”。
值得关注的是,公募FOF数量并没有因为清盘而减少。2024年以来,公募FOF的产品总数节节攀升,产品总数从规模峰值时期的306只上升至499只,增幅超六成。
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公募FOF表现不佳,除了投资者预期差导致整体持仓缩减等因素,行业自身的问题也难以忽视。
公募FOF推出之际,双重收费的机制广受市场诟病。为此,证监会发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中明确规定,母基金投资的基金如果有内部基金,则母基金不收管理费、托管费,且不收取子基金的申赎费和销售服务费。
尽管监管明确了公募FOF的收费问题,市场对此仍有疑虑。特别是对产品线相对完善的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更倾向于选择手续费上和熟悉度上都占优势的内部基金组合为主的方案,有公募人士就表示,“买自己公司旗下基金可以轻易实现。同时FOF基金份额还能提升基金公司的整体规模,提高它在行业中的排名”。
近期,一位公募基金研究员控诉部门领导的文章中提到,资产配置部作为创新部门,成立已5年,但创新极少。各岗位没有明确分工,建议分离投顾和FOF业务,进行清晰独立的考核,而不是混在一起。
此外,该研究员还提及了专业能力,称公司70%FOF规模的管理人专业能力是短板,建议降低管理的集中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公募FOF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确实备受市场关注。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客观来讲,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相比,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存在差距,有部分是从其他领域过来‘再就业’的,缺乏较深的基金研究背景。”
机构探讨突围方向
虽然公募FOF发展短期遇阻,但长期来看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优秀的产品还是会获得中长期投资者的认同。
有公募基金人士提出建议,通过丰富可投资资产类别,增强费用信息披露,明确收益预期等,以改善FOF行业的发展环境。
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认为,未来FOF有三大创新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更多类型资产会被纳入FOF投资;二是跨境资产,不同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跨境资产的表现也处在不同的阶段,FOF基金组合后更能平滑波动;三是指数FOF产品。
针对双重收费的问题,晨星(中国)基金分析师代景霞建议,一是FOF管理人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自家的基金产品和费率较低的指数基金,以形成成本优势;二是行业应加强基金费率的透明度,包括明确显示双层费用结构,让投资者对费用有更清晰的了解。
对于FOF是否是伪命题,业内人士认为,FOF的赚钱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对比国外FOF成熟市场规模占比接近10%,国内FOF占比和客户认可度还有待提高,FOF依旧有很大提升空间和发展机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业买手”长不大,公募FOF又缩水|基金年报)
(责任编辑:91)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