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事关吴清陆家嘴论坛发言,一线解读来了!

2024年06月19日 13:12
作者:梁银妍 汤立斌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梁银妍汤立斌)2024陆家嘴论坛6月19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论坛上发表讲话,对如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阐述,并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保护投资者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八条”逐项落地,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实施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为目标的产业类兼并整合,坚决打击借重组炒作“壳”资源、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针对市场关注的退市问题,后续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将会同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持续强化自律监管、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全方位立体式追责,坚决防止“一退了之”。一方面,就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害群之马”强化问责追“首恶”,及时予以立案查处,从严处罚“关键少数”,用监管行动表明“退市不是免罚牌”,并避免“一退了之”。另一方面,刑事、民事等多方面追责救济同步跟进,加大对违法“首恶”的刑事移送力度,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

  论坛上,吴清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壮大耐心资本、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陆家嘴论坛上发布的系列措施,为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发展动力。通过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的公司,给质地好、有潜力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便利。随着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也将得到更好提升。

  针对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方面,吴清表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记者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多措并举引导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具体包括,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支持创业投资政策文件,并做好相关政策文件、规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壮大耐心资本;丰富产品类型,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创投机构1.3万家,规模超过14万亿元,居全球第二。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投融资手段,能够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向具有长期发展价值的优质创业企业,聚焦一批“卡脖子”技术领域,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进行有效结合,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聚焦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度扶持“早、小、硬科技”企业,打造产业“独角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驱动经济新增长。

  推动“科创八条”逐项落地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八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2家,总市值5.17万亿元,IPO融资总金额9091亿元,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磁场效应持续放大,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此前,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旨在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记者获悉,后续,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系统落实新“国九条”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八条”逐项落地,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资本市场发展最好的态势,应当是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能够联动起来。”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金融投资、股权投资和实体投资三者要统一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认知。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提升对科技创新、数字化的认识程度,不能对创新进行简单的“贴标签”,而是要进行科学辨别,并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以及具体落地场景有机结合。

  运用多种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支持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做优做强

  吴清表示,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

  上证报记者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具体而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大市值公司、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企业为“主战场”,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聚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上市公司实施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为目标的产业类兼并整合,结合国情市情提高监管政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支持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做优做强;坚决打击借重组炒作“壳”资源、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加强投资者保护,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秩序。

  业内人士提及,从近年来完成的重组交易来看,产业并购成为主流,跨界并购及重组上市大幅减少。八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为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并购,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实施重组,产业整合特征更加明显。多数重组达到预期效果,涌现出一批通过重组做优做强的典型。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通过并购重组,公司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这不仅可以消除产业链中的冗余环节,还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能够快速获得关键技术或市场份额,加速创新和市场扩展。

  针对中介机构如何更好充当“撮合者”,章俊表示,中介机构扮演好沟通协调者的角色,能够帮助各方面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有效推进并购进程。下一步,中介机构需要加强对行业趋势和目标企业的研究,提供专业的评估和建议,帮助客户做出更为合理的并购决策。同时,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中介机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包括加强法律、财务及市场分析能力等。

  坚决打击和惩治重点领域财务造假

  吴清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证监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汇聚部际协调、央地协同的合力,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对于造假者和配合造假者,将一体查处,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涉及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下阶段,证监会将坚决打击和惩治重点领域财务造假;健全线索发现机制,强化穿透式监管,深化行刑衔接协作,提升证券执法司法质效;强化国资、金融、财政等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执法协作,汇聚部际协调和央地协同合力;加大行政、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立体化惩处力度;增强公司治理内生约束,标本兼治,常态化长效化防治财务造假;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全方位追责,对涉嫌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数据显示,2023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罚539件,同比增长40%,处罚责任主体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场禁入103人,同比增长47%;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零容忍”打击高压态势不断巩固。

  “退市不是免罚牌”

  吴清还提及,针对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证监会的态度非常鲜明,对其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一追到底”,依法从严惩处相关责任人员,决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证监会已依法将17家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责任人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续司法机关将根据查办进展依法公布案情。今年以来确定退市的公司中,*ST华仪等9家公司退市前已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文书,*ST左江等13家公司已被立案调查,证监会将依法从严从快作出行政处罚。

  章俊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常态化的现象是资本市场成熟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常态化退市制度能够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通过淘汰表现不佳或财务不健全的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退市的缘由不尽相同,目前大多是触动退市红线的被动退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实现“应退尽退”,既需要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明确退市标准和程序,确保退市制度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也需要加强对退市公司的监管,针对退市公司出现的违规行为,要加强对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追责力度,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下一步,证监会将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发挥证券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等各类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相关单位将加大代表人诉讼的适用力度,积极为投资者主张权益;灵活运用代位诉讼、支持诉讼,应对损害公司利益行为;提升民事诉讼的便捷性,强化投资者追责意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原标题:事关吴清陆家嘴论坛发言,一线解读来了!)

(责任编辑:6)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信证券资产安信基金
B
博时基金渤海汇金博道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北信瑞丰宝盈基金博远基金
C
长盛基金长城基金诚通证券财通基金长安基金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城证券财通资管长信基金财达证券长江证券(上海)资管财信证券
D
东方红资产管理东莞证券东海基金德邦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财基金东海证券德邦证券资管东兴证券东兴基金第一创业东吴基金达诚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大成基金东方基金东吴证券
F
方正富邦基金富国基金富达基金(中国)方正证券富荣基金富安达基金蜂巢基金
G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广发资产管理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国联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新国证基金国泰基金国新证券股份国金基金国信证券国融基金格林基金广发基金国联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元证券
H
华润元大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宸未来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宏利基金华鑫证券汇百川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商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华安证券华西基金泓德基金汇泉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汇安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夏基金红塔红土恒泰证券华创证券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海富通基金
J
嘉实基金金鹰基金建信基金金元顺安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合基金金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