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银行系公募陆续交出盈利账本 “偏科”问题加剧权益占比再降
随着近期上市公司财报季渐入高潮,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也随着股东中报的披露相继亮相。作为公募基金行业一大派系,银行系公募以7%的公司家数管理着市场上近五分之一的基金规模,实力不容小觑。
从公布的三家银行系公募数据来看,得益于管理规模的增长,浦银安盛基金、兴业基金和鑫元基金上半年均实现盈利,前两者的净利润超过1.3亿元,但较去年同比有所减少;后者净利润增幅较大,规模距1亿元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
当前,银行系公募基金有15家,其银行股东类型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有业内人士分析统计数据后向记者表示,从整体看,大多数银行系公募“偏科”问题进一步加剧,作为短板的权益类产品管理规模有不同程度地缩水。此外,管理层不稳定、基金经理相继出走等,也是部分银行系公募机构所面临的问题。
规模增长靠固收
截至8月25日,目前已有三家银行系公募的财务数据得以披露。总体来看,这3家银行系基金上半年全部实现盈利。浦银安盛基金、兴业基金和鑫元基金的营业收入均超过3亿元,上半年各家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1.67亿元、0.9亿元。
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三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涨跌不一。浦银安盛基金相较于去年同期营收下滑1.42%、净利润同比减少20.83%;兴业基金两项指标下滑尤为明显,分别减少18.2%、37.45%。鑫元基金则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管理费收入是公募基金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基金中报还未披露完毕,但从管理规模角度可以看到,大多数银行系公募出现明显增长,如鑫元基金的管理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90亿元。
从全市场范围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200家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达31.01万亿元,除了还未发行产品的“新人”苏新基金外,其余14家银行系机构的合计基金资产净值为5.7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755.67亿元。
换言之,银行系公募以占比7%的家数管理着市场上近18.6%的基金规模,规模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在这之中,中银基金和永赢基金的规模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1427.28亿元、1364.94亿元。
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5家公司则有超过500亿元的增长。而民生加银基金则是唯一规模减少的银行系公募。今年二季度,该公司合计在管基金规模1479.86亿元,较去年同期1552.94亿元减少了73.07亿元。
从细分数据来看,上述公司规模增长主要是来自固收类产品。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银行系公募的货币市场型和债券型基金近一年的规模合计增加了9419.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4%。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非银行系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固收类基金产品的发展上有一定优势。华北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公司的债基持营有明显效果,规模增长较快。这是因为在权益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资金为求稳更倾向相对稳健的产品。
权益仍是“短板”
在业内,银行系公募因可以背靠股东银行的强大渠道和资源优势,被戏称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它们大多有“重固收轻权益”的特点,管理规模极为依赖债券产品,而今年以来,权益类产品占比进一步降低。
据第一财经统计,14家机构的权益规模平均占比为7.98%,去年同期这一数字11.55%。其中有9家公司的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下同)规模占比不足5%,鑫元基金甚至不足1%,只有0.97%。
另5家权益规模较大的公司下滑更为明显,占比最高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将上限从30%拉低至20.48%,农银汇理基金、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则从百分之“20+”降至“10+”,民生加银基金则从13.86%降至10.89%。
此前,在权益产品的发展大年时,公募权益类基金发展进入“快车道”,银行系公募也在改变传统注重固收资产的形象,融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浪潮当中,这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形势倒逼所迫。
“权益投资还在继续培养中,也有挖角一些厉害的权益基金经理过来带团队,但(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一位来自银行系公募的业内人士说。此外,从公开采访中也可以看到,多家公司曾表示会大力发展权益投资。
不过,目前来看,“富二代”们的权益类产品依旧是短板,多只产品业绩平平,规模缩水明显。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系公募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减少了1650.11亿元,同比减少两成以上。
从管理规模上看,招商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规模近一年均减少200亿元以上,但最新规模仍超过千亿元,减少幅度在15%至26%之间。而部分权益规模仅有几十亿元至几百亿元的公司,则“缩水”更为明显。
如中加基金权益类规模从40.91亿元降至20.42亿元,规模减少了一半;浦银安盛基金则从155.79亿元降至96.58亿元,同比下滑38%;鑫元基金近一年减少了12.03亿元至20.21亿元,“缩水”比例则在37.31%。
业绩表现仍是基金投资人交易的重要理由。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在银行系公募旗下已有数据的800只权益基金中(仅计算初始基金),688只产品近一年累计回报为负,占比为86%。
其中表现最差的鑫元清洁能源A近一年回报为-44.09%,自2022年1月成立以来的累计亏损扩至64.43%。今年二季报数据显示,该产品目前的基金规模只有不到6000万元,已经濒临清盘边缘。
若将时间拉至近三年,“受伤”更为严重。在有比较数据的594只银行系公募权益产品中,区间实现正回报的只有47只产品,占比不到8%。其中,招商中证银行指数A、建信沪深300红利ETF、招商中证红利ETF等6只产品的区间回报超过10%。
而在超过9成亏损的产品中,业绩“腰斩”者达到69只。例如,业绩垫底的民生加银创新成长A和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A,近三年分别下跌73.1%、69.67%。年报数据显示,二者均为个人投资者所有,且最新的规模均低于5000万元“警戒线”。
在低位震荡的市场行情中,正遭遇生存考验的权益基金产品并非个例。目前,银行系公募旗下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共有153只,其中权益类产品数量有118只,占比为77%。在当前监管部门对“迷你基金”形成常态化监管的背景下,这些产品的生存选择也摆在眼前。
银行系公募发展不一
从2002年招商基金成立起,银行系公募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按照第一大股东的类型来看,目前15家银行系公募包括5家国有大型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商银行以及1家外资银行。
目前,这15家银行系公募所管理资产净值合计超过8000亿元的有3家,分别是招商银行控股的招商基金(8908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控股的工银瑞信基金(8167亿元)、中国建设银行控股的建信基金(8116亿元),它们在行业的排名分别为11名至13名。
中国银行控股的中银基金、交通银行控股的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规模则分别为5980亿元、5524亿元。上述5家机构均在2002年至2005年较先成立。在2007年至2008年成立的浦银安盛基金、农银汇理基金、民生加银基金,规模在1400亿元至3800亿元之间。
与其它类型银行相比,城商行布局公募基金的时间相对较晚,2013年4家城商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先后成立,运行10多年至今发展情况不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宁波银行持股的永赢基金,最新管理资产规模已达4929亿元;上银基金、鑫元基金的规模则在“2000+亿元”,中加基金则在1464亿元。
除2022年11月成立的苏新基金目前未发行产品外,管理规模最小的是由恒生银行控股的恒生前海基金,是唯一一家管理规模低于千亿元的银行系公募,其2016年成立至今的规模仅为161.63亿元。
“银行系基金公司可以与母行在客群、优质产品、投研策略、投顾服务、系统对接等多个领域形成更为良好的互动关系。”一位头部银行系公募人士与第一财经交流时表示,另一方面,公司的风格、决策等或多或少受到股东的影响,部分机构更为保守,独立性和市场化运作情况有待提升。
近期,银行系基金人士动荡颇多,高管、知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基层人员转行出走等,频频引发市场关注。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已有在管产品的14家银行系公募中,有9家出现高管变更情况;此外,基金经理近一年来离任数量有40位。
以鑫元基金为例,今年6月1日,鑫元基金公告称,公司原总经理张丽洁因个人原因离任,董事长龙艺代任。彼时业内有消息称张丽洁的下一站去向可能是信达澳亚基金。不过,从目前从业资格信息来看,还有待确认。
此外,6月底和7月初,鑫元基金旗下基金经理陈浩和周颖相继宣布离任。8月13日,基金经理赵慧管理的多只产品公告增聘基金经理。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赵慧已向公司提出离职,下一站仍是公募机构。目前,赵慧的在管规模为847.32亿元,占公司公募管理规模的40%。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银行系公募陆续交出盈利账本,“偏科”问题加剧权益占比再降)
(责任编辑:10)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