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五篇大文章”交周年答卷 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有力
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年以来,在南粤大地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创新服务模式,金融“五篇大文章”谋篇布局,“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信贷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明显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受访专家表示,广东省在金融“五篇大文章”谋篇布局方面成效明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有力的支持。接下来,“五篇大文章”仍旧是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一篇:科技金融
金融“活水”润泽繁茂“科创雨林”
自2017年上市以来,视源股份实现营收规模从80亿元扩大至200亿元,净利润从7亿元增长至近15亿元,多个主营产品连续多年保持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在其不断壮大的背后,广发证券从2012年便开始服务企业,通过可转债、定增、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全方位服务,持续陪伴企业成长,并在2017年助力视源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是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广东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接力式金融支撑的综合服务体系。
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可抵押固定资产等,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年来,多家银行机构纷纷改变“看报表,重押品”的传统信贷模式,进一步丰富“看未来”审查分析方法、“技术流”评价体系。
“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企业购买实验用的材料经费,还解了企业支付专项技术服务费的燃眉之急,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开展技术创新,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随着广州市首笔符合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的贷款落地,某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信心满满地说。建行广州分行充分运用再贷款政策的利好,叠加建行善科贷“重智力,轻资产,纯信用、线上化”的产品优势,主动协助企业向广州市政府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贴息,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成功落地广州地区首笔符合再贷款政策要求的贷款100万元。
更令金融圈和科技圈兴奋的是,今年9月底,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包括广州在内的18个城市,这意味着一级市场将迎来更多“活水”,不仅有助于缓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也为创投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到一周时间,工商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工银资本、广州产投资本、广发信德共同意向发起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应声启动,规模100亿元,重点支持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一级市场“长钱”加速入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五大AIC、五大国有银行在穗分支机构与粤科母基金、恒健投资控股、广州产投等12家优质的省市区属投资机构开展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意向合作签约,多个项目首期拟投平均10亿元资金规模。
广东加大力度支持科技金融发展,一方面是政策引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策保障。如广州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企业贷款等所产生的本金损失进行一定补偿,让银行机构更敢贷愿贷。保险端,机构持续推动丰富新质生产力领域保险险种,为企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知识产权确权维权、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保险保障。
建言:
对于下一步科技金融如何更好地发展,曾刚提出,可加强建立涵盖科技、金融、财政、工信、国资、工商、税务等多部门的科技金融工作协同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促进区域和国际间科创要素加速流动;持续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第二篇:绿色金融
锚定“双碳”未来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今年6月27日,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为某电网公司联席承销发行15亿绿色中期票据,标志着全国首单“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诞生。该笔债券期限5年,发行票面利率2.17%,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电网基建项目技术改造。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输配电量13136亿度、节约电能12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52万吨,将有力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及港澳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这是广东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缩影。在广东,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资源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配置,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四面开花,为广东经济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改善贡献金融力量。
各种全国“首创”“首笔”的绿色信贷产品遍地开花,绿色金融创新正在全省加速落地:全国首笔碳账户数据产品质押贷款、全国首笔休(禁)渔补助保护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全国首笔能效电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全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担保贷款、全省首笔节水减排挂钩支持贷款、发布全国首份标准化企业碳信用报告……
广东绿色信贷规模从“零”起步,到如今冲击4万亿元。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比年初增加547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1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其中,广州绿色金融发展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9月末,广州市绿色贷款余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6.3%,居全省各地市首位,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同时,作为国家级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期货和期权,开创了我国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截至2024年9月末,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碳酸锂期货和期权总成交超2亿手,成交额13.98万亿元,实现加速跑。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现货成交量突破3.08亿吨、总成交金额73亿元,均居全国8个区域碳市场试点首位。
南沙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序推进,在这里,全国首份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扶持政策出台,促进气候投融资创新发展。今年4月底,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在南沙发布,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南沙分行宣布提供超1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助力解决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小气候友好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言:
刘佳宁表示,广东绿色金融大文章走在全国前列,但在绿色金融市场规模、结构、区域协同、与碳规则国际接轨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建议从机制完善、产品适配、风险管理和科技赋能上下功夫,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化、专业化、协调化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投融资新模式、新路径,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第三篇:普惠金融
资金精准下沉普惠金融更有深度广度
“最近几年乡村游很火,我就想着回乡创业试试。”家住从化的小林原本是珠江新城的一位“小白领”,去年底他决定将家里的自建房改造,和家人一起创业做乡村民宿。今年他和村里的伙伴计划扩大经营,但资金仍有部分缺口。恰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了“民宿贷”,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民宿贷”是金融机构以普惠金融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强有力金融服务支撑的一个缩影。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广东金融机构持续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资可得性,“增量、扩面、降价”成为了各大银行发力普惠金融的三个关键词。
一方面,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农行广州分行探索金融顾问、金融村官新模式,提供“融资+融智”的“一对一”普惠服务;兴业银行建立了金融特派员制度,选派近50名各领域的金融人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的“联络员”“宣传员”“参谋员”;民生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深入各合作工业园区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实现及时、精准对接制造业扩产购置厂房的融资需求,使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当前许多中小微企业往往信用水平偏低、缺乏可抵押资产,很容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造成普惠金融服务供需不匹配。对此,广东银行机构通过利用数字技术与金融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作为天然的风险承担者,近年来,广东保险机构积极创新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扩大服务中小微企业规模。
在广州,为了鼓励银行机构敢贷愿贷,广州市委金融办深入实施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2.0版,强化针对“百千万工程”、绿色低碳发展、专精特新和民营中小微企业等领域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正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搭建我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按照“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真正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建言:
曾刚认为,近年来广东及广州在普惠金融相关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和机构发展、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方面成绩显著。同时,受制于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约束,还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对称、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有待完善、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等问题。下一步,应充分应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和完善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和完善各级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对信贷资源的保障和撬动作用;持续推动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工作。
第四篇:养老金融
丰富金融供给助力“养老”变“享老”
“刚存了12000元到个人养老金账户,明年报税又能减税1200元。”市民王先生通过手机银行App操作,不但快速办理好了个人养老金缴存,还薅了一把银行的“羊毛”,领了180元红包。
自2022年3月起,养老理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金等试点陆续在广东启动,落地广东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融试点政策最多、最全,覆盖面最广。个人养老金平台已上线200款储蓄产品、102款保险产品、26款理财产品,每家银行平均上线基金超百款。
广东金融机构抢抓试点契机,聚焦养老金融,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以邮储银行广州市分行为例,截至今年9月,该行个人养老金结算户数超11万户,累计缴存金额近1500万元。邮储银行广州市分行全面构建“三横三纵”的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光大银行充分发挥一个“光大”协同禀赋,打造“养老账本”和“养老规划”两大专业工具,深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业务板块,按年龄划分为“20~35岁、35~45岁、45~60岁、60岁+”四类重点客群,聚焦“日常开支、稳定收益、财富增值、风险保障、代际传承”五维需求,切实提升养老客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为落地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首家合作银行“社保服务合作网点”,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融资需求,“真金白银”支持养老金融产业。例如,该行针对养老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中央食堂等养老服务机构,专项推出了“交银养老-惠老展业贷”产品,为这些机构新建、扩建、改造、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等过程中的资本性投资需求,提供固定资产贷款支持。
除了银行业,保险业与养老金融有着天然密切的关系。在广东地区,平安深化“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打造全国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让养老更省心。目前,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广州、珠海、中山、汕头、湛江、江门、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10个地市。广东辖内(不含深圳)目前已超9182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超4600名客户开启居家养老服务体验。
建言:
刘佳宁表示,广东养老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仍存在养老金体系三支柱发展不平衡、养老金融产品供需不平衡、养老产业融资面临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建议要进一步调动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合力,加快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强化财税政策激励,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宽养老金基金多元化投资渠道。
第五篇:数字金融
聚力加“数”前行广东金融积极转型
“滴,支付成功。”市民张先生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了乘车费用,体验安全便捷的数字化出行。在广东,如今数字人民币已覆盖交通出行、缴纳税费、缴存公积金、购物消费等多个领域。今年10月,广州再落地了广州地铁微信乘车码、岭南通、湾区通三大数字人民币交通应用场景。截至8月末,广州市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341万个;流通业务总计392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门店122万个,建立起宜商宜居的数字人民币金融服务生态“广州模式”。
数字人民币是广东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的生动实践之一。拥抱数字化变革,广东金融机构走在前列,不断深入推进机构自身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金融安全水平。
如广发证券致力于打造一流数字化券商,推动增长模式、经营模式变革和数字底座升级。在服务零售客户方面,广发证券自主研发的“易淘金App”,截至2024年6月底,用户数已超过2200万,日活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三。2023年落地智能客服助手、智能投研助手等20余个应用场景,服务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
与此同时,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更有力更精准。
今年3月“粤信融”首笔跨境验证业务在广东珠海落地。“银行使用‘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核验母公司在澳门资产信息的真实性,最终成功向我们增加提供500万元的授信支持。”珠海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在广东,“粤信融”“珠三角征信链”等平台,让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得以转换为“信贷资金”。今年新上线的“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依托区块链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技术优势,可以便捷、高效、安全地实现对客户境内外资产证明的验证,以数字金融切实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广东金融机构正在用足用好各种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地识别客户需求,提供线上线下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的可达边界。并不断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资产入表融资等新业务,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如工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分行通过评估某公司数据资产“咨讯通”价值,为该公司授信500万元,成为广东首单数据资产入表融资的成功范例。
数字金融,架起了金融机构与企业、百姓之间的桥梁,让彼此间实现“双向奔赴”。
建言:
曾刚认为,广东及广州在底层技术创新和应用、顶层设计、区域融合、人才供给、赋能发展等方面难题还有待突破。下一步,应加快聚合区域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实现金融科技领域底层关键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立足区域内部不平衡和差异性,加强区域监管和规划协同,有效实现区域数字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大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间的相互赋能和融合发展。
专家观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兼主任、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曾刚表示,广东省在金融“五篇大文章”谋篇布局方面成效明显,在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和组织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保障体系、促进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有诸多进展。
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诸多方面成效明显,稳步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综合考虑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和广东省情地情,金融“五篇大文章”依然是金融机构未来主要发展的重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刘佳宁表示,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广东积极搭建了“1+5”政策框架体系(出台1个总体方案、5个实施方案),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在发展架构上,建立了金融“五篇大文章”体系化、专业化的协同运作机制,规范了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标准,打造了金融“五篇大文章”政银企信息服务专项融资对接平台,并探索建立专业化、体系化考核评估机制等,持续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有力的支持。接下来,金融“五篇大文章”仍旧是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继续以系统推进、突出重点、精准破题为三大抓手,聚焦重点领域、聚焦供需匹配、聚焦资源整合、聚焦银企对接、聚焦产品创新,实现五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质”的飞跃。
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大事记
●2024年2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年3月12日,广东启动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
●2024年4月3日,广州市委金融办印发《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
●2024年4月,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在广州落地。
●2024年5月,广东开展普惠金融县乡专项行动。
●2024年5月底,广东落地首笔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810万元。
●2024年6月12日,广东省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宣讲暨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召开,推动银企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超百亿元。
●2024年6月,全国首笔碳账户数据产品质押贷款落地广东。
●2024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正式印发《广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年专项行动计划》,提出结合广东省实际,构建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1个总体方案、5个实施方案“1+5”政策体系。
●2024年7月,广东金融监管局会同广东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2024年8月15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授予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广东省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区”,该风景区成为省内首个省级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区。
●2024年9月,广东开展金融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面向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能力,引导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营主体。
●2024年10月17日,广州举办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利用股权投资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五大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五大国有银行在穗分支机构与粤科母基金、恒健投资控股、广州产投等12家优质的省市区属投资机构开展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意向合作签约。
数说广东金融
●科技金融——9月末,广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22.8%。
9月末,广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785.4亿元、同比增长18.2%。
●绿色金融——9月末,广东绿色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比年初增加547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1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9月末,广州绿色贷款余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6.3%,比年初增加0.2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15.7%、同比提升1.83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9月末,广东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9月末,广州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546.1亿元、同比增长13.3%。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五篇大文章”交周年答卷 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有力)
(责任编辑:137)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