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 “两新”政策将拉动明年钢材需求

2024年12月23日 11:5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12月20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最新中国和全球钢材需求预测研究成果,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法,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8.63亿吨,同比下降4.4%;预测202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50亿吨,同比下降1.5%。根据对全球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量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47亿吨,同比下降1.4%;预测2025年全球钢材需求量为17.58亿吨,同比增长0.6%。

  建筑钢材需求仍将继续下行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开展2024年度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钢铁行业也多次召开自律座谈会并呼吁钢企进行自律减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9.29亿吨,同比下降2.7%。

  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也出现同步下降。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法测算,2024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8.63亿吨,同比下降4.4%。根据对全球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量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47亿吨,同比下降1.4%。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管志杰表示,受国内需求不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仍然深度下滑,我国钢材整体消费量下降。综合分析测算,预计2024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约4.58亿吨,同比下降8.6%。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此进行强调。

  “政策将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管志杰说。

  但从先行指标看,2024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66万亿元,同比下降18.0%;房屋新开工面积6.7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这或将拖累2025年房屋建筑领域钢材需求。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预测,2025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约4.44亿吨,同比下降3.2%。2025年我国整体钢材需求量为8.5亿吨,同比下降1.5%。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已经自2024年8月23日起,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信部正在加快修订出台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坚持控总量、优存量、促升级的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差别化产能的置换政策,促进行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优化和减量提质发展。

  “钢材需求量从2021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下降,目前行业也达成共识,钢铁行业已经从增量发展阶段过渡到了存量优化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简单的规模扩张模式已经很难走通,钢铁企业必须要在提品质、提效率、降成本和精益管理上下功夫,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高升告诉记者。

  “两新”政策带动制造业用钢增长

  相较于建筑行业钢材需求,在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影响下,汽车、家电、机械工业、造船等行业的钢铁需求均呈现较好增长。

  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达到3140万辆,同比增长4.3%,再创历史新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测算,2024年汽车行业钢材消费量约5750万吨,同比增长1.8%。2025年,在“两新”政策以及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政策带动下,汽车行业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考虑维修等需求,预测2025年,汽车行业钢材需求量约5980万吨,同比增长4%。

  管志杰表示,目前“两新”政策的利好持续释放,明年政策还会继续加码。随着补贴政策资金陆续到位,预计将拉动钢材消费增长1200万吨。目前制造业用钢的升级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各地企业积极对接下游需求,加快产品的调整,强化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度,特别是在海洋工程、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未来整体趋势可能会推动钢材向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更高效的运输和使用需求。

  在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企业规范管理也在持续推进。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此前也明确呼吁,要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快研究推进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提高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常国武告诉记者,接下来工信部将抓紧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遴选一批引领型规范企业,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转型升级。

  “‘内卷式’竞争是低效无序的,靠打价格战抢占份额的行为是严重扰乱市场的。”高升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摒弃低价竞争行为,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可以围绕钢铁产业链进行适度的多元化业务拓展,探索相关产业或产业链上的新机会,打造新的增长点。

  此外,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还发布了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110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评估范围,其中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为A+(极强)的钢铁企业有18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16.3%,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3%。

  纳入全国碳市场有望提升低碳钢材占比

  钢铁行业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任务艰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也是目前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共有164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肖邦国表示,绿色低碳成为钢铁行业发展主基调,一是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二是节能改造深入推进,三是低碳转型工作全面铺开。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钢铁距离纳入全国碳市场更近了一步。

  管志杰表示,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助于企业适应国际化的需求,推动钢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从而推动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将推动低碳钢材生产占比的提升,下游市场可能会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低碳钢和零碳钢的使用。

  同时,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也发布了2024年钢铁企业ESG评级研究成果。在进入本次评估范围的103家钢铁企业中,获评AAA、AA的钢铁企业共有22家,占评价钢铁企业总家数的21.4%,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3%。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标准与认证中心副主任霍咚梅表示,相较于2023年,2024年钢铁企业ESG报告及披露比例有所上升,行业企业对ESG的认识和信息披露意愿逐步加强。随着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的临近以及相关政策出台,钢铁企业的ESG相关报告披露率及质量都将进一步提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 “两新”政策将拉动明年钢材需求)

(责任编辑:43)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联基金安信基金
B
博时基金渤海汇金博道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北信瑞丰宝盈基金博远基金
C
长盛基金长城基金诚通证券财通基金长安基金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城证券财通资管长信基金财达证券长江证券(上海)资管财信证券
D
东方红资产管理东莞证券东海基金德邦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财基金东海证券德邦证券资管东兴证券东兴基金第一创业东吴基金达诚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大成基金东方基金东吴证券
F
方正富邦基金富国基金富达基金(中国)方正证券富荣基金富安达基金蜂巢基金
G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广发资产管理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国联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新国证基金国泰基金国新证券股份国金基金国信证券国融基金格林基金国投证券资产管理广发基金国联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元证券
H
华润元大基金海富通基金华宸未来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宏利基金华安证券资产管理汇百川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商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华安证券华西基金泓德基金汇泉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汇安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夏基金红塔红土恒泰证券华创证券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
J
嘉实基金建信基金金元顺安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九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合基金金信基金金鹰基金江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