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低空经济2024“+”速起飞
打“飞的”通勤、无人机送货、无人机表演……这一年,我们头顶的天空“忙碌”起来,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正飞速崛起,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的元年。这一年,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推动低空资源加速释放经济价值。
在政策牵引下,大量初创企业、汽车公司、通信巨头、AI企业、软件厂商等涌入低空经济赛道,针对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堵点和卡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助推“低空+”应用场景落地。
目前,全国已经开通了数百条低空物流航线,在很多地方,“货”从天降已成为一道日常风景。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电力巡检、国土测绘、农林植保、消防等场景的商业模式已基本跑通。在深圳、上海等城市,低空体验飞行、无人机表演已成为文旅常规项目。此外,“空中巴士”在一些地方也实现常态化运行,随着多家企业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实现载人“首飞”,世人对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有了更多的期待。
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产业新引擎。在政策、应用、技术三位一体驱动下,低空经济正迎着风,乘势而飞。这是一个万亿蓝海新赛道,产业链所有参与者都会受益。”中兴通讯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表示。
+场景低空应用多点开花
12月21日中午,在深圳人才公园“遛娃”的张先生打开手机点了一份外卖。十几分钟后,无人机带着他的餐食“从天而降”。
这是低空经济给大众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一个缩影。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日益完善,低空物流配送在多地已实现常态化运行。
截至2024年12月,美团无人机已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开通53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40万单,服务覆盖办公、社区、景区、市政公园、校园、图书馆等多种场景,可为用户提供超9万种商品选择。
满足大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快递配送之外,生产资料、医疗物资、生鲜冷链等物流运输也正在通过无人机实现颠覆性创新。
12月2日上午10时5分,搭载2袋2UA型RHD阳性红细胞血液的无人机从武汉血液中心起飞,19分钟飞越11.49公里,顺利降落在武汉亚心总医院。这是武汉首条血液配送低空飞行专线。2024年,全国这样的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已开通数十条。
今年11月,“浙江嵊泗列岛—上海”无人机物流常态化配送业务正式开启,这是国内首条百公里的无人机海鲜航线,最快只要3小时就可以将一份新鲜捕捞的海鲜从嵊泗枸杞岛送到上海餐桌,满足海鲜酒楼、商超、企业的新鲜海鲜消费需求。
顺丰控股旗下丰翼科技政务高级经理陈孝辉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11月30日,丰翼无人机累计已在全国开通600多条航线,累计飞行110多万架次,运输货物620余万件,飞行总里程超过570万公里。
2024年,除了无人机物流配送成为一道日常风景,无人机表演也在很多城市成为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日常观赏项目。
国庆节假期,8场无人机表演点亮了深圳的夜空,吸引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关注,他转发了深圳无人机国庆大秀的推文,并配文“Impressive”。
“无人机编队表演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庆典、商业宣传等场合。我们在全球40多个国家都有过表演,累计已经飞行了3万多场。在深圳,每个月都有15至20场无人机编队表演。”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执行经理赵智泓表示。
据了解,“低空经济+文旅”不仅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关注度,还拉动了区域消费。以深圳国庆无人机表演为例,据统计,该场表演的曝光量达到7.5亿次,3个无人机表演所在的商圈人流量达246.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
此外,城市空中交通正逐步走向落地,直升机出行普及度越来越高。在深圳北站东广场,有个300多平方米的直升机坪,乘客从这里登机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地区。
上述项目的运营方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战略部总经理蔡武群向上证报表示,每天都有几千人访问其“空中巴士”小程序,相信eVTOL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商业化运营后,打“飞的”的价格会大幅下降,“空中巴士”也将从面向中高端变成面向大众,成为一种最常态化的交通工具。
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电力巡检、国土测绘、农林植保、消防等场景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商业模式已基本跑通,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保障相关领域运行安全。
“低空经济辐射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用到无人机。”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杨金才告诉记者,“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并以1块钱的生产力拉动着5块钱的经济效益。
+政策低空经济动能十足
2024年,低空应用场景多点开花,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和产业链协同支撑。
把一些地面经济活动搬到空中去,让低空自然资源变成经济资源,无论是对于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还是产业参与者,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业界有一句话叫‘看得见、防得住才能飞得起、飞得好’,如果没有规则,缺乏管理,各种飞行器在空中胡乱飞行就容易出事故,也很难规模化。但空中管理和地面管理不同,需要一些技术手段来辅助。”华为中国区无线首席专家杜叶青表示。
“感知技术、AI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识别出空中的飞行物是无人机还是鸟;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从地面扩展到高空;数字孪生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有了这些技术,就可以构建一个数字空间,让空域变得可标记、可丈量、可监测,进而可以利用大数据让低空活动规模化并且更安全、高效,然后就可以对低空进行确权、估值和运营,挖掘它巨大的经济价值。”崔亦军告诉记者。
2024年,全国多地加快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步伐,释放可利用的低空空域资源。同时,有近30个省(区、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了低空经济发展方案或政策法规,为低空经济发展铺路。
珠海、深圳、杭州等地均在积极搭建城市低空“监管大脑”,让低空飞行“看得见”“管得了”“叫得回”。目前,珠海市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2.0版已正式发布;深圳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1.0版本也已发布。
多维技术也在全面演进。2024年,产业界在航空器技术、新能源技术、低空网络技术等领域积极发力。目前,无人机产业链企业在无人机材料、技术的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无人机自主飞行、远程控制、智能感知与避障等均有了显著提升。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理论上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的固态电池已经吸引了宁德时代等众多龙头企业的布局,产业化已在提速。
在低空网络技术方面,三大运营商与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巨头依托5G-A通感智算一体化技术等构建低空智联网,让无人机泛联、易管成为可能。
“中兴通讯在业界首发自发自收大张角机型,可支持65°大张角,实现600米高度的通信和感知能力。我们的5G-A通感方案加入了智算单元,结合通信基站边缘算力架构,能够在本地完成轨迹感知、图像渲染、轨迹计算描绘等功能,从而显示无人机轨迹,实现低空导航的数字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了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目前中兴通讯已经与运营商及第三方合作伙伴联合,在25个省市完成了超80个低空通感试点项目。”崔亦军说。
+市场万亿赛道起飞在即
多位市场人士预测,低空物流规模在2025年有望进一步增长,和eVTOL载人飞行一起成长为低空经济两大支柱型应用。
随着多家企业推进eVTOL产品交付或预售,世人对这个万亿新赛道有了更多的期待。
2024年4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向亿航智能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机型,为其批量生产交付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亿航智能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共计交付63架EH216-S,交付量较2023年同期的13架增长迅速。受此影响,亿航智能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570万元,这也是公司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调整后盈利。
今年7月,亿航智能的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申请获得中国民航局受理,这是产品取得适航三证后,进入商业化运营的最后一个环节。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透露,目前亿航智能已在全国筹建了几十个运营点,待运营合格证颁发后,公司将开通大量低空飞行航线,商业化运营将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
与此同时,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也已完成全球载人首飞,计划于2024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开始交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eVTOL主机厂商规划的eVTOL商用时间都在2026年前后。“未来,一个全新的、立体化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输网络将会形成,公众可以像打出租车一样便利地打‘飞的’通勤或出游。”贺天星表示。
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摩根士丹利则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14万亿元。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低空经济整体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空域开放度还有待提高,协同管理机制有待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很多核心技术仍处于0到1的摸索中,比如无人机在轻量化、避障、悬停、容错、迫降等关键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跃升,电池、电控、电机等三电技术也依然制约着eVTOL等航天器的快速发展。驱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仍需要政府和产业链各方协同发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低空经济2024“+”速起飞)
(责任编辑:12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