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押注式投资逆袭 迷你基金业绩自救存隐忧
通过业绩爆发式增长来实现规模扩张,已成为一些迷你基金的“起死回生术”。业内人士认为,部分迷你基金业绩的逆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基金公司不应将宝全部押在单一产品的业绩爆发上,想实现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形成品牌号召力,须在提升投研实力上狠下功夫。
一些迷你基金依靠业绩规模大幅增长
面临清盘困境,一些迷你基金凭借较好的业绩,实现了自救。
对于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来说,2023年无疑是高光之年。2019年成立的这只基金,管理规模长期处于“迷你”状态。根据该基金的合同约定,当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时,若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将对该基金进行清算,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具有戏剧性的是,该基金在2023年实现了翻身,而这得力于基金经理周德生。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2月,周德生任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权益类基金整体业绩不佳的情况下,该基金去年取得了近14%的投资回报。
伴随这份骄人成绩单的是基金规模的大幅增长。2023年末,该基金的规模一举突破20亿元,几乎是2022年末时的100倍。其持有人结构也从个人、机构投资者的“四六开”,变为个人投资者占比超99%。
周德生从事基金经理管理的时间不到3年,但截至去年末,其管理的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已是国融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
创造逆袭神话的还有南华丰汇混合,去年该基金净值涨幅接近22%,规模从1000万元附近一路飙升至8.3亿元。同样的,国泰君安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去年净值涨幅达到8%,去年年底规模超过26亿元,而2022年末其规模只有1564.8万元。
押注式投资存隐忧
在当下公募基金优胜劣汰加剧的大环境下,迷你基金清盘节奏加快,通过业绩来自救的案例也频频上演,但这种现象背后暗含隐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去年以来共有518只基金被清盘。其中,约一半基金的清盘理由是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且不少清盘基金去年亏损幅度较大,如鑫元核心资产等。
业内人士表示,当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时,基金产生的管理费收入难以覆盖支出的成本,清盘逐渐成为业内常态。为“抢救”产品,许多迷你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业绩“锐度”上做文章。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曾衡伟认为,迷你基金规模小,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快速调整投资策略和持仓以适应市场变化。但是,其业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通过押注特定行业或个股带来超额收益的产品,其成功很大程度上靠市场环境和运气。
有基金公司人士直言,一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抱着“反正产品可能要清盘,不如博一下业绩”的想法来“抢救”迷你基金是非常不好的。业绩一时的爆发,可能挽救了一只迷你基金,短期内提高了管理费收入,但其背后的押注式投资等隐忧值得业内警惕。
此前不少绩优的迷你基金,在实现规模扩张后业绩出现了下滑,典型如2021年混合型基金冠军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凭借押注式投资,该基金从迷你基金一举成为百亿级基金。但好景不长,2022年以来,该基金净值已跌去43%。
“迷你基金通过博业绩来自救,短期来看‘见效快’,但如果不能持续提供稳健的业绩,其副作用很大。”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不该不负责任地消费基民的信任。
提升投研实力是关键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指出要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曾衡伟表示,通过业绩的爆发式增长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是迷你基金实现自救的一个可行策略,但业绩的持续性有赖于公司的整体投研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基金公司应当注重投研平台和团队的建设,培养和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并不断优化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以实现规模的可持续扩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押注式投资逆袭 迷你基金业绩自救存隐忧)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