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统汽车产业“独大”拖累经济增长,花都偏科困局如何破?

2024年05月15日 10:08
作者:代国辉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在广州花都,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风神大道,一辆辆大货车载着崭新的小汽车从这里驶离花都,走向全国。以风神大道旁的东风日产为中心,四周集聚着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东风体育馆、东风实验小学等刻有“东风日产”印迹的建筑到处可见,目光所及无不提醒这是一座“汽车城”。

  2003年6月,东风日产落户花都,自此开启花都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期,20年间助力花都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过于依赖传统汽车也让花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显露疲态。

  花都还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所在地,然而空港流量变现却一直存在堵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深入推进,这里作为广州重要的枢纽门户,连接全球高端资源的作用明显,对广州建设世界中心型城市至关重要。2021年,广州提出“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花都发展被寄予厚望。

  多位专家指出,北部增长极必然是产业的增长极。如何破除单一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汽车“一业独大”到产业“多元发展”,对花都而言,要重新思考和布局的内容还有许多。

  今年初,花都区委书记邢翔表示,花都区将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为主线,纵深推进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产业发展要推动新赛道与旧赛道“两道并进”,汽车、新能源、临空“3个千亿产业”是主要发力点。花都正逐步走出增速缓慢的泥潭,推动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结构。

  2003年6月16日上午9时10分,花都区首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道路——风神大道举行通车剪彩仪式。这次仪式的重要意义远不止道路通车本身,剪彩仪式一个小时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宣布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因此事对于花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在《花都年鉴》中,此事的记录精准到了分。

  从这往后,花都区的汽车产业开始腾飞。花都区顺势定下了“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汽车第一”的发展方针。长期以来,汽车产业一直是花都区的第一支柱产业,总产值也一度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六成以上。

  汽车产业成就了花都,让其一度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花都区也成就了东风日产,2022年底东风日产累计达成1500万整车销量,刷新行业纪录。

  花都区的发展历程和产业体系深深烙下了汽车的影子。近些年,一度占花都区汽车制造业总产值近八成的东风日产产销量下滑,曾推动花都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正让花都区陷入增长失速的困局中。

  花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花都传统汽车产业受到冲击。2020年开始,花都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从1857.50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1295.04亿元。

  由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较大,汽车产业的低迷表现直接拖累花都第二产业及GDP的增长。

  工业增速仍未回正

  拉低花都经济增速

  曾是拉动花都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发展失速,继而拉低花都区的GDP增速。

  2023年,花都区GDP实现了2.1%的低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为1801.51亿元,增速排名全市11区倒数第二。2023年,花都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6.59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7.07亿元,同比增长5.9%。在一、三产业实现正增长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97.85亿元,同比下降3.6%,为全区GDP增速带来反向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花都区2023年的经济增速是在经历2022年-1.1%的GDP负增长后得到的。2022年,花都区出现了本世纪以来首次GDP增速不增反降的情况。2022年,花都区GDP为1770.81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06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62.20亿元,同比下降3.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56.54亿元,同比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下降让花都区的经济增速数据出现负数。

  至今年一季度,花都区的第二产业仍未实现回正,增加值为125.58亿元,同比下降2.2%。在一、三产业分别实现12.2%、7.5%的同比增长的情况下,花都区2024年一季度GDP为368.53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以负增长拉低了花都区的经济表现。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都区第二产业增速深受工业增速影响。2022年,花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历经2021年4.2%的增速后迎来下降。据花都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花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2509.12亿元,同比下降7.1%;2023年继续下降到2314.56亿元,下降3.5%。今年一季度,花都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继续呈下降态势,同比下降2.5%,仍未实现回正。

  花都区的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花都区支柱产业之首,为龙头产业,占比较大。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规模以上企业汽车制造业产值达1295.0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95%。(注:在此前年份有更高的占比。)

  而排名第二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为115.85亿元,仅为汽车制造业产值的8.95%。

  近年来,花都区的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逐年下滑。近年的《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1857.50亿元,下降3.6%;2021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1810.09亿元,下降2.6%。2022年,该产值呈现较大幅度下滑,为1524.52亿元,2023年继续下滑至1295.04亿元。由于在规上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较大,汽车产业的低迷表现直接拖累花都第二产业及GDP的增长。

  广州是汽车制造大市,2023年汽车产量317.92万辆,整车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可谓“国内每10台车就有1台广州造”。广州拥有三大合资汽车品牌,东风日产位于花都,广汽丰田位于南沙。广汽本田在黄埔和增城拥有共4条生产线。梳理上述四区的统计年鉴数据,与其他行政区不同的是,花都区汽车产业同时具备产值绝对值和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两高”的特征,这让花都区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波动更为敏感。

  龙头企业销量连年下滑

  生产链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花都的汽车产业可以从一家资不抵债的云豹汽车说起。2001年,花都区引进风神汽车,对本土的云豹汽车进行资产重组。在此基础上,2003年,花都区抓住东风汽车与日产合作的契机,引进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由此拉开了花都区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序幕。汽车产业一跃成为花都区的第一支柱产业,曾推动辖区经济以超20%的增速向前发展。花都汽车产业腾飞的这些年,也是燃油车在中国发展迅猛的这些年,花都区享受到了合资品牌汽车在中国飞速扩张的红利。

  但转折在近些年发生了,东风日产产销量出现了下滑。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集团”)近四年发布的产销快报中,与东风日产销量有关的数据如下:2020年累计销量1119008辆,同比下降3.46%;2021年,包含启辰在内累计销量1067097辆,同比下降11.04%;2022年,包含启辰在内累计销量917327辆,同比下降14.04%;2023年,包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累计销量723139辆,同比下降21.53%。

图片

  东风日产生产车间。南日记者梁文祥摄

  东风汽车集团的年度业绩报告分析了导致销量压力的外部原因。整体来看,原因主要包括疫情影响、汽车芯片短缺、需求收缩、市场需求加速分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经销链正常运行受阻等。

  虽然外部的环境错综复杂,但是我国汽车行业依然是个巨大的潜力市场,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实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产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具体来看,汽车销量增长的红利,开始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倾斜。相较其他车企,尤其是部分专注新能源车的车企,东风日产的新能源转型显得慢人一拍,导致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东风汽车集团产销快报显示:202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43321辆,同比增长313.8%;2022年销量为320390辆,同比增长123.5%;2023年,销量为303929辆,同比下降5.1%。

  除了新能源转型慢以外,花都汽车产业的整零比(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偏低也成为制约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花都区从引进东风日产以来,吸引了众多零部件企业集聚到汽车产业基地中。据2023年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花都区汽车产业基地已经集聚了150多家零部件制造配套企业,40家世界500强关联企业、15家总部经济企业、8家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30名企业,涵盖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底盘及电子系统、车身部件系统、内外饰件系统、电子设备等全产业链条,整零比约为1:0.71。

  这在华南地区相对较高的比值,与国际通行的1:1.17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一辆车价值的三成需要靠外地供应商供应,尤其花都还缺少诸如汽车电子、芯片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此外,长期以来,花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直以配套东风日产为主,很少有企业配套其他主机厂。单一的客户,让生产链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这些使得花都的汽车产业在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时,显得较为吃力。

  其他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一时难补汽车产业失速空缺

  除了汽车产业,花都区还有其他支柱产业,但在规模庞大的汽车产业面前显得不突出。

  在花都区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要说明中,花都区公布了一批产值居前、增速较快的行业。例如,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同比增长29.7%;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6.2%、16.0%、12.6%和11.1%。

  上述这些高速增长、但未公布产值绝对值的行业未能使得花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第二产业增速回正,恰恰说明了未公布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失速缺口难以从其他行业的增长中得到弥补。

  《2023年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规模以上企业中,产值居前的六大行业合计产值1760.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1%。具体来看,汽车制造业产值1295.04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15.85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102.64亿元;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90.04亿元;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产值78.99亿元;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值78.43亿元。工业产值方面,汽车制造业要遥遥领先。

  此外,花都2023年的建筑业总产值535.57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57.21亿元,对花都GDP贡献也不小,但总量仍无法和庞大的汽车产业相比。就今年第一季度而言,虽然花都区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实现超10%的增速,但因汽车产业规模相对庞大,当汽车产业发展失速时,其他产业难以及时有效地填补增长空缺。

  值得一说的是,花都在意识到过渡依赖单一企业带来的困境时,开始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比如锚定光伏、储能、氢能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但这些产业尚属于前期耕耘阶段,对GDP的贡献率还不明显。已有的传统产业,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比如皮革产业,虽然拥有数千家相关厂商,但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都待提升。

  “巨轮”拥抱转型

  汽车基地引入“新血液”

  在年初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花都区委书记邢翔表示,花都区将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为主线,纵深推进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为主线,正是为解决目前花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花都需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塑产业发展优势。

  为改变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受阻的局面,一些积极的举措正在推出。2023年底,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山崎庄平宣布,到2026年年底前,将向中国市场新投放10款由本土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日产、启辰以及东风品牌。东风日产旗下启辰汽车宣布不再研发纯燃油新车,聚焦新能源领域,每年推出不少于两款新能源车型。

  花都区在现有汽车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再规划100平方公里区域发展汽车产业,新储备汽车产业用地超万亩,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花都区已成功申报成为广州市第二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滴滴自动驾驶、禾多科技、联友智连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已经进驻花都。

  广州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一万亿元,打造成全球知名的“智车之城”。更远来看,2023年12月,广州市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明确走燃油车、非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并行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前瞻布局面向未来的汽车创新产业,在2035年建成世界领先的中国式现代化汽车生态城。面对汽车产业整零比相对较低的局面,《规划》提出,广州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拓展多层次招商网络和引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全面提升近地化供应保障能力。

  俗话说,船大调头难,享受到了合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燃油车业务飞速发展红利的花都已然是一艘满载着汽车及其周边的“巨轮”,转型时期有阵痛、有失速也属情理之中。这艘巨轮上也有着支撑其转型的科研实力、发展经验、产业基础和充当“掌舵人”的汽车人,一旦转型成功,必然还会是艘“巨轮”。

  (文中数据根据广州市、花都区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专题采写: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传统汽车产业“独大”拖累经济增长,花都偏科困局如何破?)

(责任编辑:65)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信证券资产安信基金
B
博时基金渤海汇金博道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北信瑞丰宝盈基金博远基金
C
长盛基金长城基金诚通证券财通基金长安基金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城证券财通资管长信基金财达证券长江证券(上海)资管财信证券
D
东方红资产管理东莞证券东海基金德邦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财基金东海证券德邦证券资管东兴证券东兴基金第一创业东吴基金达诚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大成基金东方基金东吴证券
F
方正富邦基金富国基金富达基金(中国)方正证券富荣基金富安达基金蜂巢基金
G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广发资产管理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国联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新国证基金国泰基金国新证券股份国金基金国信证券国融基金格林基金广发基金国联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元证券
H
华润元大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宸未来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宏利基金华鑫证券汇百川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商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华安证券华西基金泓德基金汇泉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汇安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夏基金红塔红土恒泰证券华创证券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海富通基金
J
嘉实基金金鹰基金建信基金金元顺安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合基金金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