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全球经济无法脱离中国运转 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24年10月01日 11: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袁思杰香港报道

  1995年,年轻的银行职员白彼得(Peter Burnett)从英国飞往香港。当初,他以为自己的香港之行只是几个月的短期出差,未曾想到,最终自己二十多年来会一直住在香港,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历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

  近期,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向记者回顾了自己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就的经历,并强调了中英两国商贸互利联系的重要性。

  在香港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白彼得已经把这座国际城市当成自己第二个家。他曾担任渣打银行董事总经理和香港英国商会主席。今年7月,白彼得获委任为英中贸易协会总裁。

  英中贸易协会(CBBC)是英国促进对华贸易和投资的国家级商业贸易网络,协会现有核心会员近300家,绝大部分是长期从事对华经贸合作的企业、银行和贸易公司。

  成立70年来,英中贸易协会致力于发展中英两国经贸合作,曾多次组织有两国商贸部长参加的大型活动,并参与接待包括政府首脑在内的重要官员。

  白彼得表示,自己初到香港工作的时候,英国的GDP是中国的两倍。而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资本市场也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飞速增长,也带动了对外投资的浪潮,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他对商业的看法。

  “这种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有幸亲历这一过程。”白彼得感叹。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更多机遇,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2年,我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51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外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1478.5亿美元,是2012年的1.7倍,连续12年居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前3位。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投资便利化进展加快,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吸引外资力度不断加大。

  “我们的一些会员企业已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白彼得表示,“许多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熟悉,他们看到了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蕴含的商业机会,并对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由1992年的110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1633亿美元,增长13.8倍。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全球的12.3%,连续3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

  白彼得认为,目前中国消费者信心的问题只是短期性的,消费市场将很快恢复,而在华深耕的英国企业会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中国拥有约8亿人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对于从事消费品行业的企业而言,这一市场极具吸引力,不容忽视。”白彼得指出。

  近年来,英国企业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1.0%。英中贸易协会也预测,英国在华运营的前100家公司中,约四分之一将继续向中国市场投入2亿到10亿美元资金。中国仍将是很多英国公司全球布局的关键部分和收入来源地。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英国企业在华投资的一大重点区域。截至2024年6月,英国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420家,实际使用外资12.15亿美元,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航空运输业、批发业等领域。

  2023年,英国与广东的贸易总额超过22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白彼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资源,如高效物流、高质量生产和便利融资举措等,均为企业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幅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加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9至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无法在脱离中国的情况下正常运转。同样,中国的经济也无法在与世界脱节的情况下独立运行。”白彼得表示。

  以下为问答实录:

  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

  《21世纪》:从香港英国商会主席到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的角色转换中,你认为这两个职位在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白彼得: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香港英国商会的总部设立于香港,而英中贸易协会的总部位于伦敦。此外,英中贸易协会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其他多个城市均设有分支机构。

  这一机会对于我而言,既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激励。我深信商业的力量不仅限于追求利润,同时还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缴纳税款,并为社区带来积极贡献。如果我能够在这些方面为英中合作贡献一己之力,这将是我对这项事业作出的微薄贡献。

  《21世纪》:作为在香港生活超过28年的资深银行家,你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市场机遇对于你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影响?

  白彼得:影响十分深远。我的职业生涯几乎始终围绕这一进程展开。1995年我初到香港时,香港的GDP大约占中国的20%。自那时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5年,英国的GDP是中国的两倍,而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远远超过英国。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以及我对商业的看法。

  我有幸亲历了中国商业环境的剧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引入外部资本,主要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债券发行以及少量外商并购的形式进行投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与资本,逐渐不再依赖外资引入,转而进行对外投资,原本的IPO和资本市场逐渐拓展了咨询业务,为(中国)进军东南亚、非洲、中东以及一些西方国家提供指导。

  在此期间,我们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尽管这一趋势自1995年就已开始,但如今的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有幸亲历这一过程。

  中英两国经贸关系愈加紧密

  《21世纪》:在致英中贸易协会成员的信中,你强调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是如何惠及英国企业的?

  白彼得:如今,英国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一些大型公司已经在中国进行重大投资,其中部分公司已深度融入中国国内经济,而另一些公司则向中国出口产品。同样,中国也向英国出口商品,并在英国进行投资。

  因此,中英两国的联系愈加紧密。在我看来,这种联系对两国而言是互利的。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不可逆转

  《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白彼得:上世纪90年代我初到中国,中国的市场仍然主要以内部需求为主,专注于国内的改革。

  随着资本存量的增长,中国的政策逐步转向对外开放,既允许外资进入,也鼓励企业进行对外投资。1990年代中期,中国在稳步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现今,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生态系统,这一局面是不可逆转的。如今中国GDP占全球GDP的17%至18%,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无法在脱离中国的情况下正常运转,同样,中国经济也无法在与世界脱节的情况下独立运行。

  因此,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1世纪》:今年是英中贸易协会成立70周年。作为中英双边贸易与投资领域的重要桥梁,英中贸易协会计划如何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

  白彼得:我们可以回顾下英中贸易协会的起源。我们协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70年前,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英国商人来到中国,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商业往来。我认为,这一举动在中国被视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贸易发展方式。自那时起,英中贸易协会不断发展,直至今日的规模。

  我们的使命是继续推动中英两国间的贸易、投资和商业合作,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倡导公平的政策,促进政府间的交流。

  近年来,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通过商业渠道,而非政治途径来实现。我个人认为,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企业不仅提供就业机会,还通过缴纳税款为社区做出贡献。

  相信中国消费市场将很快复苏

  《21世纪》:目前,英国商界,特别是英中贸易协会成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

  白彼得: 我们的一些会员企业已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例如,我曾任职的渣打银行已在中国运营了165年。汇丰银行和安本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中国市场深耕已久。因此,许多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熟悉,他们看到了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蕴含的商业机会,并对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短期来看,中国消费市场的表现虽有所波动,消费者信心不足,购买力和市场活跃度下降。但我认为这是短期现象,我相信消费市场将很快复苏。重要的英国品牌如Burberry,以及其他品牌如Holland & Barrett,将继续在中国市场上保持强劲增长。

  中国拥有约8亿人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从事消费品行业的企业而言,这一市场极具吸引力,不容忽视。

  《21世纪》:能否与我们分享英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最新数据及其主要涉足的行业?

  白彼得:英国企业在华投资覆盖多个领域,投资总额约为800亿英镑,涵盖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制药、医疗保健和消费品等多个行业。许多英国消费品牌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均有投资和运营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未集中于某一特定领域。

  我认为当前的投资趋势正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英国企业已不再关注低附加值的制造行业。

  总的来说,各领域的投资都在平衡发展,而在企业投资中,品牌选择至关重要,因为信赖与履约能力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

  一带一路”会更注重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十年的发展成就?

  白彼得: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一个促进贸易的项目。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周边地区的繁荣水平,这种宏观层面的发展模式与改善个人生活质量的微观模式如出一辙。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繁荣,最终提高整体生活水平。

  未来的十年,“一带一路”会更加注重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我相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成果实现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你如何看待香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在金融合作、基础设施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和优势?

  白彼得:香港作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处于核心地位。该倡议不仅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还是一个跨国贸易项目。因此,香港不仅在金融领域具有优势,还在工程、采购和“一带一路”所带来的贸易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蕴藏大量机遇

  《21世纪》:去年,英中贸易协会在深圳举办了英国-粤港澳大湾区大会。英国企业与大湾区在哪些领域展开了合作?英企在大湾区看到了哪些商业机会?

  白彼得:我们今年将继续推动这一工作,计划于11月在深圳举办第二届大会。对此,各界始终保持高度关注。英国企业希望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探讨如何为其发展作出贡献,并发掘其潜在优势。

  毋庸置疑,香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若选择以香港为切入点并聚焦大湾区市场,将得益于该地区所提供的诸多便利政策,相较于其他地区,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业务活动。

  目前来看,英国企业的核心投资领域仍然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程,但也涵盖了部分采购和制造领域。如果企业能够在高效的自由贸易区内完成这些任务,将会从中获益良多。因此,未来还有大量工作要开展,许多机遇有待挖掘,更多的商业利益有待释放。

  从英中贸易协会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湾区的政策资源,如高效物流、高质量生产和便利融资举措等,均为企业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政策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英国企业的视角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商业机会,涵盖医疗健康、数字技术等领域。此外,人工智能赋能的先进制造业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Global Eyes on China丨独家专访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全球经济无法脱离中国运转,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43)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信基金安信证券资产安联基金
B
博时基金渤海汇金博道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北信瑞丰宝盈基金博远基金
C
长盛基金长城基金诚通证券财通基金长安基金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城证券财通资管长信基金财达证券长江证券(上海)资管财信证券
D
东方红资产管理东莞证券东海基金德邦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财基金东海证券德邦证券资管东兴证券东兴基金第一创业东吴基金达诚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大成基金东方基金东吴证券
F
方正富邦基金富国基金富达基金(中国)方正证券富荣基金富安达基金蜂巢基金
G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广发资产管理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国联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新国证基金国泰基金国新证券股份国金基金国信证券国融基金格林基金广发基金国联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元证券
H
华润元大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宸未来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宏利基金华鑫证券华安证券资产管理汇百川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商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华安证券华西基金泓德基金汇泉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汇安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夏基金红塔红土恒泰证券华创证券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海富通基金
J
嘉实基金金鹰基金建信基金金元顺安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合基金金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