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广东文化新质生产力如何破壁?这份报告详解“六特征”“三格局”
20日,在文投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报告发布,展示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
文化产业已转变为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是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
大会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介绍,202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营收超过2.2万亿元,其中核心领域营收超过1.3万亿元,增长超过10%。据估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5%,文化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7,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凭借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广东正快速形成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报告指出,在文化产业上,广东的创新能力、企业数量、知识产权、游戏动漫、数字音乐等18项重要领域均居全国领先地位。
在数字创意产业方面,2023年广东该产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其中,数字出版营收占全国的1/5,数字动漫占全国的1/3,数字音乐占全国的2/5,游戏占全国的4/5。此外,2023年广东文化制造产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营收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的1/4。其中,游艺设备占全国的90%以上。
“可以说,文化产业已经从过去的‘锦上添花’转变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李明充说道。
“文化+”模式成为重要驱动力
当前,广东文化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新动能、新活力、新市场”六大特征,以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三大新格局。
例如,通过大规模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广东正推动文化产业“智改数转”。大模型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均带来颠覆性变革,不仅提升效率,也优化了用户的文化消费体验。
报告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广东的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了2倍;文化制造研发人员从业人数占全部制造的比重达到了22%,居全国首位;文化科技专利申请量增长了45%。
此外,“文化+”模式正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文化通过与制造、商贸、旅游、体育、农业等多个场景融合,赋能千百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比如,“文化+农业”模式为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打下重要基础。茂名高州市等“首批1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单位”,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链全面升级的跨越。
“岭南文化不断激发文化创新与全球交流的潜力。”李明充表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广东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成为“文化广东、投资广东”的重要支柱。通过技术创新、业态融合和全球化布局,广东正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广东文化新质生产力如何破壁? 这份报告详解“六特征”“三格局”)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