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AI医疗服务商微医重启IPO:赛道处早期阶段,业务体量小、仍在亏损中

2025年01月02日 19:53
来源: 蓝鲸财经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蓝鲸新闻1月2日讯(记者屠俊)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早在2021年4月,微医曾经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不过由于迟迟没有等到上市聆讯,且招股书在10月份宣告失效,微医的上市计划也随之被搁置。

  错过了2021年的互联网医疗风口下的上市时机,三年后微医控股将其自身定位为作为一家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数字健共体”突破To G(面向政府业务)业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收入来看,微医控股是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不过其依然面临业务体量较小、目前尚在亏损、AI医疗服务赛道仍处于早期阶段等挑战。

  多次业务转型,微医能否讲好AI故事?

  微医成立于2010年3月,其前身是为医院提供就医流程优化服务的挂号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广告,会对医院进行竞价排名。不过,2015年,北京卫计委叫停了公立医院与商业公司合作预约挂号、加号业务,靠竞价排名收广告费的商业模式无法走通。

  2015年9月,挂号网转型升级成微医,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即乌镇互联网医院,并推出在线问诊等业务,试图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体系,开启多元化业务的探索。截至2022年6月,微医连接全国近8000家医院,平台注册医生数达30万,拥有34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9家打通了所在地的医保支付。

  2021年4月,微医作为当时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一曾向港交所提交过上市申请,但未能成功。3年后,微医再战IPO,其业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其在招股书中指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是“2023年按收入划分的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

  而客户来源方面,招股书中显示,微医持续经营业务的客户主要包括当地公共医疗保险基金、企业及个人客户。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微医近年来业务的重心转向了To G(面向政府业务),即“数字健共体”业务,该业务为其贡献了较大营收。

  从业务构成上看,微医控股主要有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业务。其中,微医在招股书中指出,其通过健共体提供AI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以及增值服务。

  早在2020年,微医控股就同天津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健共体;2021年初,微医基于AI技术,为健共体开发了数字医疗基础设施,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公共医疗保险基金直接结算、线上线下慢病管理及线上药房服务。2022年,微医控股对天津市健共体进行升级,并采用按人头付费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

  “我们通过健共体内的医疗机构为个人会员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诊断、处方及治疗能力,我们负责建立AI基础设施、标准化运营、连接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促进健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间的紧密联盟。”微医在招股书中指出,“我们并无就健康管理服务向会员收取费用。相反,我们采取按人头付费的模式。我们根据我们与健共体内的医疗机构签订的协议与彼等分摊预算的任何盈余,同时改善会员的健康状况。”

  不过,事实上,To G的业务并不好做,微医控股在招股书中就坦言,在其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中,如果其未能按照当地医疗保险基金所设定的按人头付费的预算产生盈余,其将必须就任何亏绌向健共体内的基层合作医疗机构进行偿付。此外,其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来向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会员销售付费服务。

  “毛利率较低、攻坚难度较大,后续或存在一定不可复制性或是这个模式存在的痛点,”有业内人士指出。

  其招股书中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五大客户分别占有关期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的5.6%、9.6%、22.2%及58.7%,而其最大客户单独占有关期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的1.5%、2.9%、19.0%及56.8%。

  可见其目前营收对大客户的依赖。

  3年亏损约75亿,营收体量较小

  此前,微医是业内颇为看好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一,但错过了2021年的上市时机,目前,在港交所已经有三家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即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但微医的营收规模远远低于这三家。

  财报显示,京东健康2023年全年营收达到535.3亿元;阿里健康2023财年总营收为267.63亿元;2023年平安健康实现营收46.7亿元。微医控股相较而言营收较小。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其中,来自AI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6.28亿元及10.24亿元。

  营收持续扩大下,这几年微医经营业绩仍然是亏损的,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同期亏损分别为25.71亿元、37.76亿元及14.78亿元,三年合计亏损约80亿。

  不过,2024年,微医上半年收入达到了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中来自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收入达14.4亿元,占比近八成。期内亏损为4.3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4.68亿元有所减少。

  有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现在互联网医疗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靠医药电商,微医目前的模式还是属于较为纯粹的医疗服务,虽然AI是目前的风口、具有一定的业务独特性,但体量较小。

  微医控股也在其招股书中指出,由于AI医疗服务仍处于早期阶段且探索其变现策略的参与者数量有限,预测包括其在内的AI医疗科技公司的增长轨迹仍具有挑战性。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原标题:AI医疗服务商微医重启IPO:赛道处早期阶段,业务体量小、仍在亏损中)

(责任编辑:3)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信基金安联基金
B
博远基金博道基金渤海汇金百嘉基金北信瑞丰宝盈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北京京管泰富基金博时基金
C
长安基金财通基金诚通证券长信基金财达证券财通资管长城基金长江证券(上海)资管长城证券财信证券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盛基金
D
大成基金东财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东兴基金德邦基金第一创业东方基金东海基金东吴基金达诚基金东吴证券东莞证券德邦证券资管东海证券东方阿尔法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东兴证券
F
方正证券富安达基金富荣基金富达基金(中国)富国基金方正富邦基金蜂巢基金
G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元证券广发资产管理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国联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新国证基金国泰基金国新证券股份国金基金国信证券国融基金格林基金国投证券资产管理广发基金国联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
H
华润元大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宸未来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宏利基金华安证券资产管理汇百川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商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华安证券华西基金泓德基金汇泉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汇安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夏基金红塔红土恒泰证券华创证券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海富通基金
J
嘉实基金建信基金金元顺安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九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合基金金信基金金鹰基金江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