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产业与资本、融资与投资、本土与国际“三联通” 上交所构建起多维立体金融“绿生态”
2025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五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动着中国经济向低碳化、可持续化转型。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以“产品+市场”为核心抓手,通过完善融资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深化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创新实践,积极打造产品类型丰富、各类主体参与、立足中国实际、促进国际共识的绿色金融市场,构建联通产业与资本、投资与融资、本土与国际的坚实桥梁,在引导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枢纽作用。
多元产品破局打通绿色资本供需通道
在股权融资领域,上交所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不断让优质绿色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科创板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IPO企业已达68家。今年登陆科创板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供应商海博思创,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储能系统等绿色发展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针对已上市企业,上交所更是打通再融资快车道:精简发行条件、压缩审核时限、推出简易融资程序。据悉,科创板已有19家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融资金额达648亿元。
债券市场同样如此。自2016年启动绿色公司债券试点以来,上交所持续完善配套机制:融资端推出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发债成本;投资端通过信息公示强化投资者激励,放宽优质绿色债券纳入基准做市的准入门槛,提升投资吸引力。
其中,长江三峡集团连续多年在上交所发行绿色债券,数百亿元的募集资金主要流向水电站建设等领域,为绿色发展提供源源动力。2022年,上交所创新推出低碳转型债券,更是为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提供了精准融资支持。
截至2025年8月末,上交所累计发行绿色债券、低碳转型债券已逾9300亿元。基础设施REITs市场方面,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已有7单REITs项目在上交所上市,涉及资产规模逾180亿元。
除此之外,锚定“绿色”的指数与基金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工具箱”,成为连接社会资本与绿色发展的重要纽带。
截至2025年8月末,上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已累计发布155条ESG(环境、社会、治理)相关指数,主题类型多样,包括基于中证ESG评价体系的ESG系列指数,聚焦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绿色能源、新能源车等主题指数,刻画企业碳排放和脱碳轨迹的碳中和系列指数,以及基于发债主体ESG评价及债券环境效益的债券系列指数;跟踪相关指数的产品达近百只,规模逾700亿元。
作为指数化投资和构建资产配置组合的核心工具,截至2025年8月末,已有46只绿色ETF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涵盖ESG、“双碳”、新能源、光伏等多元化主题,规模接近500亿元;基于中证A50、中证A100、中证A500、上证180指数等使用中证ESG评价的宽基指数产品超160只,规模超2600亿元。
制度与服务并行强化ESG生态治理
上市公司既是ESG实践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连接微观企业运营与宏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纽带。近年来,上交所持续推进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及治理效能等工作,推动沪市上市公司成为ESG理念的践行者、引领者。
2024年4月,上交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明确以“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为四大核心内容的披露框架。为了让企业在ESG信息披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相关指引发布以来,上交所开展了7场专项培训,覆盖870余家沪市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2025年,沪市超半数公司发布ESG专项报告,上证50、科创50指数公司更是实现100%披露,ESG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公开名片”。
2024年11月以来,上交所先后发布《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提升上市公司ESG评级,展现上市公司践行ESG理念的最新实践成果,吸引更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
方案发布以来,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和评级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25年8月,22%的沪市上市公司中证ESG评级较上年同期实现上升,超七成沪市上市公司获得中证ESG评级AAA-BB级,近两成沪市上市公司获得AAA-A级评价。
“上证e服务”“星企航”是上交所为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打造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在相关平台上,ESG专项评价、数据和规则查询、信息披露辅助等线上服务功能,为企业开展ESG治理和披露工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目前平台已累计为5000余家公司提供了ESG相关服务。
在绿色ETF的推广中,上交所联合多家基金管理人开展投教宣传,让“绿色投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术语。在“我是股东”“价值十年”等品牌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上交所多次联合会员单位,组织投资者走进三峡水利、宝钢股份等企业,实地参观大坝建设、钢铁冶炼等经营业务,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绿色发展战略。
国际协同发力推动中国经验融入全球标准
绿色金融也是全球重要议题。上交所作为全球重要交易所,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金融治理。不仅展示中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讲好中国的绿色金融故事,也为绿色资本的全球流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贡献中国实践经验和中国价值。
其中,2024年3月,作为巴西时区举办的G20可持续金融圆桌会唯一受邀交易所代表,上交所结合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介绍了如何在保持透明度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在制度设计中融入相称性原则;如何在融合广泛全球共识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设置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议题,充分体现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价值观和优先序。
“上交所的多项工作举措展示了中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上交所的洞见和分享为形成对可持续金融的共同理解提供了显著价值。”主办方在感谢信中写道。
从可持续信息披露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从气候适应融资到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在多个G20可持续金融重点议题上,上交所积极参与研究合作,相关实践案例被纳入《G20可持续金融报告》,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一个缩影。
作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重要成员,上交所牵头制定了WFE可持续交易所原则,该原则为全球交易所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首个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的国内交易所、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会员单位,上交所在多个国际平台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和实践交流,积极讲好中国的绿色金融故事。
为搭建沪市企业与全球资本的沟通桥梁,上交所连续六年将ESG投资设为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的核心议题;多次举办“国际投资者走进沪市上市公司——ESG专场”主题活动,覆盖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类型外资机构,让沪市上市公司有更多机会向国际投资者展示其在绿色发展、ESG治理等方面的成果。
今年7月,在上交所连续第五年举办的“对话国际投资者:ESG赋能上市公司”活动中,挪威央行资管公司、MSCI分别介绍了践行责任投资的框架及ESG评级的最新方法论,沪市30余家ESG评级靠前的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并就ESG评分机制、如何权衡ESG投入对财务表现的影响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从企业的ESG治理升级,到绿色资本的全球流动,再到自身运营的低碳转型,上交所正以扎实的金融实践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资本力量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双碳”目标的实现便有了坚实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产业与资本、融资与投资、本土与国际“三联通” 上交所构建多维立体金融“绿生态”)
(责任编辑: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