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银行秋招“AI含量”飙升
数字经济浪潮下,2025年银行秋季校园招聘正上演一场激烈的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大中型银行推出“人工智能+”专项招聘,区域性银行也纷纷加入战局。
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银行业从单点技术应用向全面智能化加速迈进,复合型人才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制胜法宝。
AI招聘走向精细化专业化
今年秋招,各大银行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呈现火热态势。如工商银行在原有的管培生招聘之外,新推出了“人工智能+”专项招聘,计划招聘20人左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广发银行2026年度金融科技类校园招聘,专业要求中提出“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大数据、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具有复合专业背景者优先”。
除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外,区域性银行对于AI人才的需求同样火热。如杭州银行计划招聘总行信息技术部培训生(人工智能方向),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建模等方向的研究和金融场景的创新应用建设;上海农商银行计划招聘FINTECH培训生(人工智能方向),将参与该行AI相关系统及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业务部门研究AI应用需求,参与大模型平台相关应用的开发测试工作等。
《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2030年及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其中,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人才的支撑。
谈及下一步银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方向,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经理思二勋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大型商业银行以自主可控为核心,优先保障算力底座自主建设,兼顾千亿级模型再训练与多智能体协同的内外部全场景的应用实践;股份制银行平衡算力成本,侧重模型场景化微调,应用场景从内部生产力提升到与业务场景相关的探索;区域性银行关注ROI,追求“开箱即用”,以及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GenAI应用。此外,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基本从大模型的单点实验阶段,进入了商业化运营阶段,此时需更加关注大模型在业务场景应用的透明性、安全性、可解释性以及稳定性,以满足其在业务场景中的可靠安全与合规应用。
“未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深度融入银行核心业务流程,成为驱动业务升级的关键引擎。”具体到业务当中,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向记者梳理道,银行需围绕效率提升、成本优化、风险防控、客户增值等核心目标,人工智能赋能方向主要在三方面。
一是在业务端推动精准化运营升级。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精度精准获客模型,实现客户的智能识别与分层,在提升获客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同时深化动态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为客户量身定制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切实增强客户黏性与忠诚度。
二是在风控端打造智能化风险防线。构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风控系统,持续完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风控体系,形成数据整合、智能识别、实时监测的闭环流程,既能实现风险的早预警、早处置,也能完成跨主体、跨业务的穿透式风险监测,全方位筑牢银行风险防控屏障。
三是在运营端加速场景化能力落地。一方面推进智能客服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的响应效率与体验感;另一方面强化个性化营销能力,推动技术在高频金融场景的深度落地,同时加速流程自动化的跃迁进程,实现核心业务端到端的智能决策,全面提升银行整体运营效能。
急需补充AI技术专家
不仅在校招中积极吸纳新鲜血液,秋季招聘期间部分银行还针对人工智能高等人才展开招聘。
如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招聘高层次人才——AI专家,并在职位描述中提到:“负责跟踪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设计、规划、研发、项目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场景调研、分析,推进机器学习等智能化应用落地;负责人工智能模型涉及的构建、应用、管理等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负责深度学习相关模型设计及优化,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学等关键算法研发及AI平台优化,AI相关分布式计算框架的搭建及性能优化等。”
再如浦发银行招聘人工智能专家的要求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优先;具备至少8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5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具备丰富的人工智能领域实践经验,主导或深度参与过人工智能项目建设和落地,在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有成功案例者优先;具有知名金融机构、头部互联网企业相关中高级职务任职经验优先。
面对“人工智能+”战略目标,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银行急需补充几类人才,其中之一便是AI技术专家。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深度学习专家、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算法基础和丰富的模型开发经验,能够结合银行业务特点设计和优化AI解决方案。这类人才目前市场供给不足,银行需要通过高薪引进、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获取。
高政扬也指出,这类人才是银行突破技术瓶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巩固数字化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能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思二勋告诉记者,为了支撑商业银行在“AI+金融”的规模化与可持续应用,不仅需要传统的AI技术研发人员,还要重点补充复合型人才 ——既懂AI又懂银行业务的人(例如大模型产品经理);同时要强化风险、合规与伦理类人才,确保在安全、合规前提下落地。以智能体落地为例,既要深刻理解金融业务逻辑、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又要精通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软件工程,此类人才极为稀缺。
“这类人才能够打破技术壁垒与业务壁垒,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银行实际业务需求深度结合,有效推动技术在营销、信贷、风控、合规等具体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切实将技术价值转化为业务增长动能。”高政扬说。
另外,思二勋认为,银行还需布局生态合作与组织变革类人才,统筹业务需求、落地场景、数据调用、模型选型、智能体应用等工作,保证技术与业务深度结合,形成可持续的智能化能力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银行秋招“AI含量”飙升)
(责任编辑: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