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美联储重启宽松 港股能否再上台阶?
2025年9月18日,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落地。
既拥有全球估值性价比,又拥有汇聚全球资金的场子,港股无疑成为当下核心重视的市场。那么,港股能否由此再上台阶?
(一)美联储降息,对于港股市场的传导逻辑
01
从历史表现来看,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港股往往较为受益
复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7次美联储降息周期里港股市场的表现。会发现2个特点:
一是,每一次降息周期开启,港股表现相对不错,但持续时间和行情高度有差异。1995年、1998年持续时间相对较长,2001年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二是,美联储降息周期里,港股市场中的科技股受益更明显。2019年、2020年、2024年均是如此。

02
从传导的逻辑来看,主要在于3方面
美联储开启降息与港股市场表现的传导路径,主要体现为3方面:
一是,港股市场外资占比较高,美联储降息提供了一个外部宽松的环境,为全球资金再配置提供了基础。
二是,当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经济增长预期优势的天平开始向国内倾斜。
三是,行情的持续性取决于港股资产的吸引力,即整体经济修复弹性或产业趋势高度。

03
从资金流向来看,自去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外资流入港股市场的趋势改善
观测外资流入港股的情况,可以发现,自从去年9月以来,海外被动基金流入港股的态势得到明显的改善,但还没恢复到历史高峰期。此外,近期海外主动型基金虽未像被动基金那样明显转向,但9月以来也在蓄势筑底。

(二)如何看待港股当前的估值?
04
港股整体估值依旧不高,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也远未回到历史巅峰
可以看到,下图11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里,7个行业指数估值分位数依旧处于50%下方,地产建筑业因为盈利下行而被动推高估值。因此,港股整体估值依旧不高。
结构里有一定分化,近期恒生科技指数点位创下近4年阶段性新高,但估值仍低于阶段性峰值。相比2021年9月6233点的收盘价,31倍的估值。当下是6294点的收盘价,24倍的估值。
因此,应该以动态的盈利视角审视估值。当前AI产业趋势提振了远期的盈利预期,也有望为估值提供进一步的支撑和期待。

05
估值分化的底层是产业趋势和对应的盈利预期
尽管整体估值不高,分化也未特别极致。但依旧可以看到,在港股市场内部,市场交易的是景气趋势以及对应的初期盈利变化。
创新药、AI、新消费这些热点题材的底层,确实可以看到盈利的相对优势。换句话说,热点板块的上涨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叙事基础。

06
以全球视角看,港股估值的相对性价比依旧突出
当前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分别为12倍、24倍,相比30倍的标普500指数、43倍的纳斯达克指数,估值性价比在全球资金的眼里突出。

(三)结构上,行业配置机会在哪里?
07
近1年,港股行业热点集中在AI、创新药与新消费
一方面,从港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新消费、创新药、互联网公司,是港股市场优质独特的行业。
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碰上了产业趋势的加持,AI浪潮、创新药出海、新消费崛起,由此带来了港股市场的交易热点。

08
关注点1:重视港股互联网的3个理由
理由1:传统业务或迎触底,内卷程度迎来缓和
对互联网平台公司而言,传统业务呈现触底改善的迹象。今年,一些互联网龙头公司围绕外卖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补贴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利润。9 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已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理由2:相较于美股AI产业链,港股互联网公司估值明显偏低
对比美股AI产业链里的公司,特别是应用侧,港股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明显更低。
当然,从背后原因来看,美股市场硬件入口集中决定其应用市场高度统一,从而快速推动AI技术商业化,形成了研发投入、商业应用和市场估值相互强化的正向循环。
对于目前的港股互联网公司而言,AI应用对整体业绩的拉动还尚未有显著体现。但可以看到,港股互联网公司积极在通用大模型、云计算、垂类应用等上面的布局进展,原有业务已深度塑造用户习惯,其未来的潜力与变化值得持续观察。

理由3:一旦AI发展进入应用层爆发阶段,港股互联网龙头值得期待
可以看到美股市场关于AI产业链的交易,经历了上游到下游的接力,最终完成闭环,并驾齐驱。而且,应用侧在后期展现了较强的弹性。
因此,对于港股互联网而言,一旦AI发展进入应用层爆发阶段,或值得期待。

09
关注点2:依旧重视创新药的2个理由
理由1:产业趋势仍在上行周期
可以看到,创新药出海仍在提速。2025年今年上半年 License-out 总金额达到600亿美元,总金额已超越 2024 年全年总额。此外,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要经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三期临床试验→上市审批”的一系列复杂流程,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从创新药的行业发展看,也会经历“研发周期→产品周期”的变迁,经过前期的耕耘,当下我们仍处于收获期。

理由2:未来空间取决于在全球创新药盘子里分到的蛋糕
从市值空间来看,本轮创新药上涨的核心逻辑来自于海外价值兑现带来的价值重估。
向未来去看,当前全球创新药市场大约为1万亿美元,国内创新药行业市值空间在于:中国的创新药能在全球占到多大的比例。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美联储重启宽松,港股能否再上台阶?)
(责任编辑:6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