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加力向新而行 更好合作共赢——透视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新华社合肥9月26日电题:加力向新而行更好合作共赢——透视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从高端原材料到“人工智能+”,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展现制造业新成就;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共签约项目735个、完成投资额3802亿元……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众多成果引人瞩目。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透过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正呈现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茁壮成长的势头。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中国制造有力托举中国经济,也持续惠及全球经济。
产业升级持续向新
触摸薄如蝉翼、用于AI服务器的铜箔,与形如玉璧、用于“人造太阳”装置的高纯无氧铜合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展区,一件件“黑科技”引得人们驻足围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铜陵有色集团董事长丁士启说。这家浇铸了新中国第一块铜锭的老牌铜企,在“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中实现产品结构高端化。
行走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传统产业的变化扑面而来:
围绕1张5G专网,开展5类领域,打造10大场景应用,传统白酒企业展示了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积极探索;纺织企业恒益智能科技则通过展出导电纱、数据手套,展现生产方式的变迁和“老企业”向新的步伐。
大会现场发布的“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十四五”以来,榜单中工程机械及零部件、锅炉及动力装备制造、轮胎及橡胶制品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意愿强烈,正以更大的投入加快研发升级。
推陈出新,传统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与日俱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壮大。
大会现场,今年首次设立的智能机器人展区内吸睛无数:人形机器人灵活地抓取糖果;机器狗稳步行走在模拟街区内;机器人乐队带来科技感十足的演出……
从液体运载火箭模型到碳纤维地铁列车模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会场上,新技术新成果琳琅满目。
眼下,中国制造加快布局未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稳步推进。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
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发生“嬗变”——
向“新”,先进制造加速壮大:今年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3%。
提“智”,实数融合扩围增效:当前,我国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十四五”以来,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向“绿”: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的;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我国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制造业作为价值创造的基石,技术创新的载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未来图景令人期待。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稳健发展。
着力培育产业生态
每秒1000次实时调节,根据路况动态调整减震效果。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来自河北的张家口京西智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带来其自主研发的磁流变减震器,该部件已大规模量产配套于国产新能源汽车。
“这套磁流变减震器在国内外拥有140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技术空白。”京西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实现全面国产化,今年建成3条生产线,年产能达200万支。
从减震器到电池储能,从智能座舱到空气悬架,众多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在大会上展示自己的“看家产品”,折射出产业链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近年来,我国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为抓手,持续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不仅有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优势产业不断延链的成果,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也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抱团参展。
比如,在智能机器人展区,百余件展品涵盖从工业园区到生活社区的各类应用场景,展现智能机器人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记者走访多个展台发现,从能源延伸到汽车电子、装备制造,从高性能硬件到工业软件,跨界融合的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链”式制造,“链”式创新。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融合,进一步畅通产学研用的通道。
在大会现场,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参会的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不仅聚焦培育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团队,还设立1亿元规模的创业基金,提供供应链配套、市场开发等全环节服务。
市场提需求,研发团队“按图索骥”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产业化生产。该研究院副院长刘速超说,目前已转化及培育企业120多家。
眼下,一个个类似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多地建设、完善,以服务创新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下一步,还将加快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培育力度,鼓励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更好协同上下游资源,推动多领域融合,提升创新效率,激活发展新引擎。
“链”接全球合作共赢
本届大会上,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AGV无人叉车,可自动精准取放、搬运放置于9米高的货品。不久后,它将应用于印度尼西亚的工厂,赋能当地制造业。目前,该公司研发的产品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能机器人一体化解决方案出海,服务海外制造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为全球用户完成量子计算任务……本届大会上,一批出口海外、服务全球的产品和服务,展现中外企业的最新合作成果。
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巩固和加强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
将创新成果与经验带到世界各地,中国为全球“智造”注入新动能。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大众在中国开发一款新车型的周期已缩短至24至30个月。凭借相关经验,大众在欧洲市场的产品开发周期也从原先的48个月加快至30至36个月。
聚焦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汽车,大众与小鹏汽车携手开发软件,与地平线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拓展技术合作的边界。
“这样的提速显著增强了大众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竞争力。这表明,中国经验正在赋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发展。”贝瑞德说。
加速与中国“握手”,成为参会嘉宾的共同呼声。
作为大会的重点专项活动,中小企业出海暨国际产业链合作对接会发出《中小企业出海服务生态倡议》,针对中小企业出海的实际需求,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走出去、融入国际产业链。
大会现场,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国际合作而非脱钩才是共同繁荣的关键,“从‘传统制造’到‘高科技智能生产’,开放、创新与深化合作是工业发展的永恒成功法则”。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中国制造强劲的脉动,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为共享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中国制造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全球伙伴加强合作,携手向新,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加力向新而行 更好合作共赢——透视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