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ESG热搜榜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据新华社消息,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638万千瓦,零碳漓江筑牢能源基础
9月28日,作为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的启动预热宣传环节之一,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近日在桂林举行。本次活动披露,该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 638 万千瓦,占比升至87.7%,为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奠定能源基础。南方电网以500千伏桂北站为核心构建环网,保障桂北风电群消纳,冬田储能电站投用、灌阳抽水蓄能推进实现能源灵活调配。其打造的广西首个电碳监测平台与零碳虚拟电厂,通过 “碳电寻源” 系统为1.4万用户提供数字碳账单。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上,南方电网联合60余家单位组建绿电联盟,首创三方绿电交易模式实现大河背岛 “零碳村” 全覆盖;1200艘竹筏“油改电”年减碳 2493吨,“电力+文旅”模式成世界级景区零碳样板。
专访许小峰: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将成为常态
9月24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服贸会气象经济论坛接受专访时指出,华北今年雨热分化属罕见异常,但极端天气的突发性、高强度将成常态,根源是大气波动性增强导致副热带高压活动失稳。
他强调,山区防灾是突出短板,北方因植被少、公众意识弱更脆弱,山洪预警窗口期仅 1-2 小时,需推广应急广播、搬迁险区房屋并借鉴南方演练经验。谈及应对,他表示升温可逆但短期极端频发,需 “减缓 + 适应” 并重:气象预警可提前 72 小时预判新能源出力,配套储能平抑波动;气候韧性建设应优先乡村防灾,再推进城市改造和新建海绵城市。
中国气象局答21:“十一”假期将有台风影响华南
9月28日,在中国气象局2025年10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黄卓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台风“桦加沙”刚过,第20号台风“博罗依”今日下午掠过海南岛以南海面,给海南及两广南部带来强风雨。随着“十一”假期将至,还将有一个台风影响我国华南南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获悉,预计10月份,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4~6个热带气旋(中心风力≥8级)生成,较常年同期(3.5个)偏多,其中有1~2个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
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在京召开
9月19日,以“理念与实践并行,发展同质量共生”为主题的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在大会致辞中指出,ESG与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在题为《ESG发展须在制度约束与价值引领之间形成治理合力》的演讲中指出,我国目前立法数量虽然较多,但针对ESG领域的法制建设相对不足;为推动ESG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完善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化的ESG法治框架。
北大教授、“海绵城市” 提出者俞孔坚巴西坠机遇难,享年 62 岁
9月25日,北京大学证实,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俞孔坚于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考察潘塔纳尔湿地时遭遇空难,终年62岁。这位 “海绵城市” 理论的全球引领者在离世前正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探索生态韧性的地球解决方案。作为哈佛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 2003 年首提 “海绵城市” 理念,倡导通过湿地、透水铺装等自然基础设施应对洪涝,推动中国 2015 年将其纳入国家政策。其团队在 250 余座城市落地千余项工程,如哈尔滨群力湿地、三亚红树林修复等,14 次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被《福布斯》评为 “2025 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唯一中国学者)。巴西总统卢拉悼念称,其理念 “兼顾生活与生态,是人类未来典范”。
中国气象局:9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高
9月2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会披露,9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8.2℃,较常年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高,上海、吉林等四地气温达历史同期最高,43站突破秋季高温极值。降水同步偏多,全国平均降水量80.1毫米,偏多32.4%,列历史第四多,河南降水量居同期首位,江苏盐都等5站日降水量破纪录;华西秋雨早来8天,雨量偏多近六成。此前6月30日至9月9日,我国经历1961年来第四强高温事件,持续72天。预计10月华东中南部等将现旱情,气象部门建议加强秋收防雨与抗旱水源调控。
巴普纳:“昆蒙框架”落地面临数据和指标两大评估挑战
2025年9月,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总裁巴普纳在 “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之路” 研讨会上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全球仅55国提交完整国家行动计划,140国仍以临时目标替代,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地面临两大核心挑战:指标转化模糊与数据有效性不足。针对每年7000亿美元资金的生物多样性基金缺口,他建议:公共资金仍是主力,同时需撬动私营资本,创新 “保险+担保” 混合金融模式,并推动生物多样性纳入ESG投资体系。巴普纳强调,非洲、东南亚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需优先获得 “技术+资金+能力建设” 一揽子支持,而非单一援助。
从雾霾围城到蓝天常在,散煤治理还需啃下“可持续”的硬骨头
9月25日,第十届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银川召开,会上发布《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5》。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十年间我国通过 “煤改电”“煤改气” 等措施,累计削减散煤约6亿吨,北方清洁取暖率从不足30%升至80%以上,京津冀PM2.5浓度降超50%。
但治理仍存“硬骨头”:西北、东北民用散煤治理待推进,南方尚未系统启动;部分地区清洁取暖补贴压力大,返烧时有发生,工业小锅炉改造成本高。专家强调,“十五五” 需巩固成果防反弹,结合风光资源推进农村能源转型,构建“改得起、用得起”的长效机制,将散煤治理与减碳、乡村振兴协同,破解可持续难题。
澳大利亚锁定2035年减排62%-70%能源出口大国开启绿色转型
9月18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2035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较2005年减少62%-70%,同步推出80亿澳元配套资金,涵盖工业脱碳、清洁燃料等五大领域。这是澳首次以“区间目标”形式更新国家自主贡献,既回应《巴黎协定》科学要求,又为技术演进留出空间。
根据《净零路线图》,澳将通过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82%(2030年)、新车能效标准、绿氢产业孵化等路径实现减排。财政部模型显示,有序转型可十年内拉动GDP增长2270亿澳元,创造超38类绿色岗位。但争议随之而来:Climate Analytics指出,若对标1.5℃温控,澳需减排81%,且出口化石能源的“Scope3排放”仍未纳入核算,被批“转嫁气候成本”。
被指“暗中篡改浏览器配置”,搜狗输入法回应
9月25日,搜狗输入法就火绒安全此前指控其“暗中篡改浏览器配置”作出回应,称相关“存在病毒漏洞”的说法不实,问题源于未正式发布的测试功能配置异常,已于9月20日完成修复,未影响用户使用,后续将强化测试流程管理并致歉。此前9月20日,火绒安全披露,监测到搜狗通过Shiply终端模块云控下发配置,结合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其推广模块会检测杀毒软件并篡改Edge、Chrome浏览器主页及搜索引擎,火绒产品可拦截查杀。
中环新能源(01735.HK)联手蚂蚁集团(688688.SZ)布局碳金融与通证化新生态
9月19日,中环新能源公告称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布局新能源资产通证化(RWA)、智能运营及碳资产服务,打通“实业运营-碳资产管理”,全链条迎价值重估,打造融合绿色能源实体、数字化技术、全球金融资本的闭环生态系统。通过蚂蚁链技术,中环新能源的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等绿色实体资产将转化为通证化数字资产,提升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并吸引全球ESG资金。此外,公司还参与蚂蚁海外新能源产业基金,协同遴选全球绿色能源资产,从合作方升级为资本与产业协同方,提升生态话语权。同时,蚂蚁能源AI将赋能发电预测、虚拟电厂调度与运维优化,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碳资产领域,双方将构建科技赋能的“AI核算-智能交易-金融化”闭环,推动绿证、碳减排量成为可交易、可融资的数字资产,开辟除电费外的第二收入曲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ESG热搜榜)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