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高通被查多米诺:斑马智行IPO遭遇“连环击”
10月10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QCOM)收购Autotalks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立案调查。这一反垄断调查不仅直接冲击高通智能座舱芯片业务“第二曲线”,深度绑定高通的斑马智行再遭“飞来横祸”。
作为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与上汽集团(600104)联合孵化的智能座舱企业,斑马智行提交IPO(首次公开募股)招股书之后,不仅其财务数据备受审视,高管人事变动带来的管理架构风险,已将其推上风口浪尖;而是次深度技术合作伙伴的突遭调查,更让其IPO之路再添变数。
深度绑定高通
作为国内智能座舱赛道企业,斑马智行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巨头生态深度绑定。
2015年,阿里与上汽集团各自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产业基金,共同发起成立斑马网络(斑马智行公司实体),依托阿里自研的AliOS操作系统切入智能汽车领域。从2016年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搭载斑马智行1.0系统亮相,到逐步形成覆盖智能车机、智能座舱、智能汽车的“OS 三部曲”战略,其发展历程堪称国产智能座舱的行业缩影。
凭借阿里在语音、云计算、地图等领域的技术支撑与上汽的车企资源加持,斑马智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智驾赛道初步构建出一定的市场份额。截至当前,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合作超过30个汽车品牌,覆盖150多款车型,累计应用于800多万辆智能汽车,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居行业第一。
然而,在智能汽车向AI化、端侧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节点,斑马智行选择与高通深度绑定的战略决策,却因后者突发的反垄断调查陷入被动。
9月26日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高调宣布与阿里通义、高通联合首发全模态端侧大模型实车方案Auto Omni,将其定位为 “从指令式交互到主动服务的代际突破”,并强调这是三方历经15000多个小时(约625天)打磨的成果。
据斑马智行介绍,Auto Omni采用了通义Qwen Omni的独家深度定制,更实现了对高通8397等平台的独家适配,其端侧大模型的高效运行完全依赖高通芯片的算力支撑,形成“通义供模型、高通供芯片、斑马做落地”的闭环合作模式。
但这种“深度绑定”,在10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立案调查后,瞬间转化为巨大的经营风险。
此次调查源于高通收购车联网(V2X)半导体领军企业Autotalks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对高通而言,Autotalks是其补全V2X技术短板、完善智能汽车生态的关键拼图,而智能座舱正是其汽车芯片业务的核心增长极。
更早的2021年,高通以46亿美元收购Veoneer后,已初步构建起车载通信、计算、传感器的完整生态,此次收购Autotalks被视为对其“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延伸。
若调查最终导致高通收购被终止或附加严格限制性条件,斑马智行将面临多重连锁冲击。一旦高通芯片供应受限或适配支持中断,2026年量产目标将直接承压;其次是研发成本激增,端侧大模型与芯片的适配需耗费大量资源,重新与其他芯片厂商对接将导致额外投入,而这对于持续亏损的斑马智行而言尤为致命。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市场信任度下滑,车企客户可能因供应链不确定性调整合作策略,进一步加剧斑马智行市场拓展压力。
主营18亿减值
在智能座舱赛道的规模竞赛中,斑马智行保持着头部地位。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算,斑马智行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以解决方案搭载量衡量,其市场排名亦位列第一。但这份“双料第一”的光环背后,却是营收停滞、亏损持续。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斑马智行营收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在2023年触及8.72亿元的营收峰值后随即回落,未能向上突破9亿元。
进入2025年,斑马智行一季度营收1.3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9亿元同比下滑19.05%。
对于营收下滑,斑马智行将其归因于“春节假期导致工作日减少,项目执行及收入确认延迟”的季节性因素。但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290亿元,较上年增长22.27%。
根据招股书数据,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是斑马智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超过80%。但在行业上行期,该收入出现明显下滑。
数据显示,斑马智行2022-2024年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6.99亿元、7.51亿元、6.87亿元,2024年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
利润则承压更甚。2022-2024 年,斑马智行年度亏损分别达8.78亿元、8.76亿元、8.4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精准触及26亿元关口,相当于年均营收总额“亏光”后仍有缺口。
2025年一季度,斑马智行亏损更高达15.8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0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超6倍,主要原因是出现了18.4亿元的“其他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
招股书指出,这一减值主要与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相关的若干无形资产相关,是管理层考虑到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公司向AI驱动业务加速聚焦等因素,对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进行评估后作出。
不难发现,斑马智行前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在行业技术迭代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正快速稀释。
减值损失的背后,是斑马智行难以平衡的成本与转型压力。作为营收主力的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其销售成本高达91.7%,远高于车载平台服务6.7%的成本率,高成本特性本就压缩了盈利空间。
同时,斑马智行在向AI转型的过程中,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1.11 亿元、11.23亿元、9.8亿元,均超过当年营收。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96亿元,为当期收入的144.7%。
除了持续亏损外,斑马智行在客户拓展方面近乎停滞。
2022-2024 年,斑马智行来自上汽集团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4.7%、47.4%、38.8%。2024 年,斑马智行前三大客户上汽集团、客户A、客户B贡献的营收分别为38.8%、22.2%、21.8%,斑马智行并未明确披露客户A和客户B的具体名称。
对比同行博泰车联(02889.HK)2024年25.57亿元的营收规模,斑马智行2024年营收8.24亿元,仅为前者1/3。尽管斑马智行按 2024年收入计算是国内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也排名第一,但营收规模却远低于博泰车联。
“双第一”的定语很多,含金量可想而知。
前CFO唱衰“无门槛”
斑马智行官宣赴港IPO前夕,公司前CFO夏莲4月底离职后在朋友圈直言:“不看好公司业务发展,没有门槛的座舱技术,车厂都可以自己干。”这位任职8年的核心高管表示,“过去三年可能是斑马最好的三年”,若无法解决盈利问题,经营将难以为继。
另据公开报道,斑马智行原副总裁、CTO王军已加入比亚迪(002594.SZ)智能座舱团队。
不仅上述核心高管团队变动频仍,《财中社》独家获悉,2024年4月中旬去职的斑马智行原联席CEO张春晖,阿里内部风评亦不佳。
百度百科显示,张春晖2010年加入阿里,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个自研移动操作系统YunOS研发与商业化,后担任菜鸟网络ET实验室主任,推动物流无人车、无人机等L4级无人驾驶技术探索。2014年启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AliOS研发,次年创立斑马智行。
但实际上,张不仅爱“占便宜”,更在之前负责YunOS时,一年即亏了4亿元;但碍于“博士”的面子,2024年4月15日,斑马智行董事长张建锋(阿里花名“行癫”)才发布全员邮件,以戴玮接替其斑马智行联席CEO职位。
而随着华为、德赛西威(002920.SZ)等巨头入局,智能座舱赛道竞争白热化,斑马智行的技术壁垒被削弱。尽管其宣称Auto Omni实现“90%场景断网使用”的技术突破,但行业质疑其“交钥匙方案”能否抵御车企自研替代风险。在此背景下,赴港上市成为斑马智行的唯一选择。
8月21日,阿里宣布分拆斑马智行独立上市,募资用途明确包括“加强研发、补充营运资金”。但资本市场对其亏损扩大的现状态度审慎,截至8月,斑马智行估值220亿元,在全球独角兽榜中排名331位。
若上市进程受阻,依赖输血的斑马智行可能面临被巨头和市场双双“弃子”的风险,留给行癫的时间已然不多。
(文章来源:财中社)
(原标题:高通被查多米诺:斑马智行IPO遭遇“连环击”)
(责任编辑:10)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