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潮州潮涌
秋日的凤城大地,韩江碧波荡漾,古城烟火升腾,处处洋溢着丰收与奋进的活力。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潮州,留下了“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等殷殷嘱托。
五载春秋流转,嘱托声声在耳。这座曾被贴上“省尾国角”标签的小城,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如今已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轻工业重镇。
5年来,潮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两度跃居广东第四,今年上半年再度跻身全省前列;食品、陶瓷等传统产业破茧向前,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百亿元级战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世界美食之都”等金字招牌加持,潮州文旅火爆出圈,文旅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70多万潮州儿女笃定前行,正向着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的目标阔步迈进。
自主创新破局:
从“跟跑”到“领跑” 闯出产业升级新路径
光纤陶瓷插芯、氧化铝陶瓷基板、芯片陶瓷封装基座、电阻器用陶瓷基体、半导体用陶瓷劈刀……走进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各类电子元件产品琳琅满目。展厅一隅的托盘里,静静躺着一粒粒芝麻大小的长方体元件——堪称“电子工业大米”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看似不起眼的它,约1毫米的厚度内堆叠着上千层陶瓷介质膜,每层仅1微米厚,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
“它可是电路的稳定器,有电路板的地方就有它。一部智能手机要用千余个,一辆新能源汽车要用上万个。”三环集团副总裁邱基华说,陶瓷介质膜的膜层越薄,电容器的体积越小、性能越强,能适配的应用场景也越广泛。长期以来,高端MLCC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成为国内电子产业链的“卡脖子”难题。
为打破技术垄断,2020年,三环集团组建专项团队,数百名工程师投身漫长的技术攻关之旅,最终在“高容量、小尺寸”两大技术发展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介质层膜厚从5微米到1微米的技术跃迁,实现90%规格的国产化覆盖,为国内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注入关键动力。凭借这一突破,三环集团在全球电子行业寒冬中逆势增长,彰显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
“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是三环集团坚守多年的创新口号,也是其应对产业巨变的生存法则。当不少企业还在依赖进口设备和材料时,三环集团已打通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甚至能根据生产所需自主研发设备,实现95%的产线自造。如今,三环集团产品覆盖电子、新能源系统、通信部件、半导体设备部件、移动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光通信陶瓷插芯、氧化铝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等产品产销量稳居全球前列,多个产品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三环集团董事长李钢表示,将坚持聚焦主业、创新为本,不断推陈出新,加强自主研发,将传统陶瓷做成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电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坚定走好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自主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潮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苏文湘说,为支持企业创新,潮州从政策引导、研发攻关、产学研对接、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尤其在重大科研攻关领域,指导三环集团牵头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在高容小型化MLCC、半导体封装用陶瓷劈刀等方面填补国内短板,加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潮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支持指导下,三环集团牵头组建广东省唯一的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针对原先产业跟跑现象,我们构建了规上、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优大强’企业遴选,并配套惠企服务政策。”潮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苏林春介绍,目前,78家“优大强”企业有效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如今,潮安区陶瓷产业集群列入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潮州的高技术陶瓷产业集群雏形初现,正朝着产业高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非遗活态传承:
从“守艺”到“创艺” 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9月27日晚,潮州文化地标镇海楼前灯火璀璨,“潮涌韩江·东方霓裳映古韵”非遗时尚之夜精彩上演。15位佳丽齐聚,身着融合潮绣元素的礼服、新中式旗袍,手持潮州剪纸、潮州木雕、大吴泥塑等非遗文创产品依次登场,一场“千年古韵遇现代潮流”的文化盛宴让市民与游客沉醉其中。
这场秀的“主角”之一——潮州婚纱礼服,背后承载着千年潮绣文化的厚重底蕴。在潮州的绣坊里,绣娘们端坐绷架前,穿针、引线、串珠,指尖翻飞间,丝线化为精美的纹样。在坚守传统技法的同时,她们大胆创新,将潮绣与西方设计理念结合,打造出兼具东方美学与国际时尚的婚纱礼服。经过六七道工序打磨,这些缀满“星辰”的嫁衣远销海外,成为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婚礼上的亮丽风景。广东简绎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彪一边查看订单,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最近海外客户催单特别急,有位客户一天发3封邮件,凌晨还专门开视频会议对接。”
据潮州市商务局统计,潮州婚纱晚礼服90%以上用于出口,不仅是国内主要生产基地,更成为全球婚纱市场的重要供给方,近年来还逐步开拓南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让非遗潮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当国潮风席卷年轻消费群体,年轻传承人成为非遗创新的“生力军”。“90后”张哲翰是潮州抽纱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年前他从外地回到潮州,接手母亲祝书琴的潮绣事业。深谙年轻人喜好的张哲翰,尝试为古老非遗注入潮流元素,推出多款轻量化文创产品,其中抽纱耳环成为店里的“爆款”。“这款耳环提取了抽纱中最经典的抽通工艺,纯手工制作,价格亲民,年轻人既能感受非遗魅力,也不会有消费压力。”张哲翰说,如今越来越多“90后”“00后”主动走进非遗工坊,非遗“年轻态”已成新风尚,非遗“文创化”已成新潮流。
“潮州拥有1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12项属于传统美术和技艺类,形成了以手工技艺为核心的非遗集群。”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宋琳表示,近年来,潮州通过“跨界融合”让非遗融入生活:推动潮绣、木雕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木雕文创摆件、潮绣装饰画;将潮绣钉金绣、垫高绣等技法融入婚纱礼服,打造“潮绣婚纱”系列;依托广济桥、牌坊街等文化地标,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常态化举办非遗文创集市、评选非遗手信;借力“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将潮州菜烹饪技艺、工夫茶艺与旅游深度融合,让非遗从“展柜”走向“生活”,既提升了文化影响力,也拉动了旅游消费。
从潮州英歌舞、大锣鼓等非遗展演轮番登场,到精妙的潮绣与木雕走进现代设计,再到醇厚的工夫茶道飘香世界,各类非遗好物、非遗美食获展示品鉴,潮州用行动证明:最好的传承,正是这与时俱进的焕新,它以更贴近当代的表达方式,续写千年文脉的自信宣言。
古城改造提升:
从“保护”到“活用” 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广济桥景区及韩江水面热闹非凡——潮州市文旅投集团打造的“睛彩·府楼猴”2025年国庆文旅活动在此上演。暮色中,千年广济桥化身舞台,“津梁启泰”仪式在潮州大锣鼓声中拉开帷幕:鲤鱼起舞、青龙腾空,“府楼猴”挥舞双槌,为启桥仪式擂鼓助威。随后,“洄响季”巡游音乐会接棒,游船载着歌者穿行江面,“府楼猴”与市民游客俏皮互动,潮剧、潮语音乐与现代歌曲交织,上演一场场“非遗+演艺+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盛宴。
“水上音乐会配古桥灯光秀,既有古韵又有时尚感,孩子全程跟‘府楼猴’挥手。”来自广州的游客方勇直言体验难忘。“‘府楼猴’这个IP太讨喜了!我在社交平台发了视频,好多外地朋友立马来问地址。”潮州市民陈礼斌感慨,近年来潮州文旅在IP打造、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能感受到城市用心提升游客体验的诚意,“希望能多收集大家的建议,让更多人爱上潮州、再来潮州。”
此次“睛彩·府楼猴”活动是潮州市文旅投集团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又一次创新尝试。集团古城运营部主管林晓铭表示,未来,文旅投集团将以“府楼猴+”模式为核心,深度融合潮州本土特色,推出“府楼猴+非遗”等系列文创,让“府楼猴”IP进一步成为传承潮州文化、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载体。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潮州古城处处是流动的风景与热闹的欢笑声。广济桥畔,一江两岸灯光秀引游人定格光影;镇海楼前,激光投影秀带观众“穿越”千年;潮州影剧院内,舞台剧《大潮归来·入梦潮州》落幕时掌声不息;牌坊街上,英歌舞一响,人群瞬间围拢……
“近年来,潮州以古城为核心引擎,打造夜间经济等文旅新业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潮州古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牌坊街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潮州更成功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宋琳告诉记者,今年,潮州还大力发展旅游演艺,成功推出多媒体交互式戏剧,打造了一批小剧场和街头演艺项目,丰富夜间文化供给,有效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了旅游消费。
这几年,潮州文旅市场呈现“井喷”态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古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深圳的游客陈鹏告诉记者:“早就想来潮州了,这次趁着长假过来,果然名不虚传!”
统计显示,潮州游客接待量从2021年的406.78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854.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2021年的30.10亿元攀升至74.97亿元。因文化而汇聚的人气与财气,正是潮州文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
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潮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动群众参与,下足“绣花”功夫,深入实施“百家修百厝”和古城提升行动计划,让139处文物点和1000多处古民居重焕光彩。特别是在古城保护改造过程中,潮州并没有大规模外迁居民,至今仍有5.8万名原居民生活其中,留下了一个“活着的古城”。传统的社区结构、淳朴的民俗风情得以延续,潮州菜、工夫茶、潮剧等文化元素深深融入日常,让整座古城始终弥漫着浓郁的市井“烟火气”。2023年,潮州古城凭借卓越的文物保护成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如今,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古城,正以独有的历史肌理与文化温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潮州将始终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勇争先,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潮州潮涌)
(责任编辑:137)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