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四维传媒罗险峰:以“破局”思维谋定未来
“这是我们的原创IP‘柿崽’。”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四维传媒董事长罗险峰介绍了公司的首款原创IP。这个面向全球年轻群体打造的小熊猫形象的公仔,巧妙地融合了国宝熊猫与“柿柿如意”的文化符号,在今年上海书展上一经亮相便大受欢迎。
罗险峰告诉记者,在出版业面临转型阵痛的当下,他带领四维传媒从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向自有IP开发、大文旅融合、NFT数字领域延伸,进一步“突破局限,打开空间”。
打造原创IP 聚焦“出版+文创”赛道
“居安思危,创新求变,这是我们公司的发展观。”罗险峰介绍。
1994年,罗险峰创立上海四维广告印务有限公司。何为“四维”?罗险峰告诉记者,前三维对应立体空间维度下的平面设计,第四维则承载着公司“突破局限,打开空间”的发展愿景。
近年来,四维传媒获得了包括迪士尼、沃尔玛在内的多项品牌国际认证,和海外多家客户达成长期的文创产品合作。然而,在罗险峰看来,公司的ODM模式正面临着挑战。“我们有创意能力,但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和版权。在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环境下,做服务于客户的产品,这不是长久之计。掌握自有版权和原创,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罗险峰说。
2021年,四维传媒成立创新事业部,开启从“代工”到“创牌”的转型。首款原创IP“柿崽”的诞生,是公司转型的关键一步。
“当前,文化消费观念越来越强,更多消费者需要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罗险峰介绍,“柿崽”选用大熊猫形象,缘于海外市场调研——“欧美市场对大熊猫情有独钟,很多熊猫产品销售得非常好”。
与其他熊猫类产品不同,“柿崽”聚焦“出版+文创”赛道,弥补了行业空白。“中国出版业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原创的熊猫IP知识产权,也缺少有影响力的、结合出版加文创的熊猫IP形象。”罗险峰说。
从8月亮相至今,“柿崽”已形成涵盖文创、生活、联名合作三大方向、超过20个细分品类的丰富矩阵。从笔记本、冰箱贴、明信片等经典文创,到挂件、帆布包等日常用品,再到与法式西厨甜品、挂耳咖啡等品牌的创意联名,“柿崽”深度融入不同生活场景,满足粉丝收藏与使用的双重需求。
除了IP开发,四维传媒还将触角延伸至前沿领域。“两年前我们开始布局NFT和元宇宙,现在把数字产品与原创IP整合到一个部门,推动实物与数字产品同步发展。” 罗险峰透露,公司已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故事会》合作开发线上NFT数字产品。
今年夏天,四维传媒与新华出版社签订协议,打破传统出版与传媒业务的边界,拓展“国潮IP孵化+潮玩谷子产品开发+C端服务”的全新业务链条,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国内外市场联动多基地保障产能
在市场拓展上,四维传媒采取“海外深耕+国内突破”的双轨策略。
海外市场是四维传媒传统优势领域,罗险峰介绍,公司与海外机构合作二十余年,线下网络密集。在国内市场,四维传媒则聚焦“B端激活+C端渗透”,为产品构建全域销售网络。
以“柿崽”为例,四维传媒目前已构建全域销售网络,重点布局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通过精准内容种草驱动销售转化。线下方面,四维传媒以上海为起点,与百联集团达成合作,入驻百联逸刻便利店。同时,公司布局重点城市核心商场等渠道,并参与各类主题市集,确保IP形象与产品能够高效触达目标客群。公司还将联合国内知名出版机构,激活传统发行渠道。
产能保障是市场拓展的基础。目前四维传媒拥有三大生产基地:滁州全椒基地“投产即满产”,因海外订单激增,该基地已新增高级高速生产线;金山基地作为旗舰基地,兼顾海内外业务,综合性与产品包容度强;马来西亚基地则聚焦海外本地化生产,缓解关税与物流压力。
四维传媒在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颇具突破性。公司创新海外生产模式,在马来西亚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基地。罗险峰说:“我们不做‘从0到1’的建厂模式,而是用‘1+1>2’的思路。借助对方原有工厂和平台,加上我们的资源和管理,签约后就能生产,速度远快于新建基地。”
四维传媒还在筹备北交所上市。罗险峰表示:“企业的好坏和发展最重要,没有业务和利润支撑,即便IPO成功也会退出市场。” 7月15日,公司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已提交。
今年3月,四维传媒引入国资股东——国盛资本旗下盛正基金。罗险峰说:“这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而是战略投资。此次合作能与我们滁州基地形成协同,助力文化产业赛道布局。”
2025年上半年,四维传媒海内外客户保持稳定、产品资源开发不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1.29%。
让年轻人放手一搏锚定长期价值
在罗险峰看来,企业转型的核心支撑是人才。
两年前,四维传媒启动“90后计划”,如今一级部门中“90后”负责人占比达50%,中层干部90%以上为“85后”,部分“85后”已进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列。
“我在公司里算‘老人’了,现在非重大决策会议我不参加,也不允许老员工干预他们——我的想法不是他们的想法,不能用经验束缚年轻人的创造力。”罗险峰说。
对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罗险峰持包容态度。他曾对团队表示:“10个项目可能9个不成功,但公司在可控范围内做好了试错的成本准备,100个项目做成1个也是成功。”这种试错决心,也体现在资金投入上。“现在创新业务是纯投入,但我们宁可牺牲一部分利润,也要做突破——就像每年拿利润做研发一样,产品和创新同样值得投入。”
依托与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合作,四维传媒还构建了产学研协同的人才与技术体系。“我们是上海市产教融合中心基地,很多专利、知识产权都来自与高校的合作,人才和技术‘绑’在一起才能持续创新。”罗险峰说。
在罗险峰看来,文创出版行业在数字转型浪潮中大有可为。他坚信,以创新为帆、人才为桨,四维传媒能在出版文创的蓝海中持续前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四维传媒罗险峰:以“破局”思维谋定未来)
(责任编辑:12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