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深耕绝对收益多年,穿越周期力争寻找确定性机遇,银华基金和玮如何追求长期稳健收益?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深刻变革,盲目追逐短期热点的投资模式逐渐被理性审视,投资者对追求“稳健收益+可控回撤”的产品需求愈发迫切。而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和玮就是这样一位深耕长期绝对收益投资的基金经理。作为深耕资本市场多年的资深基金经理,和玮拥有清华大学电子系硕士学历,在行业公募工作多年,从TMT行业研究员逐步成长为管理公募产品的核心力量。
如今,他执掌的银华沪深股通基金A类近三年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4.08%,位居全市场同类型基金前3%分位数;同期夏普比率排名为前17%分位数。(数据来源:收益率及超额收益数据源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6.30;收益率排名数据源自银河证券,同类型基金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具体排名37/1343,夏普比率排名源自Wind,具体排名819/4974,近三年统计区间为2022.7.1-2025.6.30)
当前,和玮即将推出新产品——银华鑫禾混合,这只产品将延续其“长期绝对收益”的核心思路,同时通过浮动费率设计与港股配置,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更适配长期持有的投资选择。
和玮谈及对新产品的期待时表示,“我希望管理的产品能让投资者‘偶尔想起,时常忘记’——想买基金时觉得‘这个产品放心’,买完后不用频繁关注,力争长期能获得稳健收益。投资不是比短期锐度,而是比长期陪伴,这也是我一直坚持‘长期绝对收益’的初心。”
从绝对收益思维到三维胜率框架,力争构建稳健净值曲线
和玮的投资风格深深烙印着“长期绝对收益”的基因。
长期投资的经历,塑造了和玮的逆向投资与左侧布局能力。他形成了“先看胜率、再看潜在收益率”的决策逻辑,也让他在管理公募产品时多了一份“情绪稳定器”。当市场极度恐慌或亢奋时,他会以长期视角克制冲动。
在具体执行层面,和玮构建了“基本面-估值-市场预期”三维胜率框架。
基本面维度,他摒弃短期博弈,聚焦长周期确定性。2022年起,他发现A股投资环境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外部扰动增多,行业层面的基本面分析确定性减弱,因此转向“长周期方向+中观行业验证”的双重确认逻辑。“比如我们看好有色,既要判断‘美元信用下行’的长期趋势,又要验证铝、铜、金的供需结构,两者一致才会重点关注。”
估值维度,他强调“动态视角+终局思维”,尤其对周期品和成长股有独特理解。分析周期股时,他认为不能只看静态ROE。比如在2021年时,他就判断电解铝行业的红利属性会逐步增强,会逐步成为红利股。“政策限制新增产能,企业没有资本开支需求,盈利会更多以分红形式释放,电解铝板块的红利属性会愈发增强,这就是动态看ROE的逻辑。”
而对于成长股,他会警惕“高ROE不可持续”的陷阱,“比如之前部分行业在高点时,市场预期ROE能维持较高水平,但制造业长期很难支撑这样的增速,这时候就要用终局思维判断估值是否匹配未来价值”。
市场预期维度,他则规避“拥挤交易”,偏好在分歧中寻找机会。“2023年市场对周期品分歧很大,有人担心宏观需求拖累价格,但我们跟踪库存、开工率和商品价格后,发现基本面没问题,估值又低,这种分歧反而意味着有增量资金空间。”正是基于这套框架,他管理的银华沪深股通基金A类近三年斩获了35.69%的超额收益。(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6.30)
跨领域能力圈拓展与风险控制,平衡集中与分散
从TMT研究员到周期、新能源领域的深耕者,和玮的能力圈拓展并非盲目跨界,而是基于“方法论迁移+团队协同”的逻辑。
“TMT行业本身就兼具成长与周期属性,研究TMT时积累的周期股分析方法,迁移到有色、光伏等领域很适用。”他举例,TMT中的电子元件行业有明确的供需周期,而有色行业的供需分析逻辑类似,只是产业链更短、变量更清晰,“比如研究铜的供需,只要跟踪铜矿资本开支、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增量,就能判断趋势”。
团队协同则是他拓展能力圈的重要支撑。据和玮介绍,银华基金研究部有50余名研究员,覆盖全行业;他带领的“长期绝对收益”团队4人背景互补,分别擅长TMT、消费、红利、医药。
“比如医药领域,我承认自己没有超额研究能力,就依赖团队研究员和外部专家,不会因为个人能力圈限制错过机会,但也不会盲目配置——必须符合‘估值安全、预期不拥挤’的框架才会介入。”和玮如是说。
在组合构建上,和玮打破“集中必然高波动”的误区,提出“优质资产集中+高波动领域分散”的思路。“集中与否不是关键,关键是集中在什么资产上。如果集中在基本面确定、估值合理、交易不拥挤的方向,比如2021年的有色、2024年的光伏龙头,反而能降低波动;但如果分散投资在高波动的热门赛道,即使分散,组合波动率也会很高。”
对于即将发行的银华鑫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玮也将继续实践“长期绝对收益”思路。作为聚焦长期价值、注重风险收益平衡的新品,该基金在投资范围、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上均围绕“力争为投资者创造稳健长期回报”展开,充分适配长线资金的配置需求。
在投资范围与配置策略上,银华鑫禾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维度与行业覆盖,为长期收益提供更多支撑。该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和玮介绍称,“港股市场中,多数价值类股票估值低于A股,尤其部分资源品标的供需结构扎实、估值安全边际突出,既能分散单一市场波动风险,也能补充A股稀缺的优质投资标的。”他也将结合港股市场特点,适当配置估值合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构建追求“稳健打底、成长增强”的组合结构。
风险控制层面,银华鑫禾将延续完善风控逻辑,通过“基本面-估值-市场预期”三维框架降低波动。和玮强调,“我们始终认为,优质的回撤控制不是‘跌了再卖’,而是‘买之前就想好风险’。只要坚持框架不漂移,选择基本面扎实、估值安全、预期不拥挤的资产,组合回撤有望会处于可控范围,真正实现‘承担有意义的风险,不增加无谓之波动’。”
产品设计层面,银华鑫禾最核心的创新在于采用浮动管理费制度,真正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该基金管理费将根据基金业绩表现动态调整,这种机制既响应了监管“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也督促管理人更聚焦长期超额收益的获取,避免为短期业绩盲目冒进,同时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持有习惯,减少非理性申赎对收益的侵蚀。
A股市场长牛基础或确立,聚焦资源与新能源结构性机会
展望A股市场的中长期机会时,和玮充满信心。
长期来看,他认为A股或已具备“长牛”基础。和玮指出,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资产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制造业壁垒、自主政策空间、能源与金融安全能力突出。他还强调,“2023年8月我就判断中国资产严重低估,现在来看,随着中美关系天平逐步平衡,国际资本未来会加大中国配置;经济层面,在消费托底、地产纾困、反内卷政策推动下,明年有望逐步走出通缩”。
不过,和玮同时提示称,短期而言,市场波动率或将加大。他预计,“这轮行情或是结构性牛市,未来风格可能切换,但具体时点难判断。而股市高波动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这时候更要坚守框架,避免追涨杀跌。”
具体到行业机会层面,和玮长期看好三大方向。
一是有色资源领域。他认为,“美元信用下行是长期确定性事件,再加上铝、铜、金的供需结构较佳,且当前估值仍安全,未来有较多投资机会。”
二是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光伏和风电等细分板块。和玮分析称,“未来光伏制氢、绿色能源需求会持续释放,龙头公司在行业出清后会更受益”。
三是大金融领域。和玮认为,“目前银行股息率合理,券商估值较低且受益于市场回暖,在整体市场水位上行背景下,大金融领域有估值修复空间”。
对于市场关注度高的科技领域,和玮则保持理性客观。他提到,“中国科技企业的‘含科量’相比2015年已有显著提升,不少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与长期成长空间,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投资中更需关注‘估值与成长节奏的匹配度’——优质企业能否在合理时间内兑现业绩,支撑当前的估值水平,这是我们在配置时会重点考量的因素。”
他还进一步补充说,科技领域的投资需要更细致的产业跟踪,比如技术迭代速度、下游需求落地进度、企业现金流状况等。“对我们的投资风格而言,会更倾向于在产业趋势明确、估值相对合理、业绩兑现路径清晰的阶段介入,而非单纯追逐短期热度,毕竟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力争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长期回报。”
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投资决策难度上升的当下,和玮管理的产品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贴合需求的选择。无论是银华沪深股通基金,还是融入浮动费率等创新设计的银华鑫禾,都以“长期绝对收益”为核心,既有望帮助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资者抵御市场风险,也有望为着眼长期布局的投资者捕捉确定性机会。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深耕绝对收益多年,穿越周期力争寻找确定性机遇,银华基金和玮如何追求长期稳健收益?)
(责任编辑: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