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预约一部无障碍出租车为啥这么难?代表建议惠及更多用户
“坐轮椅在街头打车,真的好难!”一周前的傍晚,刘先生推着刚看完病的妻子走出骨科医院,接连叫了三部网约车、一部巡游出租车,都因轮椅被拒载。最终,他们勉强叫到一辆豪华专车,才得以回家。
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形,可以通过提前预约无障碍出租车来解决。但在现实中,即便提前一天预约,也未必能保证有车可派。
“除了残障人群,上海还有不少坐轮椅的老人、孕妇、术后患者都需要无障碍出行服务。”市人大代表卢羿建议相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通过扩大服务覆盖人群、完善运营补贴机制等方式,让无障碍出租车能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上海街头的无障碍出租车是英伦风格。
市民预约为啥这么难
“我爷爷去医院复诊,去的时候有顺路车送,回来时没车了,只能尝试打车。结果一连打了三辆,司机一看到轮椅,全都拒载。没办法,最后只能推着轮椅,硬生生走了三公里才到家。”小葛无奈地说道。
许女士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家里老人依靠轮椅代步,无法自行行走,自家车后备箱又放不下轮椅,出门只能叫出租车。“那天临时叫车,根本叫不到,最后我叫了一辆货拉拉才解决。”
浦东居民章小姐曾在多个打车平台上寻找解决办法,“试过滴滴、高德,都没用,最后是在曹操出行上叫到了一部无障碍车,且至少要提前半天”。
“我希望无障碍出租车不挑人,也不挑证,只要坐轮椅都能预约。”一位网友直言,上海的无障碍出租车看上去不错,但离“好用”还有距离。“无障碍出租车的价格,比普通出租车稍高,倒不是特别贵,但真正的问题是,就算能提前预约,也不保证有车、有时段。”
部分市民还有更糟糕的体验。“我提前一天预约了无障碍出租车,但我不属于特定人群,结果临出发前突然通知我被取消了,真的很崩溃。”这位女士最终只能订了一辆宽敞的专车,才把父亲从医院送回家。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打一辆无障碍出租车,真的这么困难吗?
记者了解到,无障碍出租车在上海并非新鲜事物。强生出租早在2014年就先后引进了英伦TX-4、尼桑NV200两款无障碍出租车,主要服务于市残联核定的下肢重度残疾人群,即被纳入强生出租调度系统“白名单”的用户,约3900人。他们在拨打叫车电话时享有优先派车权。截至目前,累计调度无障碍出租车近5万辆次,其中为“白名单”用户提供用车超过3万辆次。
也就是说,这些无障碍出租车优先保障的是“白名单”上的残障人士。而对于老人、孕妇或临时受伤的轮椅使用者来说,能否顺利预约,要看当天订单情况,有时能预约到,多数情况要排到后面几天,且不能都保证。这些用户大多通过客服热线62580000、强生“62580”叫车App及小程序进行预约,运营方也建议行动不便的市民,至少提前一天预约。
下午4时许,记者尝试拨打62580000出租热线,发现并没有设置“无障碍出租车”的专属选项。在转接人工服务后,工作人员首先询问是否为“白名单”用户,并告知如果不在名单内,第二天的车已经很难预约,最早只能约到后天的车。
“显然,目前的无障碍出租车还无法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特别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临时想叫到一辆无障碍出租车,难度非常大。”卢羿表示。
司机为何接单意愿不高
事实上,强生出租在无障碍运营方面已经做了不少改进。去年11月1日起,新一批英伦LEVC TX5车型作为无障碍车在上海街头投入使用。
这个车外观涂装“吉祥黄”,起步费19元,每公里3元。常规状态下可坐6人,运载轮椅人士时,可收起部分座椅。采用前后门对开式设计,特殊乘客可免予上下轮椅,在驾驶员辅助下,直接推入车厢乘坐。
不少市民在街头见到这款英伦风格的“老爷车”都觉得很酷,部分乘客也已亲身体验。“有一个踏板可以放下来,轮椅直接推上去,车内空间很大,司机也很热心,帮忙推轮椅上上下下,开车比较稳。”几天前,张先生推着坐轮椅的母亲体验了一把“老爷车”,不到3公里的路程花费40元,他觉得挺满意。
“目前全市仅有50辆,数量还远远不够。”卢羿表示,新车型的投入使用让更多市民体验到无障碍出行的便利, 不过“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存在,预约难问题仍未解决。
数据显示,因无障碍车型单车采购成本高,特殊人群服务要求较高且耗时较长,无障碍出租车日均营收和小时营收均低于公司整体车辆30%以上,日均车次低于公司整体车辆40%以上,驾驶员收入明显低于正常出租车驾驶员水平。以2024年数据为参考测算,企业无障碍单车月均亏损拟达到7037元,按投运100辆测算,年亏损将达到844.44万元。
“在网约车的冲击下,更加无人愿意驾驶无障碍出租车,无障碍出行业务量持续下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不足。”卢羿表示,上海推行无障碍出租车已有十多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为特殊人群提供便捷出行服务的同时,也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面临业务亏损、驾驶员收入偏低等现实困境,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比如最初推出的200辆,随着故障率上升、常规的车辆报废以及部分司机的离开,数量大幅减少。
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租车驾驶员,他们大多对承接无障碍订单意愿不高。一位的哥表示,接单后通常需提前一小时准备,无法接远距离订单。服务过程中,驾驶员需拆装辅助设备、协助乘客上下车,全程可能多花20分钟。
“不少都是短途单,有时候服务的时间比路上开车还长,性价比确实不高。”一位的哥坦言,这类服务有时候订单爆满,有时候也可能一天也接不到几个预约电话,而且大部分都是就医需求的单子,医院门前停车也很不方便。
一些司机告诉记者,在接送用户时,特殊人群上下车动作慢,停泊时间也相对较长,而受本市交通组织及道路管控限制,临时停泊经常遇到困难,不够“丝滑”。“有一次在高铁站接一位轮椅大叔,夹在一堆普通出租车中间排队,费时费力。”
耗时长、客单散、停泊难, 这些因素均影响了驾驶员的接单积极性,企业也面临较高的补贴压力。卢羿认为,即使现在更换了最新一代的英伦老爷车,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支持政策,也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运营难题,真正调动起司机与市场的热情。
为此,卢羿建议,通过政府政策或专项基金支持,对承接此类业务的驾驶员给予激励,并对无障碍车型采购、配套设施加装、后期运维及相关承运企业予以补贴扶持,同时在机场、高铁站、码头、医院、社区服务站等公共区域设立无障碍车专用停靠车位。
如何覆盖更多人群
无障碍出租车的运营之困,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当前各地对无障碍出租车运营企业的支持政策不尽相同,例如广州在《广州市无障碍出租汽车专项补贴资金实施工作方案》中明确,2023年至2027年期间,每年对上一年度的无障碍出租汽车服务保障企业进行补贴,年度补贴预算总额为114万元。深圳无障碍出租车的优先服务对象是深圳市的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病患者等行动不便、需借助轮椅出行的特殊人群。深圳除了对出租车公司的无障碍巡游车服务予以补贴外,还通过残联系统向承运驾驶员发放爱心激励金。激励标准分为两类:第一类订单每单60元,第二类订单每单70元,按月结算发放。
有网友对比各地无障碍出租车服务后,认为深圳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深圳的无障碍车数量多,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或传统节假日,基本都能预约到,且收费和普通出租车一样。”曾亲身体验过的刘先生说:“不到3公里的路程,车费才10多元,而司机实际可以收到70多元,这样他们接单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除了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无障碍出租车应该覆盖更多有需求的人群。”卢羿认为,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来破题。
数据显示,人在一生中平均约有15%的时间处于行动受限状态:婴幼儿时期需乘坐婴儿车,青壮年时期可能因骨折、受伤或孕晚期等面临行动不便,老年阶段则有不少人需依靠轮椅出行。“每个人都有需要无障碍出行的特殊时刻。”她强调,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对无障碍出租车、福祉车的需求正持续扩大,这已成为银发经济背景下出行场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卢羿看来,当前运营企业在无障碍出租车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反映出完全依靠市场化机制推行此类服务存在一定障碍。由于无障碍出租车市场规模有限、投资回报周期长,市场化平台普遍缺乏持续投入的动力。
她建议,在坚持公益属性的同时引入市场化机制,比如在保障基础服务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针对无障碍服务设立合理溢价区间或推出差异化服务套餐,让服务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更好体现。同时,可鼓励网约车平台开设“无障碍出行”服务专区,通过算法倾斜、流量支持等方式提升接单效率,引导更多社会车辆参与服务供给。
承办部门回应:协调行业头部平台接入无障碍出租车
目前,强生公司首批50辆新型无障碍出租车投放运营,市交通委表示,今年研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持续加大新车型投放。
市交通委表示,将协调行业网络预约平台,将无障碍出行预约服务接入平台服务选项,通过流量为无障碍出租汽车赋能,同时,协调平台企业对无障碍出租车等社会公益保障服务给予信息服务费降低优惠,提高驾驶员接单率和营收。
曹操出行上有“无障碍车”呼叫选项。
“我们鼓励网约车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市交通委表示,目前,曹操出行设有无障碍出行服务品牌,今年5月23日,曹操出行与强生出租联合举办“共助朝夕·让爱无碍”神奇之旅公益行暨多功能车上线发布活动,通过平台流量赋能巡游车企业,在曹操出行平台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市交通委将协调行业头部平台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接入无障碍出租车,加强无障碍保障服务平台露出,并对相关保障服务在信息服务费方面给予优惠。
同时,市交通委将指导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及行业工会,在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明星评选、创先争优评定等方面,对无障碍出租汽车驾驶员给予一定倾斜。同时在行业政策上对优秀驾驶员进行激励。
为避免驾驶员排队等候时间,虹桥机场目前已为无障碍出租汽车开辟专用通道。市交通委表示,已协调浦东机场参照虹桥模式,与强生出租沟通研究设置无障碍出租车上客点可行性。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预约一部无障碍出租车为啥这么难?代表建议惠及更多用户)
(责任编辑: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