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大消息,重大改革将启动!
【导读】创业板改革启幕,精准服务“十五五”科技创新战略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创业板改革受到市场各方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深化创业板改革将从制度层面夯实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基础,推进“十五五”规划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促进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加速集聚。
夯实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基础
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深化创业板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嘉实成长共赢基金经理李涛表示,此次深化创业板改革是适应全球形势与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旨在响应国家“十五五”规划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市场需要更多耐心资本,也需要更灵活、更包容的融资环境,以支持创新资本形成和创新动能培育。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指出,“十五五”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包括创业板在内的资本市场,要通过提升自身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此次创业板改革是继科创板系列政策优化之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华安基金首席指数投资官、总经理助理许之彦表示,创业板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更符合创新型企业特点的上市标准,这将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打开更为顺畅的融资通道,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体现。
在他看来,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应对外部技术制约的同时,积极加速内部产业转型。在这一背景下,资本市场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发展,需从制度层面“精准滴灌”。“创业板改革正是着眼于这一需求,从制度层面夯实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基础,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许之彦说。
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黄亮也认为,此举旨在补齐制度短板,更精准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积极意义在于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循环,提升资本市场对关键创新领域的包容性与支持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场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深化创业板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国泰基金认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改革有助于提升创业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精准对接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助力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让优质创新企业获得更充足的资本支持,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投资标的,促进市场投融资两端平衡发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李涛分析,深化创业板改革,一是有助于让更多有潜力的科技企业获得融资机会,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二是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链完善与升级,与“十五五”规划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三是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入市,共同构建“长钱长投”体系,也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和配置中国资产,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
促进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加速集聚
除了创业板,吴清指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证监会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如何系统推进各板块改革、形成差异化定位,也是业内关注的重点。
许之彦表示,与科创板、北交所相比,创业板的发展方向更突出“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育。“三创四新”(即企业符合“创新、创造、创意”大趋势,或者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是其显著特征。监管部门明确表示将系统推进各板块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这预示着各个板块将在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更紧密的协作关系。
他认为,未来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呈现更精准明确的功能分工:主板稳定护航龙头,创业板助推创新成长,科创板攻坚“硬科技”,北交所培育专精特新。四板协同,构筑实体经济全周期金融生态,注册制改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黄亮也认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将形成更有效的互补与联动: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板改革后则将更突出“三新”企业的成长与创新。未来的格局将是“竞争协作”,共同构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
各板块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共同覆盖各类型、各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总体实现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硬科技”龙头的全周期资本覆盖。
李涛表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三者形成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共同构建覆盖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资本市场生态,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如果把资本市场看作一个整体生态,那么各板块之间应当是“差异发展、功能互补、有机联动”的关系。
“随着各板块的定位和标准更加清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适配的金融服务,从而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覆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更好地引导资源向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需要的方向加速聚集。”上述华南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称。
小创业板投资价值凸显:
三季报业绩回暖机构加仓布局高景气赛道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创业板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持续释放。一方面,创业板企业盈利修复态势明确,新兴产业板块亮点纷呈;另一方面,机构对创业板的配置权重显著提升,新能源、半导体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投资机遇被市场看好。
投资价值显著
从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各板块业绩呈现分化,创业板净利润增速最快。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9.19%;实现净利润0.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从行业维度看,通信、电力设备、电子、机械设备等板块成为业绩增长的主力军,凸显新兴产业的强劲动能。
更具说服力的是,创业板整体盈利增速在A股各板块中表现突出。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同比累计增长16.78%,增速领先于主板及其他板块,反映出创业板聚焦的成长型企业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具备较强的盈利韧性。
“结合创业板产业布局来看,含量较高的新能源、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计算机等产业,契合国家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政策性红利;同时,创业板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显著增长,为其长期成长性奠定了基础。”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从三季报来看,创业板企业盈利整体呈现修复态势,新兴产业板块业绩亮眼。当前,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具备一定安全边际。结合盈利改善预期与改革政策红利,具有相应长期投资价值。”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黄亮如此表示。
博时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分析,当前创业板指市盈率PE约为41倍,处于2010年上市以来由低到高36%的分位数水平,且市盈率分位数明显低于国际市场同期水平,如美股标普500指数的PE处于2005年以来95%分位数、纳斯达克指数在87%分位数。从历史和国际比较来看,创业板指估值都处于较低位置。同时,创业板指高度聚焦新能源、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计算机等代表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在AI产业周期浪潮中,具有较大估值抬升潜力,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细分到核心指数,华安基金首席指数投资官、总经理助理许之彦指出,创业板50指数50只成份股中,32家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13家同比增速超100%,净利润增速中位数高达22.5%,“核心成份股的高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为指数长期走势奠定了坚实基础,且指数净利润增速在今年一、二季度已呈现修复态势,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相关产业有望进入业绩释放期,进一步消化估值,配置价值显著”。
创业板配置权重明显提升
看好信息产业、AI等领域
科创板投资价值不断显现,成为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追捧的方向,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创业板权重明显提升。
国信证券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报披露的主板配置权重为47.54%、创业板配置权重为19.29%、科创板配置权重为13.91%,港股配置权重为19.26%。其中,主板权重较上一季度明显降低,创业板和科创板权重明显提升,港股权重略有降低。
“创业板的权重行业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与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经济建设导向高度契合。”许之彦表示。
嘉实成长共赢基金经理李涛表示,科技有望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加速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望为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未来将聚焦国内替代空间大、政策支持明确的领域,短期波动可能是布局的良好窗口。”李涛表示。至于具体的投资方向,他介绍,在产业端,信息产业细分赛道景气度持续攀升,AI算力领域因智算中心建设提速、服务器需求激增,产业链上下游订单饱满;光通信板块受海外云厂商升级需求驱动,高端光模块出货量与毛利率双升;“反内卷”政策在科技领域延伸,在规范竞争秩序的同时保障创新企业收益,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逻辑。“当前市场估值整体合理、结构偏低,科技成长板块估值与业绩匹配度良好,后续随着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行业成长空间将持续打开。”
黄亮表示,机构投资者会重点布局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备核心技术和持续成长能力的细分领域。目前相对看好几条技术及产业升级主线——新能源技术的迭代应用、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生物医药的创新突破以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投资机遇。
积极创新 创业板主题产品线不断丰富
中国基金报记者曹雯璟
今年以来,科技成长板块站上风口,创业板50指数年内涨幅近60%,创业板主题基金整体表现亮眼。与此同时,在公募基金公司积极布局下,创业板主题基金产品线不断丰富。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公募基金可以从开发更精细的指数工具、引入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提供更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等方向推进,持续探索产品创新。
创业板主题基金
年内平均业绩达40%
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包含“创业板”字样的基金共有144只(只统计初始基金),较去年同期增加近六成。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创业板主题基金年内收益几乎全部为正,平均业绩为40%;25%的产品成立以来业绩超50%,约20只产品回报超60%。
华安基金首席指数投资官、总经理助理许之彦指出,今年的资产定价逻辑主要聚焦于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中国资产估值修复,以及全球央行降息带来的资产流动性重估。在宽财政、宽货币、政策利好、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背景下,中国资产中的科技成长风格估值大幅提升。今年创业板市场整体表现比较优异,光模块、人工智能等板块大幅跑赢市场。
“创业板基金整体业绩不俗,是中国科技创新周期与资本市场改革共振的结果。努力创造超额收益,是主动基金管理者的追求和信念,而获取超额收益的前提,是要根植于深度研究,挖掘β+α的综合收益。”嘉实成长共赢基金经理李涛谈道。
不过,创业板主题基金年内业绩分化仍较为明显,业绩首尾相差近90个百分点。
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黄亮表示,总体业绩较好得益于创业板作为创新企业聚集地,充分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红利。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基金具体投资方向和行业配置不同;二是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和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存在区别;三是产品类型(如指数型、主动型)本身决定了收益特征上有所差异。
“业绩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行业与主题配置上的差异。创业板整体表现较好,但板块内部的轮动与分化比较剧烈,AI应用、机器人等主题表现突出,重仓这些板块的产品业绩亮眼;而配置了新能源、医药生物等创业板板块的行业,业绩或相对落后。”华南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谈道。
多方向推进
探索产品创新
近年来,公募持续加大对创业板投资力度,创业板50ETF、创业板两年定开、创业板成长ETF、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创业板综合ETF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可以从更多方面着手,开发更多针对创业板细分赛道的指数型和Smart Beta产品。
许之彦表示,未来产品创新可能沿着以下几个方向推进:一是开发更精细的指数工具。现有产品已包含大盘、中盘、成长等多种策略,未来可能开发更多基于特定因子或行业主题的细分产品,满足投资者精准配置需求。
二是引入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如创业板50ETF期权,为市场提供针对创新成长领域龙头企业的精准风险管理工具,依托创业板50ETF的高科技属性和标的流动性良好的特性,既能满足投资者对高波动资产的风险对冲需求,又能通过灵活策略增强收益,同时进一步完善创新成长板块衍生品市场结构,提升市场定价效率与深度。
三是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设计差异化股债配置、动态调整的创业板主题产品,降低普通投资者参与难度。
“未来产品创新可朝几个方向进行探索:一是开发更多针对创业板细分赛道(如创业板医药、创业板新能源)的主题指数及ETF;二是结合ESG、动量因子等开发Smart Beta产品;三是发展更多主动管理的创业板主题基金,发挥基金经理在成长股深度研究和估值定价方面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工具。”黄亮谈道。
李涛表示,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引下,与持有时间和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或成为行业新风向,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将推出为投资者提供千人千面、每一笔投资都能对应不同费率的“新基金”产品。在产品创新方面,一是需要结合市场风格选定业绩比较基准;二是根据业绩比较基准和风格筛选能力圈契合、实战经验丰富的管理人。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大消息,重大改革将启动!)
(责任编辑:12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