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寻找领军企业 在科技赛道“闷头深耕”——访泰信基金董季周
董季周的投资框架,核心在于“自下而上选个股”,但具体挑选时他不仅要选优,对“领军企业”的定义也比市场普遍认知更加严格。
“不是二级市场的‘一线公司’就行,得在产业里最领先、细分领域第一,且能从国内走向全球的公司。”他解释道,比如AI应用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先做到国内领先,说明它的竞争力够强,未来向上的概率大。而且,不仅要看它现在的技术壁垒情况,还要计算国际化后的市值空间。
而在组合构建上,他的风格很“鲜明”——高个股集中度。“择时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不做短期仓位判断,但会通过动态调整风险收益比控制回撤。这两年科创板优质公司多了,我们备选池里科创板的比重也在提升,但我不会刻意押注某个板块。”董季周说。
下午三点的陆家嘴,阳光透过写字楼玻璃幕墙,在泰信基金的会议室里投下长条光斑。董季周推门进来时,深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鼻梁上架着的黑框眼镜,眼神里没有职场人的“活络”,反倒带着几分学者式的严谨。在上海证券报记者第三次发出采访邀约后,这位深耕泛科技领域多年的基金经理,终于挤出了一个小时。
“不是不想和大家交流,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刚坐下,他就道出自己“难约”的原因。“每天要跟踪公司的产品线进展、调研、拆解财报,要是把精力分给太多事务性工作,投研上就容易‘分心’。对我来说,把基金的净值做好,比多露几次面更实在。”他说。
从“线性外推”到“审慎定价”
这场对话,从他的六年基金管理经历开始。回顾过往,对董季周影响较大的,是2021年至2022年半导体周期波动带来的“教训”。彼时晶圆缺货涨价,半导体行业迎来大行情,市场对行业景气度的乐观预期达到顶峰,他也一度对组合中的标的做了激进的“线性外推”,即把短期极值当成了长期趋势。
“现在想起来,当时一切都太‘顺’了。后来半导体行业周期掉头向下,叠加新能源板块上涨,我新能源布局少,组合回撤便很大。看到持有人收益受影响,我特别自责。”他坦言。
自此,董季周的投资逻辑里多了“审慎”二字。“现在做盈利预测,绝不会跟着市场一致预期走,更不会简单进行线性外推。比如,研究一家半导体公司,不仅要算它当下的产能和订单,还要关注它下游应用需求的持续性,甚至要跟踪海外库存周期的错配情况。”他说。
结合当前市场,董季周表示,如今全球半导体处于上行周期后半程,行业贝塔减弱,国内虽有“淡季不淡”的特征,但他仍在密切关注家电、汽车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国内周期有可能会更快地与海外同步,这些变量都得提前计算进去。
这种审慎,也体现在他的回撤控制策略里。这两年,他把半导体配置比例压到50%以内,不是因为不看好,而是不想再依赖单一行业的贝塔。另外,一旦市场出现泡沫化特征、波动率变大时,他会通过分散个股配置降低集中度;若某只标的风险收益比下降,他也会立刻用备选池里的个股替换。
选“领军企业”赚“阿尔法收益”
董季周的投资框架,核心在于“自下而上选个股”,但具体挑选时他不仅要选优,对“领军企业”的定义也比市场普遍认知更加严格。
“不是二级市场的‘一线公司’就行,得在产业里最领先、细分领域第一,且能从国内走向全球的公司。”他解释道,比如AI应用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先做到国内领先,说明它的竞争力够强,未来向上的概率大。而且,不仅要看它现在的技术壁垒情况,还要计算国际化后的市值空间。
为了找到这样的公司,他建了两个备选池:“一类池”有100多只标的,这些标的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竞争壁垒高、市值空间匹配;“二类池”用来跟踪优质公司,有300到400只标的。
而在组合构建上,他的风格很“鲜明”——高个股集中度。“择时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不做短期仓位判断,但会通过动态调整风险收益比控制回撤。这两年科创板优质公司多了,我们备选池里科创板的比重也在提升,但我不会刻意押注某个板块。”董季周说。
寻找科技成长赛道的“确定性”
作为聚焦泛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董季周的“学术派”特征较为明显。每当提及对AI、半导体等赛道的判断,他总能跳出“市场热点”,落到产业的细节之中。
聊起今年以来火热的AI赛道,他没有空谈“技术革命”,而是清晰梳理“云到端”的趋势变化:“现在基础模型能力提升很快,但与用户体验、生产力赋能还没有对齐。比如海外互联网运营商的Tokens(大模型文本单位)消耗量没出现边际放缓,OpenAI订阅收入突破100亿美元,但toB端的企业工作流还没真正与大模型无缝衔接——未来谁能做好‘AI+工作流’,让智能体Agent帮企业提效,谁就能抓住关键机会。”
“端侧”与“软件”是董季周最为看好的AI细分方向。在他看来,端侧的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是“同步化方案”,软硬件架构、算法算力高度重叠,而且现在端侧接入的设备越来越多,调用成本也在下降,比如辅助驾驶要实时处理路况数据,不能完全依赖云端。软件方面,则要看专属领域里,能靠AI提效、提升客单价的方向,如AI+coding(AI辅助生成代码)、AI+法律等,这些细分领域存在实实在在的需求支撑。
至于半导体领域,他的判断同样务实:“全球周期已经到了上行后半程,行业贝塔在减弱,海外库存处于合理偏高位,要是需求未陡峭抬升,后续增长斜率会放缓。但国内市场有错配机会,今年家电、汽车的补贴政策拉动了半导体需求,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不过,这种机会要跟踪高频数据,若补贴政策变化得重新评估。更关注和AI相关的高性能计算、车、工业场景的需求,这些是细分领域的确定性机会。”
下午四点,采访结束,董季周收拾好笔记本,又匆匆赶去参加投研会议。就像他所说的,比起投研以外的事,他更习惯“闷头做事”,在科技成长的赛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的标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寻找领军企业 在科技赛道“闷头深耕”——访泰信基金董季周)
(责任编辑:12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