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银行应为农业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实施推进暨“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谋划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
这一部署既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要求,也为银行开辟了服务“三农”的新赛道。农业绿色转型离不开资金的长期投入,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需以政策为引领、以创新为抓手、以协同为支撑,成为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输血者”与“赋能者”。
面对农业绿色转型具有周期长、公益性强、收益不明显等特点,银行可以将绿色转型指标纳入授信评级体系,聚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绿色农机研发、种植业固碳增汇等关键领域,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确保资金向绿色转型重点领域和环节倾斜,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当前,农业绿色转型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根源在于传统信贷产品与转型需求的不匹配。破解这一难题,银行需打破传统抵质押思维,围绕农业绿色产业的独特属性创新金融产品体系。一方面,可针对不同绿色农业场景设计特色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模式,适配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碎片化、高频化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新型抵质押模式,按照政策要求稳妥推进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排污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拓宽绿色农业融资渠道。同时,通过发行“三农”绿色金融债券、引入绿色产业基金等方式扩充可贷资金池,降低长期融资成本,为农业绿色技术研发、绿色设施建设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农业绿色转型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等多方协同发力。对于银行来说,需主动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与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合作,共建共享涉农公用信息数据平台,依托“政银企担”联动机制分散信贷风险,通过设立农业绿色信贷风险补偿金等方式缓解市场主体转型的资金压力。此外,银行还可以结合“千万工程”经验,针对片区化乡村振兴特点推行网格化金融服务,派出金融顾问深入田间地头摸排需求、建立绿色产业信息档案,实现精准滴灌。同时,依托金融科技打造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推动移动支付、线上贷款向县域农村下沉,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捷性。
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既是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银行应主动扛起金融担当,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三农”金融服务,通过政策衔接精准化、产品服务创新化、协同机制常态化,让金融活水持续流向农业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到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银行应为农业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