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永赢现象”A/B面
在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一家年轻的基金公司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凭借在固收领域的深厚根基,以及在指数、主动权益产品上的前瞻性“卡位”,永赢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被业界称为“永赢现象”。
随着“永赢现象”逐渐走入行业视野,其“剑走偏锋”的发展路径亦引发业内深度思考与探讨。一面是,永赢基金凭借独特的业务打法与产品策略实现了快速崛起,成为业内借鉴的样本;另一面则是,其高速成长背后所隐含的行业共性问题与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淡季播种“等风来”
银行系出身的永赢基金,成立仅十二载,在短短5年内,市场排名持续提升,非货规模于今年三季度末一路杀到行业第18位。
细究永赢基金的成长路径,其实并不复杂——战略清晰,打法精准,节奏得当。这种模式在其产品布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固收业务为“压舱石”,以权益类产品为“开路先锋”,在细分赛道上频频落子、前瞻卡位。这种“淡季播种,旺季收获”的布局思路,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基金行业中开辟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近一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行榜上,永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表现突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近一年净值涨幅达203.8%,位居同类产品第一;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C、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发起A/C、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C等多只产品同期涨幅均超80%,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
从投资特征来看,这些基金普遍具备行业集中度高、工具属性明确的特点,且紧密契合近年来的市场主线。例如,永赢科技智选混合重点布局云计算,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聚焦机器人产业链,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则深耕创新药领域,清晰的定位使其在轮动行情中较好捕捉结构性机会,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绩优基金大多成立于市场相对平淡的“播种期”。具体来看:永赢科技智选混合成立于2024年10月末;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成立于2023年5月;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成立于2023年4月;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则成立于2022年11月。
在指数产品布局上,永赢基金同样展现出鲜明的“左侧思维”。2020年医药板块热度高涨之时,永赢基金并未跟风扎堆医药ETF,而是推出医疗器械ETF,该产品规模近日已突破40亿元。2023年四季度,永赢基金再度前瞻性布局,推出全市场首只黄金股ETF。随着黄金价格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该ETF规模已升至133亿元。
沪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永赢基金的成功离不开三大要素——股东资源带来的渠道优势、对政策与产业趋势的敏锐判断,以及强大的执行能力。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景下,永赢基金以“细分领域工具型产品”作为突破口,实现了规模与品牌的双重跃升。
“永赢基金的团队对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非常敏锐,加上高效的执行能力,使其能够在合适的时点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该分析人士补充道。
规模狂奔中的“冷静术”
知止而行,方能行稳致远。深谙资本市场道与术的机构,往往会在狂奔中选择克制,踩下“刹车”。
回顾A股市场历史,历次行情起伏总会呈现出相似的路径:市场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吸引资金持续涌入与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形成自我强化的上涨动力。然而,一旦趋势逆转、净值回撤,便会引发连锁反应,投资者为应对赎回而进行的被动减持,往往加剧了市场的下行压力,最终使行情高峰时入场的投资者成为亏损的主要承受者。
随着净值水涨船高,永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的规模快速增长。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的规模分别为201.78亿元、40亿元和78.29亿元,相较2024年三季度末的4.28亿元、3147.78万元和2.5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与此前市场上行阶段部分基金公司盲目追求规模不同,永赢基金在规模的快速扩张中表现出对风险的高度警惕。
9月4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布限购公告称,自2025年9月5日起,将该基金单日申购上限设置在1万元。对于限购原因,永赢基金表示,伴随着科技板块上涨,永赢科技智选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在市场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实施大额限购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避免因市场情绪冲动投入大额资金;二是合理控制基金规模增长,保持投资策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为持有人争取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此后,随着科技板块热度出现降温,永赢科技智选混合于10月13日再度发布公告,将限购上限调整至100万元。
10月31日,永赢基金发布公告称,自11月3日起,公司旗下永赢睿信、永赢睿恒、永赢融安、永赢惠添利集体暂停5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在2025年基金三季报中,永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也频频提示风险。
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为例,基金经理任桀在2025年基金三季报中表示,永赢智选系列作为工具型产品系列,所布局的行业有高成长性的特性。他相信,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近几个季度也已有不错的表现,但“不要用过去的业绩去预测未来,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估值扩张周期后的均值回归”。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基金经理单林也在2025年基金三季报中强调理性对待工具型产品的重要性。他表示,工具型产品具有高弹性特征,须适当分散投资,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短期择时往往会对账户造成负收益,对于看好的行业不妨给它更长时间,不折腾才能提高真实收益。
差异化样本下的行业迷思
永赢基金甚至还收获了“拥趸”。沪上一位机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近期有一批公司对产品线进行转型调整,该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部分头部机构业务模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跟风”特征。
一位基金分析师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当某种模式出现赚钱效应后,就容易引发非理性跟风行为。特别是在电商渠道的放大效应下,投资者更容易在情绪驱动下追高买入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
实际上,随着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监管层对业绩比较基准、产品定位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环节的要求持续细化与完善。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的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起草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各家基金管理人须在11月15日之前提交反馈。
指引提出,主题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应当符合组合管理、分散投资、长期投资的基本原则,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主题投资基金投资集中度的内部管理制度,投资集中度不得过高,避免高比例投向投资方向中的单一细分行业或领域。
“一些行业主题基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特定赛道的前瞻布局与集中配置上,但这种策略的成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收益特征非常鲜明,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行业步入下行周期,此类产品净值的波动会尤为剧烈。投资者若在行业高点买入,其实际承受的损失可能远超初始预估。”一位基金投顾人士分析称。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业务创新发展,促进资产管理和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双提升;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支持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永赢基金的确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实现了规模的快速跃升。然而,部分公司在缺乏清晰战略和资源匹配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推出类似细分行业主题基金,可能加剧产品同质化、推高赛道估值,进而带来流动性集中、风险传导等潜在问题。这一现象值得行业深入思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永赢现象”A/B面)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