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每经记者专访恒生指数公司行政总裁巫婉雯:我们是如何吸引海外资金流入香港的?

2025年11月19日 21:0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在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指数公司)位于中国香港中环的总部内,有一面充满历史气息的数字背景墙 。其中的“19691124”,代表恒生指数(以下或简称恒指)诞生的日子,“19940808”则代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问世日期。这些数字,浓缩了香港金融市场半个多世纪的波澜壮阔与不断发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尖沙咀东部的大厦挂上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灯饰。巫婉雯在这一年加入恒生指数公司(旧称恒生指数服务公司),自此开启了与香港金融市场同行的旅途。

  从最初仅有7人的服务性质公司一路走来,如今恒生指数公司已成为一家国际性指数公司,旗下港股指数已在中国内地获60只相关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追踪,恒生指数系列挂钩的产品横跨全球17个市场。在这个历程中,巫婉雯从基层职员一路升至董事、行政总裁兼客户管理总监,她的职业生涯几乎完整映照了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崛起与转型,她也亲身参与并推动了多项与恒指有关的里程碑事件。

  2025年,港股市场迎来强势反弹,IPO(首次公开募股)募资额重返全球第一,恒指年内涨幅一度突破30%,科技、消费、生物科技等领域协同发力,南向资金与海外资本双向涌入。

  巫婉雯和团队分析过,恒指2025年约7000点的上涨空间中,信息科技业贡献最多,约2000点,金融业与消费业各贡献约1900点,此外,权重仅3%的医疗保健业却贡献400多点。截至2025年10月,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涨幅超73%,表现为恒生综合指数的12个行业指数中第二佳,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也上升81%。

  恒生指数如何跟随市场浪潮兼顾行业均衡与市场代表性?如何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多样产品?全球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上追逐哪些机遇?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与巫婉雯展开了深入对话。

  回顾:改革成分股数目与权重

  恒指自1969年11月24日正式推出,已历经近56年发展。其初始仅有33只成分股,但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代表、反映香港股票市场,恒指这个核心指标必须扩大样本规模。巫婉雯介绍,现在港股主板已有2400只左右的股票,如果成分股样本数量太少,会影响指数的代表性。因此,恒生指数公司在2021年决定进行重大优化改革,分阶段将成分股数量提升到80只,再逐步增加到100只。

  巫婉雯表示,目前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数量已达88只,市值覆盖率为66%。在选择增加蓝筹股时,恒生指数公司强调“重质不重量”。巫婉雯阐释,这是因为恒指是代表蓝筹股的核心指数,在实际筛选过程中,候选公司的市值、成交额及财务表现均为重点考察指标,核心目标是筛选出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纳入指数。

  成分股数目变化之外,恒指内部各行业权重也在改革期间发生显著变化。巫婉雯透露,2020~2025年,消费业变化最为突出,在恒指内的权重提升了15个百分点,增至约30%,排名仅次于金融业;同期,金融业权重则下降了13个百分点,从43%降至约30%。

  “恒指的成分股构成,是根据恒生指数的编制方案进行客观审视,而行业权重分布变化是受市场表现影响的结果。现在恒指成分股数量从原来的50只增至88只,通过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夯实了行业均衡的基础,改革初衷已顺利达成。”巫婉雯说,2021年的改革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优化行业分布结构,实现更均衡配置,故改用七大行业分类的选股机制,确保各行业在指数中占据合理比例,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行业。

  思考:将如何助力内地投资者

  随着港股市场在2025年强劲反弹,市场的投资热点也清晰可见。巫婉雯指出,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投资热点或兴趣都集中在科技、医疗保健等相关领域,并且这些行业的表现持续良好。

  在此背景下,市场对特定主题指数的需求持续旺盛,比如科技类、收益(高股息)和策略类指数。巫婉雯介绍,恒生指数公司2025年推出的15条新指数中,有7条都聚焦收益和策略领域。推出这么多条收益类指数的核心原因,是洞察到市场对获取稳定现金流存在强烈需求,这也是未来指数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科技板块的市场关注度居高不下,这也是海外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从资产管理规模(AUM)数据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相关产品2025年的海外市场表现也很亮眼,欧洲市场相关产品AUM增长3倍,美国市场相关产品AUM增长4倍。这都直观反映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板块有强劲需求和明确投资方向。

  除欧美市场外,韩国市场也对此展现出显著需求,并让恒生指数公司为其定制科技指数,帮助当地投资者更好地接触中国科技股。巫婉雯希望通过指数产品,将港股推向全球不同市场,同时吸引海外资金流入中国香港。

  “对于我们指数公司而言,这构成了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体系,科技指数带动了活跃的期权交易,进而催生相关的备兑认购期权(Covered Call,指投资者持有标的资产,并卖出该资产的认购期权,以赚取期权金来增加收益)指数;而这类策略指数产品又会反向强化科技指数的生态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巫婉雯表示。

  恒生指数公司透过指数产品,一直在持续助力强化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巫婉雯介绍,截至2025年10月,已有60只于内地上市的ETF追踪恒生指数公司旗下港股指数,资产规模约3000亿元人民币,有效助力内地投资者实现资产分散配置。同时,公司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内地投资者更好地接触海外市场产品。例如,在最新一批ETF互联互通产品中,其中一只新加入的产品追踪恒生港美科技指数,该指数的成分股为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大型科技公司,这为中国内地投资者开辟了美国科技板块的投资路径。此外,公司也推出了恒生富威东盟指数,向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东南亚市场的机会。

  在海外市场,恒生指数公司的业务范围目前已覆盖37个市场。以马来西亚市场为例,巫婉雯介绍道,公司协助客户在当地市场推出追踪恒指的衍生品(即窝轮。“窝轮”是香港地区对认股证的俗称,其属于金融衍生品)。截至2025年10月,追踪恒指的窝轮成交量占马来西亚窝轮市场成交量的70%左右,市场认可度显著。她总结道:“我们作为指数公司,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找(推出)指数产品的机会,当海外用户使用挂钩我们指数的产品时,他们的资金和交易活动最终都会回流到香港股票市场。透过不断扩大投资者基础,恒生指数公司助力港股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和活跃。”

  中外投资者的需求共同推动指数迭代创新

  NBD:如果让您选三个自己在恒生指数公司的重要时刻,会是哪三个?

  巫婉雯:对我而言,意义最为重大的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是:第一肯定是1997年,我加入恒生指数公司,开启了指数行业从业历程;第二是2012年,内地推出首批共两只港股QDII-ETF,我为这个项目前后付出了5年时间;第三是2020年9月,我出任行政总裁一职。

  NBD:担任行政总裁与其他职务的不同在哪里?

  巫婉雯:担任董事、行政总裁兼客户管理总监以后,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指数行业的独特性——我们既是市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香港市场的核心参与者。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恒生指数公司会和香港市场并肩前行。

  NBD:2025年港股的生物科技板块为何表现特别火热?

  巫婉雯:从大生物科技领域去看,过去两年的需求增长主要由内地市场带动。

  过去两年内地市场涌现出众多跟踪生物科技领域的ETF产品,相关产品数量从8只增至13只,资产管理规模(AUM)翻倍增长,最新规模已达280亿元人民币。同时,“恒生生物科技”系列目前已布局十几条相关指数,充分体现出市场对该领域的全方位关注。其中,被动型产品的存在会直接催生对相关股票的投资需求,这也是推动生物科技板块成交保持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

  NBD:近年来恒生指数公司重点创新了哪些主题指数?

  巫婉雯:我们重点聚焦收益类指数。这里面又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股息(又称高分红)指数;另一类是公司重点布局的策略指数,备兑认购期权指数便包含在其中。

  从市场效果看,2025年3月在香港上市的科指备兑认购期权ETF,资产管理规模自上市以来已实现十几倍增长。此外,股息率高达7%左右的恒生高息股30指数ETF,资产管理规模在上市仅6个月的时间内便达到40多亿港元。

  尽管我们已经有旗舰指数之一的恒生科技指数,但市场对细分领域科技指数的需求依然旺盛,为此我们也针对性推出了仅含10只成分股的恒生科指10强指数、恒生A股专精特新企业指数等。可见,科技板块的需求也持续驱动着相关指数的创新迭代。

  NBD:与内地、香港投资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在港股投资方面有何不同?

  巫婉雯:从2025年的趋势来看,海外投资者也非常关注科技板块。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2025年新增4只相关ETP(交易所交易产品),有2只分别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恒生指数系列时隔多年重返加拿大证券市场。科技板块作为海外投资者关注的港股核心领域之一,成为此次恒生指数产品重返加拿大市场的重要切入点。

  从整体来看,科技类、收益类主题指数产品的吸引力并不局限于内地或香港市场,韩国等海外市场对备兑认购期权指数也非常青睐。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每经记者专访恒生指数公司行政总裁巫婉雯:我们是如何吸引海外资金流入香港的?)

(责任编辑:126)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联基金安信基金
B
博道基金渤海汇金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博时基金宝盈基金博远基金
C
长安基金长城基金长城证券财达证券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江证券(上海)资管长盛基金财通基金财通资管诚通证券长信基金财信基金财信证券
D
德邦基金德邦证券资管大成基金东财基金达诚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东方基金东莞证券东海基金东海证券东吴基金东吴证券东兴基金东兴证券第一创业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
F
富安达基金蜂巢基金富达基金(中国)富国基金富荣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方正证券
G
光大保德信基金国都证券广发基金广发资产管理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海证券国金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基金格林基金国联民生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国融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国泰海通资管国泰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国投证券国投证券资产管理国新国证基金国信证券国新证券股份国信证券资产管理工银瑞信基金国元证券
H
华安基金汇安基金华安证券华安证券资产管理汇百川基金华宝基金华宸未来基金华创证券泓德基金华富基金汇丰晋信基金海富通基金宏利基金汇泉基金华润元大基金华商基金惠升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泰保兴基金红土创新基金汇添富基金红塔红土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夏基金华西基金华鑫证券合煦智远基金华银基金恒越基金弘毅远方基金
J
嘉合基金金融街证券景顺长城基金嘉实基金九泰基金建信基金江信基金金信基金金鹰基金金元顺安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