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近期科技调整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待海外AI泡沫的争论?
今年来看,“科技为先”是贯穿本轮行情的最强主线,机器人、创新药、AI算力接连表现,驱动沪指站稳3800点。但10月中旬以来,在沪指冲击4000点的阶段,市场结构呈现“高切低”,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陷入高位震荡,顺周期方向则迎来低位补涨行情,关于风格切换的讨论热烈起来。
本文主要聚焦三个问题,一,近期科技调整的原因有哪些?二、如何看待海外AI泡沫的争论?三、如何看待本轮风格切换以及后续AI行情的演绎节奏?

一、近期科技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01
交易层面:估值和拥挤度高位,出现部分“止盈盘”
其一,经过前期的上涨,三季度末科技板块估值和交易拥挤度均来到历史高位,资金端如主动权益基金对TMT的配置集中度也来到历史新高。随着10月“十五五”规划建议公布、中美元首会晤等利好落地,叠加临近年末机构锁定盈利的需求,市场轮动预期有所增强,科技板块迎来部分资金止盈兑现。

02
业绩层面:业绩依然领先,但兑现预期的程度并不显著
其二,三季报显示TMT板块业绩依然相对占优,但四个行业的业绩兑现度均在50%-60%附近水平,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而与此同时,非银、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等方向盈利环比改善明显,煤炭、地产、建材、石化等行业业绩兑现度边际抬升,科技板块业绩不再是“一枝独秀”。

03
海外扰动:有关AI泡沫的讨论正在增多
其三,伴随着美股AI企业市值的大幅增长及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叠加科技巨头不断扩大资本开支、通过股权融资与采购协议创造万亿美元级别的循环投资,市场对AI行情泡沫化的讨论再度升温。10月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认为AI股票处于泡沫中的占比上升到54%。在此背景下,近期全球科技股普遍出现调整,海外映射对A股科技股表现也带来了较大扰动。

二、如何看待海外AI泡沫的争论?
01
以史为鉴:互联网泡沫行情回顾
近期海外对AI泡沫的争论加剧,不禁让人回想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美股互联网泡沫形成与破灭。1)从1990-1994年Web浏览器逐步普及,为后续互联网繁荣奠定技术基础,叠加美国经济景气,盈利驱动股价上涨;2)到1995-1998年,互联网商业化开启和新兴巨头诞生,催化互联网科技行情;3)再到1999年-2000年3月,市场进入狂热期,资本市场“非理性”追捧互联网相关企业,股市上行几乎完全依靠估值驱动;4)最终随着盈利叙事证伪、流动性持续收紧,泡沫走向破灭,纳斯达克指数3年内最大回撤78%,大量公司破产,1996年以来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到2004年底约有52%不再存在。

02
以史为鉴:本轮AI行情或尚处泡沫早期
与互联网泡沫兴起与破灭的环境对比看,本轮AI行情与互联网泡沫孕育期在宏观流动性宽松、中观政策层面相似,虽然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及美元信用担忧等因素,使得美股吸引力有所弱化,但引发彼时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流动性收紧、盈利兑现失败等情况还未出现。一方面,科技巨头业绩依然强劲,高估值尚有盈利匹配;另一方面,市场担忧持续扩大的资本开支对于企业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不过目前资本开支扩张有真实需求支撑,且节奏与现金流增长基本匹配,目前美股前十大公司CapEx占现金流比例为46%(互联网泡沫阶段高点为75%),主要企业的财务水平相对健康。综合来看,本轮AI行情虽已显现泡沫特征,但尚处于早期阶段,行情仍有演绎空间。

三、如何看待本轮风格切换以及后续AI行情的演绎节奏?
01
牛市“中场休息”后,有望重回科技主线
参考借鉴12/12-15/6、19-21年牛市:牛市中期风格再平衡,即价值类行业可能补涨。当前科技板块由于交易拥挤、估值高位、AI泡沫担忧等触发消化性价比问题的调整,白酒、地产等“老经济”板块因估值低+机构配置分位低+预期边际提升,配置性价比逐步凸显,周期板块由于反内卷+PPI数据超预期近期也有所补涨。不过,风格再平衡或只是阶段性选择,顺周期逻辑目前仍有断点,如通胀修复持续性问题,关键验证窗口或在明年年中之后,短期把握真正涨价品类或是更优解;科技仍是本轮中期行情的主线,核心驱动力来自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拥有明确的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这些领域仍是市场最具活力和想象空间的所在。

02
AI是最大主线,但可能从AI硬件切换到AI应用
当前海内外科技巨头资本开支仍在扩张,AI渗透率尚在低位,产业趋势大波段还有很大空间。结构上,借鉴海外,海外AI应用类公司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股价都有较强表现。国内市场看,今年上游AI算力已积累可观涨幅,国内外资本开支持续向上背景下,上游算力业绩仍具确定性;而伴随着中国多模态模型在性能、价格、开源层面逐步缩小与全球巨头差距,应用也会随模型进步而优化,对下游应用行情的期待顺理成章。
不过,一方面,国内AI主线切换到AI应用的时间尚需等待,或须国内AI硬件实现自主可控和海外AI应用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后。另一方面,科技板块的核心焦虑在于AI投入能否通过商业闭环实现可观资本回报,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如果AI应用进步没有非线性变化,明年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回落或是基准假设,AI主线或出现中线调整。当前全球科技巨头在全方位布局个性化AI及端侧AI,拓宽商业变现方式,2026年重点关注包括AI眼镜、人形机器人和AI医疗、AI编程等垂类应用表现,以及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商业化场景的成效,更多应用实例或是AI新一轮行情启动的核心。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如何看待近期AI行情的调整?)
(责任编辑:6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