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民生为大持续增强获得感
《民生周刊》记者严碧华罗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蓝图,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被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
11月18日,由《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民生为大”平行论坛在广东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以“‘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主题,围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议题,介绍实践成果,分享经验体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人、相关领域企业家代表等参加本次论坛。与会嘉宾表示,论坛为社会各界共同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搭建了平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原委员陈立在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饱含浓厚的民生情怀。从指导方针到主要目标,其民生导向非常明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内容涵盖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表示,农业高校要以“强农兴农”践行“人民至上”,加强“顶天立地”科研供给,厚植“智力赋能”人才支撑,深化“全链融合”服务效能,以多维发力的创新实践,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明尧表示,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多年的民生金融服务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服务民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科技赋能是提升民生金融服务质效的关键支撑;多方联动协同是破解民生金融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
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中医药不仅是医疗手段,更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方式,能帮助人们吃得更健康、睡得更安稳、少受病痛困扰,“十五五”时期推动中医药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意义重大。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数字经济与金融强国建设研究院院长易行健建议,多措并举系统推进,以民生为本,构建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委副书记、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副书记麦洁萍分享了南沙区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城乡社区合伙人”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探索实践。
“怀集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融入发展血脉,不断推动民生改善,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委书记于晓军介绍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
北京市朝阳区委安贞街道工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张中华分享了安贞街道以“微心愿”聚民心,以小治理惠民生的经验体会。
企业在促发展、惠民生方面的积极探索,对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士强介绍,新疆果业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构建起特色林果全产业链,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众多农户家庭。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阳讲述了传统黑色油污中孕育绿色生机,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探索故事。深圳中农利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中农利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异智讲述了在新疆尼勒克县“旱田变粮仓,荒山变绿洲”,以三产融合推动发展的经验。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赵瑞兰结合北京银行服务民生领域的实践,分享金融赋能民生建设的探索和成效。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冠明围绕“智理城市惠泽民生”,介绍了城市服务企业用数智力量建设“宜居、美丽、智慧”的幸福之城的努力和成果。
“科技+金融”,结出创新硕果
《证券时报》记者卓泳
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活动汇聚了券商、基金、银行、期货、上市公司、科技企业等领域近250名从业人士、专家、学者,以嘉宾主题分享传递行业生态前沿洞察,以精彩的“头脑风暴”展现“科技+金融”的一线创新实践。
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程国慧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科技与金融创新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形成双向奔赴、共生共融的良性互动,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新沃土上,科技金融实践正不断结出硕果。科技与金融创新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缠绕上升的“双螺旋”。粤港澳大湾区乘势而上,以金融血液浸润科技骨骼,大有可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尹艳林指出,“十五五”时期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要坚持问题导向,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和科技金融发展的堵点卡点,充分发挥全国性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和政策性金融的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加强科技金融资源差异化配置,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推动人才与技术协同发力,同时持续健全金融机构组织管理体系。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区依托区位优势,叠加国家战略的政策赋能,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舞台。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孙勇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南沙区GDP增速跃居广州市第二,目前该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11%,金融业产生的税收常年位居行业前五,成为南沙区支柱性产业之一。“南沙金融30条”发布,累计落地近百项金融创新成果,近40项入选国家、省、市金融创新案例或试点,展现改革开放试验田引领作用。
在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广州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慕春介绍,广期所近年来陆续推出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与期权,这些期货品种已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多方面重要功能,例如价格发现作用良好、实物交割平稳运行、产业参与度逐步提高等。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科技金融的实质在于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本回报,以此反哺并驱动下一轮创新,形成“创新—资本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在他看来,当前科技金融服务面临五大挑战,包括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产、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金融体系需精准施策,为科创主体提供真正理解科技、懂产业、善定价、能管理风险、会配置资源的科技资本。
东阳光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张英俊在演讲中表示,当前AI技术已广泛融入药物研发环节,催生出一批AI制药企业。创新药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随着创新药的研发和出海,二级市场热度增加,希望这股热潮能从二级市场传导到一级市场,吸引更多资本进入。
国信证券党委委员、副总裁鲁伟介绍,“并购六条”出台后,并购交易的产业逻辑愈发清晰,呈现出“主业强化为主、跨界转型为辅”的格局。近期,深圳、广州等地出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紧扣两条主线:一是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并购重组,推动产业升级;二是鼓励链主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助推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圆桌交流环节,来自上市公司、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科技与金融创新的产业实践与投资前景。本次活动还推出《“十四五”金融创新优秀案例报告》,以多维度数据展示了科技金融的发展成效。
科创驱动,融入生产生活
《环球人物》记者毛予菲
广州南沙,海风裹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凤凰厅,一场独特的表演引人驻足。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的明星选手“小顽童N2”踏着英歌舞的鼓点,挥舞着机械臂,融合了非遗韵律与前沿科技。在场嘉宾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这一刻,传统与现代交织,科技与人文共舞。
这是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对话科学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的精彩一幕。
今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笔墨星光,记录时代。“讲好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不仅能书写国家的成就、记录时代的进步,更能为凝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不竭动力。”本次论坛主办方《环球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吕鸿在致辞中表示,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环球人物》将记录更多科技工作者勇立潮头、担当使命的精彩篇章。
面朝大海,向“新”而行。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谢伟介绍,南沙正加快打造科创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宜居高地,着力创造适于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茁壮成长的环境,让各位科学家、企业家乘风而起、鹏程万里。
开放合作,行稳致远。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之举。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邓炜表示,作为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坚决落实国家战略和科技部部署,加速促进我国从全球科技参与者向开拓者、引领者转变,增进互利共赢,与各国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创新驱动,重塑版图。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马利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在生产要素从“劳动力+资本”到“数据+算力+算法”的转变,新在AI赋能千行百业的边界,新在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新技术”,更是一套“新制度”,面对时代给出的试卷,以文明视野和创新实践,才能交出新质生产力的答卷。
叩问大地,解码地球。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总体专家组组长、执行委员会主席成秋明牵头的“深时数字地球”(DDE)计划,正在破解地球46亿年的演化密码,“像DDE计划这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有三大路径能够赋能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引擎,要素升级是基础,生态构建是保障。”
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广州大学教授顾行发对空天经济进行展望:“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从陆海拓展到了空天。未来5年,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北斗应用将构成空天经济的重要内容,空天经济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低倾角遥通一体卫星项目‘五羊星座’将是业界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实践。”
科技自强,铸新引擎。“科技创新是‘十五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说,科技创新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为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产研一线传来的声音同样铿锵。
“中国国产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世璞说,“中国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数据土壤,能够以真实庞大的数据反哺具身智能研发。”
“基于AI的智能穿戴设备正从少有人知变得家喻户晓。”杭州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表示,搭载AI大模型的AR(增强现实)眼镜已经开始在消费、文旅、工业等领域普及,各行各业都在向AI大模型和智能设备敞开怀抱。
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秘书长纪菁说:“AI不只是工具,更是重塑体验的引擎。科技需有温度,让技术隐于幕后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
“AI正成为新时代决定性的生产资料,深刻赋能科技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关村学院副院长邓岳说,“这一进程需要每一位参与者以智慧与远见共同铸就。”
科技短视频博主“小狮日记”最后登台,他用自己的科技小发明——“一朵有情绪的云”温暖了全场。他的创作故事让人们看到,科技创新既需要“顶天”的技术突破,也需要“立地”的应用场景。
场内,与会嘉宾共探科技前沿、共话创新动力;场外,也是满满的科技元素。《环球人物》旗下品牌人民文创特别设置的“人民文创AI拍照机”前排起长队——咔嚓一声,一键生成专属照片,不到两分钟,就能看到正在“遨游太空”或“勘探地质”的自己出现在个性化冰箱贴上。
论坛结束后,“小顽童N2”机器人还客串起“礼宾小哥”,站在门口向嘉宾们挥手道别……科技创新,正以越来越多元的方式融入生产生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责任编辑:12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