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嘉实基金:经济下行时隐藏的王者才会悄然显现
◎GDP增幅下行,中国优质成长股的投资时代才真正来临。
◎只有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下,真正的成长股才能应运而生,也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品种。
◎那些隐藏的王者经营踏实、不盲目扩张规模、铺摊子,而专注于主业。它们的发展一直呈现出来的特质是不对规模友好,而是对股东友好,真正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果企业延续以往单纯依靠政府,不将眼光投向市场,不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被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我是那种猎人型的基金经理。
◎当一个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比较稳定、成熟的时候,你既没有办法顺应排名,也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投资风格去顺应市场。
◎一个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有依靠优秀的业绩才能带来规模的持续增长,只有业绩才能给投资者创造真正的回报,也只有重视业绩,才有可能产生内生的、持久的竞争力。
在中国各界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容忍度从8%下降到7.5%的时候,A股市场中隐藏的王者正逐一显现。
“GDP增幅下行,中国优质成长股的投资时代才真正来临。”刚刚给投资者分过红的嘉实成长收益基金经理,也是嘉实股票投资部总监的刘天君一脸轻松。“未来的资本市场,将不再重复一类资产单边上涨或者下跌的老故事,将特别考验投资者的理念与眼光。”刘天君等待多年的优质成长股投资时代渐行渐近。
刘天君的视角向来与大部分市场参与者不同。
对于目前经济下行期的政策选择,区别于市场上一些人对刺激政策的期盼,刘天君更倾向于“政策之手”逐步让位于市场自发调节:“只有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好的企业才有机会在残酷的市场洗牌中拿到更大的蛋糕。就我本人而言,我不希望看到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刺激,我更希望看到经济自然落体中产生的内生动力。只有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下,真正的成长股才能应运而生,也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品种。”
语调一向温和的刘天君在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中颇有口碑。银河证券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29日,他管理的嘉实优质企业过去3年净值增长率高达21.86%,在同期可比的141只标准股基中高居榜首;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嘉实成长也在同期可比的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2。公开资料显示,他管理的基金组合中曾投资的歌尔声学、格力电器等个股在近几年市场的潮涨潮落中脱颖而出。而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类业绩排行榜,在整体业绩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嘉实基金最近3年净值增长率在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力拔头筹。
作为中国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的股票投资部总监,刘天君所在的股票投资部管理着嘉实“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体系中最大规模的主动投资部分,资产规模大约800亿。他带领嘉实的A股股票投资团队,在国内外方法论云集的中国资本市场里,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投资理念,尤其是有中国时代特色的“价值成长股”投资。
在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下行通道的过程中,成长股的投资是否还能产生超额收益?新时代的成长股具备哪些特征?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这位资深投资人。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跳贴面舞时代来临
证券时报记者: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中,成长股投资是跟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但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各项发展已经碰到诸多瓶颈,投资成长股是否还能适用未来的股市?
刘天君:仅就资本市场的表现而言,2010年以前,优质企业、次优企业与劣质企业在估值上的差异并不大。市场上哪类风格起来了,哪类股票就涨了,而且这类股票涨得都差不多。从2011年以来,尤其是2012年,股票的分化非常明显。真正好的优质企业估值开始起来了,原来粗放型的、基本功不扎实、靠行业环境好赚钱的企业正在被市场淘汰。而在我们选择的成长股里,越来越多的是这种比较踏实的制造业里面的龙头,这些公司过去一直被市场认为跟别的企业没有差别,它的估值没有溢价。2012年,优质企业的估值溢价开始出现,上半年,家电、汽车、电子等板块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资本市场这种估值差异会持续吗?
刘天君:当然。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同一板块的两个公司,一个是12倍估值,另一个低于10倍。我感觉,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加剧,投资者将倾向于那些经营比较稳健、成长性比较确定、估值又不是很离谱的公司,不再可能去选那些估值便宜但空间和成长性都不确定的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资本市场的这种选择和实体经济的转型背景有关吗?
刘天君:密切相关。过去,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大型企业已经习惯了经济高增长,一旦增长速度降下来它很不习惯,因为它以前的产能、资源配置全部都是按照过去的模式做的。但经济增速减缓后,一些企业的意识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
例如,对一些上市公司而言,可能GDP降一个点或者行业增速降3到5个点,企业的利润就有可能降30个点左右。这时,你就会发现企业的利润比想象中要差很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业里面的大多数公司就会一下子从原来的价值成长股变成纯价值股,现在变成1倍到1.5倍市净率的制造股已经很多了。
资本市场的投资模式也面临一样的考验,以前基金经理的投资模式比如说注重仓位管理或行业轮换,但现在发现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了。
证券时报记者:这种状况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常态?
刘天君:不只是几个月,可能是两三年的常态,如果经济结构是坚定转型的话。这些行业短期不太会有起色。所以,在一些行业里,一批公司会被淘汰,而与此同时一些符合产业方向、经营稳健的公司就会抓住这样的历史性机遇胜出。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