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银行股接连零折价成交 QFII大宗抢筹说很应景
昨日,上证指数走势维稳,“两桶油”表现突出,集体表现抢眼的银行股同样功不可没。记者注意到,银行股的成交活跃在大宗交易平台已经提前反映,部分银行股接连发生的零折价大宗交易,结合买卖双方信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大宗抢筹的市场说法被部分人士认同。
5只银行股零折价成交
唯光大折价10%
本周一,银行股突然成为大宗交易平台的明星。当日,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携手现身大宗交易,分别单笔成交315万股、360万股、380万股,成交金额合计达到8915.35万元。10月16日,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步其后尘,分别带来440万股、250万股的单笔大宗成交,合计成交金额为2851.4万元。
在上述5笔交易中,相关个股的成交价和买卖营业部受到市场极大关注。对比发现,此5笔交易的成交价均为所涉个股各自的当日收盘价,即折价率均为零。另外,这5笔交易的卖出营业部均为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而买入营业部则同为海通证券国际部。由于后者通常被市场认为是QFII席位的集中营,因此上述5只银行股连日带来的大宗成交也被不少的专业人士解读成了外资抢筹银行股。
此外,光大银行的高折价成交显得“鹤立鸡群”。在10月15日被折价近10%出售300万股后,次日光大银行再以几近当日收盘价的跌停价成交305万股。值得提及的是,光大银行这两笔交易中分别为2.43元、2.42元的成交价,不仅造成了较高折价率,也造成了银行股大宗交易的“破净”成交,该股目前的每股净值为2.59元。
除了在折价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外,光大银行的买卖营业部也与前述5笔成交的买卖营业部大不相同。数据显示,光大银行两笔大宗成交的买卖营业部均为山西证券济南华龙路营业部。这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较常见的大宗平台套利或套现交易现象,不过该股两日内共破净成交605万股,情形似乎并不寻常,这说明一些资金目前确实非常看空光大银行。比如,高华证券上周发布的研报认为,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基本面弱于同业,因此将其评级下调至“卖出”。
QFII抢筹说占上风
后续动向惹关注
前述5只银行股接连零折价大宗成交后,市场各方纷纷对此给予不同解读。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中,多数人认可QFII抢筹银行股的观点。9月11日,海通证券国际部曾经将包括前述5股等多只银行股卖给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当时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对此持有QFII减持银行股的观点,而后来海通证券国际部也的确证实了他的观点。这一次,针对海通证券国际部零折价买入5只银行股的交易行为,秦洪则反过来认为这是QFII在收集银行股筹码的举动,至于更深层的含义,他认为由于目前单笔成交量偏少,因此该举动尚未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
不赞同者的理由是,5只银行股的每笔成交均在300万股左右,如此偏少的数量,买家完全可以在竞价市场直接购买,之所以借道大宗交易平台,无非就是为了引起市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5只银行股的每笔成交量均偏少,不过5只银行股两日的合计成交金额其实已超亿元,达到1.18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后期银行股仍带来相似交易,导致这一数据不断攀升,则该交易行为的性质确认将趋向明朗。
如果前述5只银行股的零折价大宗成交被确认为是QFII抢筹,那么结合9月11日的类似交易看,可见QFII之间的市场观点明显存在着分歧。数据显示,在过去的9月,共有7家外资机构获得证监会批准的QFII资格,而今年以来,这一数据则已经达到了53家,远超去年全年的28家。
在QFII资金不断涌入境内的背景下,低价低估值的银行股遭遇“抢筹战”一说确实很应景。不过,即便这样,若抢筹在后市不能形成潮流,同样不可能对银行股目前的升势形成外力支撑。
9月初,史玉柱力挺民生银行消息传来,关于银行投资价值的话题似乎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读者如果有兴趣逐一细读媒体与史玉柱之间“看多还是看空”拉锯较量的话,会发现市场其实已经为银行股的投资价值下了颇为准确的定义还是值得买,但要看你有没有本事对冲波动的风险。为什么?因为这决定了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最终摘得胜利果实。
为什么值得买?因为如果将利率市场化视作起点,中国的银行尝试不同经营风格的道路才刚刚起步。利率市场化指什么?一方面是指储蓄存款利率价格交由市场决定,以目前普遍储蓄存款成本比较低的情况,这意味着银行吸储的成本会上升。很多人看到这一点,认为银行未来经营不可靠。但是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利率价格也会交由市场决定,以目前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利率之间的差价而论,银行将价格抬高一些是应有之义。很多人也看到这一点,认为银行未来可以发大财。
但是正如教科书上说的,这些都是新的市场条件,银行能不能发财还要看怎样经营。如果一家银行原有的存款都是储蓄存款,那么成本上升无非两条路首先是把贷款价格提升;其次是找更便宜的资金。二者能否兼顾?目前来看很难。便宜的资金通常是批发资金,大小不同的银行能够拿到的价格是不同的,这跟在菜市场批发蔬菜一个道理。这通常意味着,大银行能够拿到价格最低的批发资金,这样它们就能够在大客户上占据优势。因为大客户有谈判权,可以压价,只有成本低的银行能够赚到钱。
那资金成本高的怎么办?在以往央行不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候,这些银行真没办法,因为利率浮动有上限。即便有心做小企业,但银行不能自主定价,没有收益刺激,当然就没有各方面的改进动力。利率市场化以后,成本高的银行总算有了以高收益来打平成本的机会。那市场有多大?民生银行已经说过供给和需求仍然是1比3!
这是为什么值得买,但是怎样买却实在是一个技术活。在整个经济周期的转换过程中,市场情绪往往可以超越价值判断,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不过,尽管如此,显然还是有人在出手,而且其中空间显然也不小。
最值得称道的对冲资本当然是你不缺钱,银行股的价值对你来说是十年以后。像史玉柱在民生银行的投资,甚至很多外资机构在市场普遍看空银行的情况下,大举杀入接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们看重机会,而不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时时刻刻都有,但好机会只有一次。
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那么怎么利用市场结构来平滑风险显然就是值得钻研的办法。这一点,香港市场的很多做法或许值得借鉴。从媒体陆续披露的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H股的过往细节来看,他还是很善于运用现货与衍生品的组合来对冲市场的波动风险。比如说,他本人在微博上披露的“认股权+沽看跌期权”的组合产品等,这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给予了市场意见不一致时最充分的选择权。只是前提是,你必须对这些专业的投资组合有足够了解。
简而言之,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取决于你的目标和实力。但实际情况是,目标的取舍往往也反过来影响你的看法。因此,重要的并不是能不能买,而是怎么买才是最优的选择。(证券时报)
潮水退却,一条巨鲸搁浅在沙滩上,此景悲壮。
挺起股市脊梁的中国银行股,在利润增速逐季回落、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抑制下,走到了机构投资者持续减持、二级市场资金连续流失的境地,何日雄风再现,威仪天下?
全球倒数第一的市盈率,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吸引力?在四季度这一时段,汇金和史玉柱式的增持或许可以启发投资者,也许这不是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如何买的问题。
2012年是银行股的落寞年,不仅股价跌到“白菜价”,而且板块估值逐级下移,市盈率以5.35倍“荣登”全球倒数第一。
截至10月12日,银行板块今年跌幅5.7%,平均市盈率5.35倍全球倒数第一,市净率0.94倍全球倒数第三。16只上市银行股6只破净,破净比率接近四成。
2.68万亿的庞大流通市值,银行股是资本海洋当之无愧的鲸鱼,但持续回落的利润增速犹如退潮的海水,加上二级市场干涸的流动性将其抛置在沙滩上。虽然低市净率封杀了银行板块的大跌空间,不过,从经营现状、前景展望、市场动向分析,可知银行板块仍处于有价值无趋势的尴尬境地。
利润增速逐季回落
众所周知,银行业利润增速今年逐季下滑,运营趋势不容乐观。
2011年,银行业净利润季度平均增速仍在37%以上,但2012年一季度下降近8个百分点到29.2%,二季度反弹至30.4%。但央行6月、7月两次降息,预计三、四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滑。
我国银行业共性特征明显,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可见上半年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非利息净收入增速下降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两降一升”的不乐观趋势。
虽然招行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高于工行,但从绝对值看,仍显著高于工行,显示盈利弹性高于工行。二季度单季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招行为5.18%,环比下降18个基点;工行为4.4%,环比下降7个基点。不过,从计息负债成本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综合看,股份制银行在加息过程中更具进攻性,而国有商业银行更具防御性。
作为非利息净收入的主项目,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高速增长面临大幅回落。招行该项目上半年同比增速19.22%,较一季度同比增速降4.19个百分点。工行同比增速1.9%,较一季度同比增速降8.4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余额上升逐季加快,将进一步侵蚀银行利润。2012年6月末,招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30亿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87亿元,二季度增加4.43亿元。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51.25亿元,比年初增长21.14亿元,主要是个人不良贷款增加较快,较年初增长了25.34亿元。
海通证券预计,银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及全年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将大幅下降至21.5%和18.3%,较今年上半年降约10个百分点,较2011年全年下降约20个百分点。
多因素抑制未来盈利能力
2005年以来,银行业利润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速度明显快于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5年的3.3%上升到2010年的5.2%。不过,这种情况将被行业超额利润向社会平均利润回归所取代。
实体经济是一国之本。4月初,针对实体经济困境,温家宝总理在温州调研时指出,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银行垄断。《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该比值2010年达到峰值5.2%,2011年下降到5.1%,政策面已限定银行业未来难获超额利润。8月初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推动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调整方案,预计下调平均幅度23%~24%,此次费率下调调低银行业盈利幅度约1%。
由于央行定调稳健,信贷高增长基础不再。在连续多年高速货币投放后,我国货币增长逐步收缩。稳健货币政策下中国广义货币M2目标增速下调力度加大,2012和2011年M2增速目标分别为14%和16%,较上年增速分别下降1个和2个百分点。M2增速与贷款投放密切相关,银行业贷款增速也随之回落。
其次,社会融资结构改善,贷款比重下降。按照十二五金融业改革规划目标,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显著提高,意味着贷款比重将降低。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7.3%,同比低0.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3.3%,同比高4.7个百分点。
此外,6、7月份央行两次降息,非对称降息降低了存贷利差。存款利率浮动后,银行对流动性的争夺加剧,存款成本未显著下降,随着贷款定价周期到来,贷款收益率将持续下降,银行存贷利差在明年将进一步缩小。
最后,银行资本约束加大。将于2013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提高了铁道部贷款、央企贷款和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同时降低了零售、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这将提升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海通证券预计,新办法使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1%。未来五年,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本年均缺口或2000亿元,有融资补充资本的需要。
不良贷款进入风险暴露期。9月经济数据显示工业企业经营疲弱不改。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浙江温州和江苏无锡两地区不良贷款已经大幅上升。上半年,浦发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18.6亿元,其中温州分行不良贷款增量占到全行的57%,不良率从1.48%大幅上升到3.59%,远高于全行0.53%的平均水平。截至8月底,无锡地区不良贷款74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增幅32%。
此外,银行还将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半年报显示,工行和招行都对平台贷款规模进行了压缩,从一个侧面反映银行业正在审慎应对地方债务风险。
流动性干涸银行股遭资金遗弃
统计显示,银行股的持有大户基金从2009年以来一直在减持银行股。
此外,二级市场资金正持续从银行板块撤出。截至昨日,近60日银行板块大额资金净流出33.49亿元,近20日流出3.72亿元。不过,随着股价逐步走低,9月底许多银行股创出新低后,银行板块吸引了部分抄底资金,近5日大额资金流入4.94亿元,但股价小有反弹,周一净流出3541万元。
当前,两市成交低迷,日均千亿元左右。工商银行流通市值最大已超千亿,16家上市银行流通市值高达2.68万亿,低迷的流动性难以承载市值庞大的银行板块。
换手率持续下降。工商银行上市后2006年-2007年10月换手率在1%-15%之间波动,即使在2008年四季度换手率也保持在0.5%-1.5%之间波动,但今年下半年以来其换手率波动区间已降到0.01%-0.02%。如果16家上市银行日换手率要达到1%,则需要资金268亿元。10月12日,16家上市银行当日成交额30.55亿元,占当日成交额的2.9%,仅占其流通市值比为0.11%。银行股陷入资金边缘化的境地。
在净资产附近挣扎的银行股,从长期看已具备价值投资基础。多家券商研究员发表报告称,银行股成为了阶段防御性较强的品种,但整体态度依然偏谨慎。从银行经营前景、当前市场偏好以及流动性现状看,短期均难以支持银行股走出明显的趋势性行情。银行板块的真正走强需要宏观经济的显著回暖和市场流动性的显著改善。(证券时报)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