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A股打破“周四魔咒” 变盘大限或至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分析人士指出,管理层在强力保增长治标的同时,也着力推进改革,促经济转型来治本,利好频出,牛市的逻辑并未改变
打破“周四魔咒”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大盘在一定的范围内窄幅震荡,维持了近来锯齿形震荡的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昨日A股打破了“周四魔咒”,没有大幅下挫,但量能大幅萎缩,半个月以来沪深两市成交量首次缩至2万亿元以内。请问,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当前走势?
天信投资:新股的发行再一次提上日程。9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24家企业IPO上市批文,这也是今年6月份发布的第一批批文,其中上交所7家、深交所17家。按照目前的效率下周即将启动申购工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新股发行前的几个交易日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震荡走势,再结合目前市场存在的“黑色周四”之说,所以昨日A股市场的运行也完全在预料之内。
广州万隆:虽然昨日题材股翩翩起舞,但在量能持续萎缩下,大盘新一轮变盘大限或至。中国核电上市后,新一批24家IPO马上到来,其中包括了国泰君安(市场预计融资超300亿元)这一超级大盘股,同时管理层与券商降两融杠杆明显,打新与两融资金的出逃造成股指跳水不断;但另一方面,上周证券保证金净流入近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且今年来基金发行近万亿元,这些资金的建仓将与打新、两融资金的出逃形成剧烈碰撞,而多空的碰撞必然面临新一轮的变盘。由于这一轮改革牛市的认知深入人心,管理层在强力保增长治标的同时,也着力推进改革,促经济转型来治本,利好频出,牛市的逻辑并未改变。因此,A股的未来大方向仍然看涨。
盘中震荡加剧
《证券日报》记者:周四大盘延续着周三震荡走势,沪指在5日均线处欲跌还涨。截至收盘,沪指报收5121.59点,涨15.56点,涨幅0.30%;深证成指报17889.69点,涨212.12点,涨幅1.20%;创业板指报3862.14点,涨27.44点,涨幅0.72%;今日是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请问,从技术面的角度看,A股市场将何去何从?
天信投资:短期来看,沪深两市不会存在大的风险,因为最近两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连续萎缩,而沪指并未表现出极大的波动,说明市场并未出现一定的焦虑,量价关系的配合还是比较好的。当然,即使沪深两市存在调整,调整的空间和时间都不大。
同花顺:前两日大盘走出锯齿形震荡趋势,表明多空激战,大盘调整慢慢深入,昨日继续震荡调整,进一步夯实沪市上升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昨日资金面再次出现了积极变化,买盘明显多于卖盘,同时成交量出现缩量迹象,大盘近期或许调整,但在强势市场的助推下,大盘的调整随时都会结束,大盘强势上涨的曙光已渐渐出现,新一轮上涨或许就在前方。
源达投顾:近期市场热点不断切换,沪深两市的蓝筹股、小盘成长股轮动频繁,使得个股可操作性较差,市场赚钱效应不佳。而面对指数不涨不跌、个股频频冒头之际,投资者则显得心焦气躁。毕竟沪指在历经坎坷后终于站稳5000点,态度上则不会轻易退让,因此投资者可继续且炒且看,把握个股行情。
三方面把握机会
《证券日报》记者:从盘面来看,昨日券商、银行、煤炭等权重板块再度担当砸盘主力,银行、券商股几乎全线飘绿,煤炭股也大多下跌。而题材板块方面,石墨烯、上海国资改革、次新股、足球等概念表现较好,尤其是次新股,更是大面积连续涨停。请问,投资者如何把握后市投资机会?
广州万隆:从三个方面把握投资机会。其一,随着A股市场各大题材被挖掘,中报高送转行情已悄然启动,近期披露中报高送转预案的露笑科技、渝三峡A等一批股票已连续涨停,说明中报高送转概念或将再成市场热点;其二,本轮行情核心驱动力是改革,那些具有改革迫切性、博弈难度小的改革品种,有望强势崛起,如央企整合、国企改革等概念股;其三,凡是本轮行情滞涨、且近期大盘跳水中抗跌的品种,均可大胆调仓并坚定持股,此类股后市补涨潜力往往极强。
巨丰投顾:具体操作上,中线金融股逢低继续跟进,首选仍是券商;短期可关注煤炭、有色金属等二线蓝筹股;此外,军工、传媒等题材股或反复活跃,可波段关注。
天信投资:继续看好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前面几个交易日央企概念股表现火热,中粮系的多只股票出现涨停,而昨日国企改革的标的转向了地方国企,尤其是上海的国企股表现非凡,建议积极抓住北京、广东、山东等地区的国企改革概念投资机会。(来源:证券日报)
今日要闻>>>
机构观点>>>
专家点评>>>
主力动向>>>
本周以来市场高位震荡,指数盘整僵局难破,不过相比本周一两市过半股票下跌,自周二开始,伴随着题材热点的回暖,市场的赚钱效应也出现恢复。不过若要进一步推升指数突破盘整格局,尚需场内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带来更加丰厚的赚钱效应,从而吸引增量资金入场,打开大盘向上空间。短期看,此轮成长股反弹能否刺激赚钱效应扩散,成为判断市场走势关键。
热点开花题材活跃
在连续三个交易日震荡下挫后,创业板指数小幅震荡反弹,中小板指数更是再度上演新高秀,个股的赚钱效应有所恢复。截至昨日收盘,涵盖宝钢包装、凤形股份、音非储存等9只新股在内,两市共有1641只股票出现上涨,其中涨幅跑赢沪综指的有1574只,涨幅超过5%的有565只,另有218只股票封上涨停。往前追溯,本周二全部A股中实现上涨的股票同样多达1809只,其中有188只为涨停股。这与本周一两市1465只股票下跌、21只股票跌停颓势形成鲜明对照。
受技术回踩、资金派发、经济数据、两融降杠杆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一周来股指每日盘中频繁跳水,虽然先后有银行、煤炭、钢铁等权重板块拉升护盘,维系市场中枢稳固,但整体上周期性板块并不为多数投资者所接受,包括银行、非银金融等在内的部分低估值品种振翅乏力,与之相对,中小盘股短线反弹趋势和空间都相对明确,这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品种崛起带来契机。
在此背景下,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国核电等新一轮新股陆续上市,激发起场内次新股炒作热潮。据数据,6月9日次新股指数涨幅为1.45%,在全部概念板块中排名20位开外;6月10日,该指数涨幅继续提升,达到4.97%;6月11日,单日涨幅更扩大至6.27%,位居概念板块第一,市场关注度与日俱增。
本周三,全部119个概念指数中有101个出现上涨,占比为84.87%;昨日,上涨板块数量进一步攀升,达到112个;反观本周一,全天红盘报收的概念指数仅有27个。而且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报3862.14点,距前期创下的4037.96点仍有一段距离,显示题材活跃度显著提升,市场赚钱效应正在恢复。
两大桎梏待解
就目前市场而言,个股活跃有利于形成支点,撬动局部热点供资金炒作,但从支撑指数角度考量,短短两三个交易日的题材热点升温远远不够,指数上涨背后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市场人气,需要的是大级别资金增量驰援,而资金入场意愿提升又与场内赚钱效应息息相关,市场提供的利益诱惑够不够大、赚钱机会够不够多,直接影响到场外资金预期、入场节奏。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盘5100点上方,市场赚钱效应能不能有效维系并持续“发扬”,对此番A股能否走出盘整、顺利进入牛市“下半场”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其确定性依然存在隐忧。
一方面,虽然近几日市场热点炒作遍地开花,但赚钱效应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蓝筹股云集的沪深300板块并未受到波及,以昨日为例,正常交易的270余只成分股中,下跌数量达到141只,占比超过一半;同时,自6月8日以来,该板块每日成交额逐级而下,从9494.98亿元相继挫至8714.32亿元、7115.09亿元,昨日进一步降至6606.85亿元,对场外资金吸引力反而大幅衰减。影响指数较大的权重品种无法营造赚钱氛围,大盘5100点成色也就备受质疑。
另一方面,热点轮动过快也对行情构成制约。目前来看,近日概念炒作的另一面,其实是板块“一日游”行情,资金参与博弈仍以短线操作为主,快进快出,大涨过后即迎来明显回调。如周中火爆的能源互联网+、网络安全、核能核电乃至央企重组等概念,昨日纷纷下跌且跌幅居前,暴露出场外资金对市场信心不足问题。后市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弱化,资金获利离场,市场料将继续休整。
分析人士指出,指数5000点之上,尚需场内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带来更加丰厚的赚钱效应,从而吸引增量资金入场,打开大盘向上空间。(来源:中证网)
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出的倡议书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型、快速化融资需求,资本市场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市场的暴涨暴跌将对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股市暴涨暴跌不利于经济稳定,且将带来多输格局。这是当前牛市中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因为A股曾经有过深刻教训。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大牛市,上证指数由最低998点升至最高6124点,累计涨幅超过510%。可随之到来的是长达近7年的熊市,其中,上证指数最低于2008年10月跌至1664点,较高点累计跌幅一度超过70%。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2007年四季度起普遍走熊。例如,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007年10月最高14198.10点跌至2009年3月最低6469.95点。相比之下,A股当时这轮熊市的跌幅较大,延续时间也较长。
与暴涨暴跌相伴的另一个市场现象,是A股容易出现牛短熊长。国泰君安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对比分析中美牛市称,中国股市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美国股市牛长熊短、涨多跌少。平均来看,美国熊市持续10个月,跌幅35.4%;牛市32个月,涨幅106.9%,牛市持续时间是熊市的3.2倍,呈典型的牛长熊短、涨多跌少特征。A股熊市27.8个月,跌幅56.4%;牛市12.1个月,涨幅217.2%,熊市持续时间是牛市的2.3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特征。
A股以往牛市平均持续12.1个月,而本轮牛市至今已有近11个月,且具有明显的暴涨特征,那么,会不会再次由暴涨转为暴跌?由于被誉为“改革牛”,市场对改革转型与结构调整充满期待,不少投资者看好本轮牛市将走得更远。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宽松,也对牛市行情的持续十分有利。
但不可忽视的是,导致A股容易暴涨暴跌的市场不成熟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A股“散户市”特征未改,散户热衷追涨杀跌,交易占比高,换手率也高。据证监会公布的一季度统计数据,沪深两市交易金额4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4%,其中自然人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占八成以上,换手率达100.7%,同比增长67.2%。
“散户市”引发暴涨暴跌的概率较大。近年来,监管层一直致力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但“散户市”不以价值投资为主要导向,高现金分红、高股息率的蓝筹股不得宠,大盘蓝筹股没能成为股市的“稳定器”。与以往牛市不同的是,本轮牛市同时是“杠杆牛”。一旦发生暴跌的“踩踏”悲剧,两融等杠杆交易品种可能产生助跌作用。
暴涨暴跌将带来多输格局,是监管层、上市公司及投资者都不希望看到的。若暴涨暴跌继而变成牛短熊长,对本就增速放缓的经济运行十分不利。因而,各方应把目光从牛市上涨力度转向牛市可持续性上,营造一个与服务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健康牛市。
中国基金业协会此次提出,基金管理人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坚持价值投资导向。
价值投资是美国股市牛长熊短、涨多跌少的基石,而A股恰恰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被有的机构称为“A股毁灭价值投资”。通过实施注册制改革等种种努力,营造价值投资的氛围,让价值投资成为市场主导,才能根本性改变A股容易暴涨暴跌的特性。如此股市才能真正给投资者带来财富回报,而不是变为财富“绞肉机”。(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前一次主板4900点一带发生剧烈震荡的时候,我们从流动性规模、证券化率分析提示A股整体还有约30%左右的市值扩张空间,但市值扩张需要更多由主板权重股来发挥作用,市场或借助于“中车”的挂牌、银行混改的预期、国泰君安发行的预热,在“神创板”高处不胜寒、市场开始注重防御的态势下产生一次阶段性的大小风格转型。为此,有补涨要求的主板指数或以突击6124点为目标,但即便在权重股的牵动下突破了6124点也更可能是一次假突破。
目前来看,在“中车”挂牌连带“两铁”走出疑似“见光死”行情之后,行情的寄托已落在估值最低的银行股和预期最明确的证券股上,以及期待房产的复苏和基建落地能否带动一下地产股和原材料股。为此,主板指数在震荡中尝试冲顶的行情仍在继续,而创业板风险的释放已在进行中。我们认为,当前A股还没到收局和定局的时候,这个时机很可能要等到三季度的中后段,因为这个时点集中了诸多决定性因素。
一是,二季度经济继续低迷已成定势,且有“破7”的较大可能。在此局势下,后续稳经济的政策有何新作为是焦点。首先,继续降息、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但问题在于实体产能本已过剩、新经济均为轻资产的属性,宽裕的货币进不了实体,却大部分流入了泡沫化的股市,在这种情形下,降息与降准的意义在下降。对股市来说,“降一次少一次”对行情的直接刺激作用也会逐渐弱化。其次,针对地方平台、央企集团债务的“扭曲性”操作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显性扩大,例如从现在杯水车薪的1万亿扩张到数万亿。如果这样,则表明政府稳经济的力度将显著加强,地方政府、央企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得到一定修复。将从进一步释放流动性、修复资产负债表、恢复地方政府投资能力等多方面对股市行情继续起强化作用。
二是,美元新的加息预期是在9月份,如果这个预期在三季度被强化乃至被确定,并因此出现规模性的资金外流与回流,对A股可能会形成高位套现、资本外流、流动性收敛、股价下跌的负循环作用。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则本来已有调整要求的A股行情可能会因此趋向于复杂化。
三是,目前银行的信贷业务继续处于“贷不出、收不回”的困境中,在这轮牛市行情中,已有大量银行资金通过收益权互换、分级产品优先级、信托代投、企业信贷间接入市(例如利用信贷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直接入市)、乃至商业性贷款直接入市(许多个人投资者利用商业贷款放大杆杠直接入市)等形式卷入股市。在股市泡沫显性化的态势下,如果银行从监管角度或自身风险防患角度抽离资金,则对股市相当于是一次“抽楼板”的行为,对行情必然构成重大打击。假如出现这种情况,则A股大小板同跌且至少会形成中级调整。
短期来看,尽管市场流动性仍较充裕,但6月下旬的A股可能会受到银行年中揽存、国泰君安IPO的扰动。为此,一个月期限内的各种短期Shibor利率已出现反弹迹象。因此,6月中下旬的A股或有再次震荡。至于市场有些“超级理性人士”担心A股非理性上涨后未来怎样收局。我们的认识是:(1)目前还没到收局和定局的时候;(2)将来行情即使进入收局阶段,按照“简单涨复杂跌、复杂涨简单跌”的行情匹配关系,结合目前与之前简单涨的已有形式,未来的收局必然是超级复杂的形式,而不会出现“哪儿来哪儿去”的危机式急跌。
现阶段我们继续看好金融股,尤其是社会财富再配置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券商股。另外,在当前时期我们郑重地提示:普通投资者请收起你的杠杆!之前,你已经享受了杠杆的“泡泡浴”,但你还没经受过杆杠泡沫破裂的“冷水澡”。(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DF099)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