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创新药开始赚钱了:多家药企上半年扭亏为盈 怎么实现的?

2024年08月31日 07:33
作者:李潇潇
来源: 澎湃新闻
编辑:东方财富网

手机上阅读文章

  • 提示:
  • 微信扫一扫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摘要
【创新药开始赚钱了:多家药企上半年扭亏为盈 怎么实现的?】8月30日,记者梳理发现,百利天恒(688506)、科兴制药(688136)、神州细胞(688520)等A股创新药企,以及科伦博泰生物(6990.HK)、和誉医药(2256.HK)、亚盛医药(6855.HK)、归创通桥(2190.HK)、东曜药业(1875.HK)、基石药业(2616.HK)等港股生物科技公司(18A)公司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其中不乏是首次实现盈利,无疑向行业传递了极大的信心。


K图 688506_0]

  2024年半年报接近尾声,A股和港股医药健康企业也相继公布上半年业绩。

  8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百利天恒(688506)、科兴制药(688136)、神州细胞(688520)等A股创新药企,以及科伦博泰生物(6990.HK)、和誉医药(2256.HK)、亚盛医药(6855.HK)、归创通桥(2190.HK)、东曜药业(1875.HK)、基石药业(2616.HK)等港股生物科技公司(18A)公司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其中不乏是首次实现盈利,无疑向行业传递了极大的信心。

  各家企业的盈利方式有所不同,其中BD(业务发展)交易成为多家创新药企盈利的重要推动力量,如百利天恒上半年净利润46.66亿,主要是收到海外合作伙伴百时美施贵宝(BMS)8亿美元不可撤销、不可抵扣的首付款。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靠BD款项实现收入的增长以及盈利更像是“输血”,一家创新药企想要真正持续稳健发展,更需要增强“造血”能力。

  多家创新药企靠BD交易实现扭亏

  近几年,国内生物科技公司与国外药企的跨境BD交易不断,据行业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跨境BD数量超40个。对于本土创新药企而言,通过BD交易卖出在研管线的部分或全部权益,实现了“借船出海”。通常来说,一项BD交易的金额分为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随着交易推进,交易款项不断兑现,作为卖方的创新药企也有望扭亏上岸。

  8月21日,亚盛医药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上半年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477%,净利润达1.63亿元,首次扭亏为盈。亚盛医药已经有产品销售收入,但此次的亮眼业绩主要依赖于对外合作授权收入。

  今年6月,亚盛医药宣布与武田签署独家选择权协议,授予武田独家选择权以就耐立克(奥雷巴替尼)签署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亚盛医药可收取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并将有资格获得最高约12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和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年销售额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7月4日,亚盛宣布,已收到选择权付款1亿美元。

  类似的还有基石药业,根据该公司8月23日公布的财报,上半年基石药业收入2.542亿元,净利润近1600万,首次实现盈利。基石药业在财报中提到,截至2024年6月底,收入包括药品销售(阿伐替尼及普拉替尼)1.183亿元、授权费收入1.226亿元及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330万元,授权费收入增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药品销售收入减少的收入。

  公开信息来看,基石药业已达成多项对外合作,如今年5月,基石药业已与欧洲医药公司Ewopharma达成商业化战略合作, Ewopharma将取得舒格利单抗在瑞士和18个中东欧国家的商业化权利。基石药业将最高获得513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后续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此外,今年7月,基石药业还将泰吉华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权授予恒瑞医药,基石药业获得3500万元的首付款。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资本市场对创新药还是非常热衷,但对创新药的确定性要求极高。随着近年资本市场的寒冬到来,创新药是否具有造血能力是资产市场选择股票的主要标准之一,部分创新药公司通过产品商业获批及产品全球权益对海外MNC(跨国药企)的转让,这些公司实现盈利。从2024年中报看,艾力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黄医药等通过产品在国内或美国上市销售放量实现逐步扭亏,科伦博泰、亚盛医药、百利天恒等通过BD实现盈利。

  “BD交易在较短时间内为创新药企提供了业绩支持,但并不足以成为创新药企发展的长期动能。”一位不愿具名的创新药企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药研发风险大、周期长,这也决定了相关BD交易存在不确定性,“退货”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不必退还的首付款,更高金额的里程碑款项想要成为确认收入,仍有较大变数。一家创新药企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更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这包括企业的运营能力,以及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能力。

  产品收入成创新药企发展持续动力

  事实上,在2024年之前,已经有国内创新药企靠BD交易实现盈利。以康方生物(9926.HK)为例,该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就首次实现盈利,主要依赖于依沃西海外权益许可5亿美元首付款到账,29.2亿元确认为期内许可费收入。

  从最新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来看,少了大额许可收入,其整体业绩表现同比下滑,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收入增长显著,未来增长可期。具体来看,康方生物上半年创新产品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一个全球首创新药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在仅获批一个2/3L宫颈癌小适应证的背景下实现产品销售约7.1亿元,同比增长16.5%;今年5月获批上市的公司第二个全球首创新药依沃西产品收入1.03亿。

  上述药企人士认为,在BD交易兑现的同时,创新成果持续兑现,才能支撑业绩的持续增长。当前的市场环境的复杂及多变,相关企业还应该坚持高效的研发效率,更好平衡中长期的发展。

  从2024年上半年业绩来看,无论是科创板还是港股,已经有创新药企靠颇具竞争力的明星单品实现业绩的向好增长。

  国内创新药企艾力斯在2022年就已实现扭亏,最新的半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15.76亿元,同比增长110.57%;归母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214.82%。艾力斯的业绩增长主要靠明星产品,即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2023年全年,伏美替尼销售金额超过20亿元;2024年上半年,伏美替尼在2023年的高基数之上继续增长,半年销售金额即突破15亿元。

  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尚未实现盈利,但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得益于多款商业化产品的市场表现,公司收入达到3.02亿元,并实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化层面盈利,这一成果背后同样是靠明星产品的支撑。具体来看,肾科产品组合中的主打药物耐赋康于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商业化上市开出首张处方,并且在上市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收入1.673亿元。此外,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上半年收入达到1.342亿元,自2023年7月商业化以来收入2.33亿元。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创新药开始赚钱了:多家药企上半年扭亏为盈,怎么实现的?)

(责任编辑:43)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将天天基金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将天天基金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A
安信基金安信证券资产安联基金
B
博时基金渤海汇金博道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北信瑞丰宝盈基金博远基金
C
长盛基金长城基金诚通证券财通基金长安基金淳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城证券财通资管长信基金财达证券长江证券(上海)资管财信证券
D
东方红资产管理东莞证券东海基金德邦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财基金东海证券德邦证券资管东兴证券东兴基金第一创业东吴基金达诚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大成基金东方基金东吴证券
F
方正富邦基金富国基金富达基金(中国)方正证券富荣基金富安达基金蜂巢基金
G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广发资产管理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国联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新国证基金国泰基金国新证券股份国金基金国信证券国融基金格林基金广发基金国联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元证券
H
华润元大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宸未来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宏利基金华鑫证券华安证券资产管理汇百川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商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华安证券华西基金泓德基金汇泉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惠升基金汇安基金恒生前海基金华夏基金红塔红土恒泰证券华创证券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海富通基金
J
嘉实基金金鹰基金建信基金金元顺安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合基金金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