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 高盛最新发声
“在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已较2023年近乎翻倍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股票融资总额应会超过去年全年,相当于前6个月完成了去年一年做的事情。”6月11日,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在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港股市场的大型IPO项目取得不错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国际长线资金的持续回归。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复苏劲头令人瞩目,融资规模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一。在王亚军看来,这可归因于三点:一是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二是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三是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普遍质量较高。
王亚军预测,如果2025年全年港股市场IPO规模最终在200亿美元—250亿美元,那来自A股的公司大概能贡献80%左右。
其实,早在2024年5月下旬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交流时,王亚军就提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在转变,由观望走向行动。彼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实际已有回温趋势。如今时隔一年,王亚军提到,2023年时,一些IPO项目的国际长线投资者可能只有3—5个,但现在在港股上市的IPO项目,参与认购的国际长线投资者数量可达20家以上,认购倍数也有明显增加。
王亚军坦陈,今年4月份“对等关税”初起时,也有部分国际投资者存在稍稍犹豫的情况,但5月份又“奋不顾身地进来”,贸易摩擦对国际投资者的影响整体影响不是很大,当前投资中国股票的国际投资者不仅没有变少,反而更多了。
“现在港股市场热度回来了,但供给其实不够,在部分优质项目中出现机构投资者难以获得基石份额,只能通过锚定方式参与。”王亚军谈道。
从发行端来看,当前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意愿非常强劲。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1日,超40家企业拟赴港上市,其中已递表港交所的有20余家。
据王亚军分析,A股企业赴港上市热度攀升,一是企业有出海需求,而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便利性和效率非常高。二是监管对先A后H的公司审批速度加快。
不过,在港股IPO市场热度不断攀升之际,是否多数A股公司都适合赴港上市?对此,王亚军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规则而言,当下A股上市企业基本符合中国香港的上市规则,同时,香港市场容量较大,包容性也很强,但企业要思考清楚是否有必要赴港上市。如果没有国际业务发展需求,并且本身市值太小,在港股资本运作的空间其实非常小。
“投资者重回基本面逻辑,偏好具备盈利能力、盈利模式清晰、风险较小的企业。”据王亚军观察,港股市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企业主要是消费类和行业龙头类。一部分科技企业也受到青睐,但即使是AI、人形机器人等热门赛道,如果不符合回归基本面的逻辑,市场也不会买单。
关于AH股的价差,王亚军认为,应该冷静看待AH股价差的存在,即使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变多,也不会从本质上改变A股和H股的价差。港股和A股是两种生态,股票价格是受所在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两地股票无法互换,生态也无法趋同。
王亚军提到,实际上在2010年前后,相当多H股公司的价格,是要高于对应的A股估值的,因此当“港股对A股再有溢价时,无需大惊小怪”。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责任编辑:137)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