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多点突破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未来产业已然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制高点。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关于未来产业的表述战略位势再跃升。
《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述这几类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旦实现产业化,将大规模淘汰传统技术路线与产品,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而谁能在这些领域占据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国际竞争力的主动权。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中国将彻底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不仅要承担在未知领域率先探索的责任和义务,更要充分发挥引领全球技术研发、产业构建的作用,率先实现重大科研突破、牢牢掌握核心专利、制定全球标准,在全球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抢占全球发展制高点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抓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我国早已对未来产业进行布局谋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的表述,为相关领域发展奠定方向,但彼时尚未提及关于未来产业的经济新增长地位。
随着产业迭代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发展质量与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2024年,“未来产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策支持进一步细化落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具体点名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领域,并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未来产业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全新的高度,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之一。
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发布,未来产业被提升至空前战略高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前沿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将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对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未来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法,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专家渠延增对记者表示,这显著提升了未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权重地位。在经济权重上,未来产业将从以往的“试验田”角色转向更重要的增长载体,体量规模有望显著扩大。“当前我国在高精尖领域与美欧仍有差距,而未来产业的重点布局能为后续竞争力提升打下‘更快更稳’的基础。”
在就业方面,未来产业新领域的涌现也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AI 大模型已催生架构师、分析师等新岗位,后续量子科技、氢能与核聚变能等领域的发展,还将创造更多全新就业机会。”渠延增表示。
北京前沿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峰对记者表示,将未来产业提升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深意在于抢抓科技革命机遇,通过新技术的率先突破和新产业的超前布局,实现 “弯道超车”,同时破解传统产业瓶颈,在全球科技和产业博弈竞争中构建“非对称”优势与自主可控能力。
“推动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策与资本倾斜,如设立千亿级产业基金等;二是激活创新生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打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孵化—商业化应用’链条,培育本土产业链和‘链主’企业;三是引导资源集聚,推动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工具,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吸引耐心资本支持技术迭代。”陆峰说。
制度创新护航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从政策纲领埋下发展伏笔,到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如今战略高度持续攀升,每一步都彰显着国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坚定决心。
“当前,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这些产业整体处于技术攻关与商业化初期探索阶段。”陆峰介绍,量子科技在计算、通信领域有重大突破,已实现部分场景规模化应用;6G进入技术验证期,试验网落地,专利布局领先;脑机接口医疗端临床试验推进,消费级产品初步落地;具身智能技术持续进步,但复杂场景应用仍待完善。
记者了解到,根据多家行业智库的数据,《建议》提到的未来产业六大领域中已出现可量化的市场需求。比如根据ICVTA&K及光子盒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称,全球脑机接口企业数量已突破800家,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数十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百亿美元。
另外,根据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6G将在2030年实现商用,具备全域覆盖、智能原生、感知通信融合等能力。未来,6G将不仅提升通信速度,更将赋能元宇宙、远程手术、全息交互等未来场景,带动芯片、终端、卫星互联网等全产业链升级。
但这些未来产业的发展仍需面对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陆峰表示,技术上,量子科技有技术路线争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及人才缺口大的问题;6G需攻克高频段覆盖、高能耗等难题,还面临安全威胁与标准分裂风险;脑机接口受限于信号采集与解码技术,存在隐私保护难题;具身智能面临基础研究短板、核心软硬件依赖进口等问题。商业化方面,量子科技、6G 商业化周期长,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消费端需求模糊。此外,部分领域存在伦理争议、监管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建议》提到要“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将给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灵活、稳定和支持性的政策环境。
“这是针对颠覆性技术、未来产业特性提出的制度优化。”邓洲表示,未来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没有必然成功的路径可以选择,需要大量的探索和试错,因此传统的科研评价机制、产业发展的考核机制、投融资的方式都不能适应;需要建立容错试错的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在探索中失败,给予技术路线调整的空间,不能用短期成果来衡量价值。
“创新监管方式就是要避免用传统产业的条条框框去限制未来产业的发展,比如对脑机接口这类涉及伦理安全的领域,需要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动态的、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既不能因噎废食阻碍技术进步,也不能放任不管引发社会问题。”邓洲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多点突破)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