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翰宇药业获社保公募携手增持
上周五创业板医药股翰宇药业发布的2012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在去年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并获得社保一零五组合和添富医药等公募基金携手增持,而翰宇药业今年以来超60%的区间涨幅也给这些基金带来不菲浮盈。
翰宇药业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36.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979.9万元,同比增11.59%;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较上年同期增4.65%。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1.5%,与收入增长基本同步。
对比以往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发现,社保一零五组合、汇添富医药保健、建信恒久价值首次出现在翰宇药业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截至2012年12月31日,社保一零五组合持有翰宇药业137.6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69%,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汇添富医药保健持有翰宇药业13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65%,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建信恒久价值持有9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45%,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此外,银河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增持74.14万股至231.06万股,列第五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9.89%,远远跑赢指数,而成分股翰宇药业在近200只医药股中涨幅居前,股价由13.98元涨至22.21元,区间大涨61.06%。若社保一零五组合、汇添富医药保健、建信恒久价值在今年一季度未进行调仓的话,将分别获得1132.86万元、1069.9万元和740.7万元账面浮盈,合计浮盈2943.46万元。
东莞证券认为,翰宇药业现有产品的稳定增长可以确保未来两年的业绩。按公司披露的研发进度,预计未来两年内有3~4个新品种上市。华创证券也表示,翰宇药业老产品稳定增长,治疗肝硬化并发症的特利加压素毛利率高达98%,经增补进入2010版10个省市的地方医保后放量明显。
今年以来,周期股经历大起大落,而去年一度被投资者抛弃的医药股,却在指数的上下波动中走出一轮持续的慢牛行情,许多医药股从去年低位起涨幅接近翻番,也让不少长期重仓医药股的阳光私募获益不菲。据3月份的调查显示,目前医药股仍是最受私募青睐的品种,34.62%的私募表示看好其避险功能和长期投资机会。私募如何看待医药股的投资机会?未来医药股能否延续牛市?记者采访了深圳铭远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陆炜,上海禾和投资投资管理中心首席执行官景晓芸,以及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震 ,其中,何震转战私募后,表现依然优异,在2008年7月金融危机之际成立的汇利优选,至今逆势取得53.17%的绝对收益,他是一直研究医药和消费类股票的。
不仅是防御,行业收益前景可观
《红周刊》:各位都长期跟踪医药股,能否透露一下目前医药股占各位仓位多大比重?
陆炜:我们不是只专注于医药的私募产品,还是比较综合的,医药股占的仓位达到3成左右。
景晓芸:去年年中开始我们就开始加大对医药股的投入,从去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就成为我们第一大重仓板块,现在占我仓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约4成。
《红周刊》:医药股今年的表现很突出,给各位也带来了回报,是什么原因使你们选择医药股作为长期配置的重点?
陆炜:看好医药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我国的经济面临着转型,转型的方向是把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这个转型过程也是产业升级、释放需求的过程。不过,这个过程究竟有多长时间我们并不确定。那么,什么是确定的呢?人口老龄化是确定的,老龄化将会带来大量的医疗服务需求,不仅仅是指看病的、买药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大健康产业也将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每年我国都以相当的数量级增加对健康产业的需求,未来10年将是这部分市场快速成长的10年。
另外,尽管人们担心政策对医药股利润空间的压制,但我觉得,一来医药企业的成本是很低的,二来近期出台的政策也不再仅仅关注于价格,也开始重视技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实际上,最近我特别关注对于今年GDP增长的诉求,以及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如果对GDP的要求比较低,我觉得是好事,市场的资金面也会更充裕一些。另外,医药产业政策会逐渐启动,我们也会保持关注。
景晓芸:我买医药股不仅仅是防御,更是为了进攻。人离不开吃、离不开喝、离不开生老病死。从2012年开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突破了1亿,进入了加速老龄化的时代。而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突破4亿,相当于现在整个美国的人口,医药行业未来十年的增速将达到GDP增速的两倍,相信这里面一定会诞生万亿市值的医药企业。
何震:在未来,鉴于中国人口不断老龄化、诸多的环境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大病、重病的暴发时间越来越早,重病人群越来越多,个人在医药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将越来越多。中国病床的使用率,近五年从60%提高到93%,说明目前国内病床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也证明了医药行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需求增长,就是蛋糕越来越大,无论医改怎么改,无论蛋糕怎么切,总有一部分企业会获得最大的收益。医药行业很可能是未来十年国内最牛的行业,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选择其中收益最大、具备好研发和好营销的公司。从战略角度看,医药行业是最好的选择,它未必有特别巨大的惊喜和收益,但却是能够最轻松获得收益的行业。
不惧高估值,中药普遍受青睐
《红周刊》:医药股估值一直比较高,许多人转而选择周期性品种,各位如何评价医药股的高估值?
何震:短期来看,医药板块涨幅较大,相对其他品种存在溢价。但投资要从更长的周期着眼,我相信A股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反映着企业基本面和市场预期。正因为整个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速始终存在,医药股股价才能在所有行业中创新高。
此外,不能光看市盈率,还得看PEG(PEG指标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在我看来,医药行业的增长可以说是最具有确定性的,医疗支出每年都在增长,蛋糕越来越大。不管蛋糕怎么分,至少蛋糕的体量在变大。如果在看得见的时间内觉得企业肯定能长大,那短期贵一点就贵一点吧。
景晓芸: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医药股估值相比金融地产的估值可能比较高,但不同的行业之间不能类比,医药股去年年中时的估值也跌破20倍,达到最近几年的低点,之后便开始价值回归。实际上国际成熟的大型医药企业即便增速降到个位数,长期的PE水平依然保持在15~20倍,更何况目前中国最大的医药股云南白药市值不过500亿,长期增长20%以上也比较确定,目前整体医药板块的估值在27倍左右,依然处于估值中枢的下方,今年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陆炜:周期股的确有上涨的理由,但这些上涨的理由,比如说便宜,也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周期股反弹能有多长,我们看不清楚,不能确定,所以我们宁愿继续专注在医药、消费领域上。同时,作为一个投资人,必须考虑股价问题,对于估值过高、未来看不到巨大利润空间的公司,我们不会考虑投资。但是关于估值的问题,并非一个静态的问题,我的思维方式是,假如市场未来很低迷,甚至下跌,这个公司本身的成长,是否能支持我们未来一年当中能有非常丰厚的利润回报。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有一定信心后再出手,就不会因为过于乐观,而导致资产出现巨大的波动。
《红周刊》: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比较多,具体看好哪些细分领域?又如何挑选好的医药企业呢?
陆炜:具体比较看好医疗器械与大健康领域。医疗器械的大背景是人口老龄化,需求上升。这20年我们基层医院配套设施是不够的,现在不光是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县级城市,还是存在看病难的情况。医疗器械公司整体过得很好,这是因为在政府的投入加大的背景下,医疗器械的总需求在上升。医疗器械行业如果股价出现调整都可以买。另外,具体到品种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
景晓芸:我更看好中药领域,中药企业更多是独家品种,受政策干扰比较小,竞争也不是过于激烈,尤其是以广州药业 、同仁堂为代表的大健康品种,成长潜力刚刚得到释放,上升空间还很大。选择具体股票时,要注重品牌和产品的独家性,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对品牌的认知度也会越来越高,有品牌的医药公司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而产品比较独有的中药企业又可以节省出大量的研发成本。
何震:看好中药保健和研发性好的西药股。对于只有一两个产品的医药企业以及简单生产型的医药企业,我们认为没有明显的投资机会。我们挑选中线投资标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价值型,另一种是成长型,价值型主要看其业务是不是稳定;而成长型,则要研究它的成长空间。(证券市场红周刊)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