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机器人扭秧歌 让科技与文化共融共生
今年的春晚舞台可谓科技值加满,在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扭了秧歌舞、丢起了手绢,成为了全国观众的热议焦点。
节目里,黑色钢铁穿上红色大花袄、“手”拿手绢,和舞蹈演员们一起扭秧歌,让本就热闹喜乐的秧歌舞又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欢乐。台前表演被观众纷纷截图、魔性“二创”之外,幕后“扶着点咱奶别摔了”“机器人是被舞蹈演员押下去的”“机器人怎么不穿裤子”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不仅是这类笑点和幽默有点儿新颖,仔细咂摸其中寓意,科技发展势不可挡,如何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已然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
必须承认,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除夕当晚,全国各地的无人机表演献上“电子烟花”,纷纷将本地文化元素融于其中,样式、色彩变幻莫测,只有想不到,没有变不成;春晚舞台上,一个“如意”造型的舞台所带来的沉浸感与互动感,同样也离不开虚拟现实、裸眼3D、超高清视觉投影等技术加持……再回到春晚的《秧BOT》,观众们往年看惯了一般的秧歌舞表演,往这门传统艺术里掺点应景的“AI味儿”,反倒把节目“整活”了;冰冷的机器也被注入传统文化的滚烫灵魂,成了穿花袄、转手绢的“显眼包”。可以看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相融合、相得益彰,让阖家欢乐的老传统、人机共融的新时代更加生动具体,令人感慨。
还有人说“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从舞蹈本身看,秧歌舞在诸多春晚节目类型中较为朴素,但以16台人形机器人而论,能够完成这样的表演并不容易。何以让众人笑谈“一套手绢转完我物理白学了”“谁说内娱没有齐舞”,就不能忽视人形机器人背后的科技含量。据悉,春晚舞台的人形机器人名为“Unitree H1”(福兮),如何灵活走位、说扭就扭,靠的是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和导航等一系列高端“装备”,而“福兮”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型全AI驱动的全自动集群人形机器。以“软文化”烹饪“硬科技”,春晚呈现给全世界观众的这道菜,同样也是文化自信、科技自强的直接体现。
前不久,深圳街头的机器狗舞狮也走红网络,不少人开始担心,用机器人、机器狗表演,反倒像是“搞抽象”、消解传统文化内核,这其实也是当下数字时代如何做好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挑战。既要让传统文化在时代流变中留住灵魂,又能拥抱社会变革以更好地传承精神,事实上,类似《秧BOT》、机器狗舞狮就是很好的尝试。
科技时代的审美在变,人们怀念曾经的艰苦奋斗、朴素生活,但也对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满怀好奇与期待。正是因为有着对于“怀旧感”与“未来感”的双重需求,人们才能感受到,一身身花棉袄、舞狮服装中的冰冷钢铁也有“温度”,被新技术“装点”过的老传统,原来也能光彩熠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说到底,现代科技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守正、创新缺一不可,场面再炫、科技再酷,初衷仍是让人不忘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来处,只有这样,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入心,传统文化才能更加鲜活、生动。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机器人扭秧歌,让科技与文化共融共生)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