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攻券商守保险 基金非银配置现分歧
2012年12月上旬出现的市场风格转换令金融类股重放光辉,其中领涨的民生银行半年间股价已经翻番,给超配银行板块的基金公司带来丰厚回报。与此同时,基金对于低估值的金融类股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对于银行板块估值回归会否传导至券商、保险板块,这两个板块哪一个更具有配置价值,基金公司目前尚存不小的分歧。
逐弹性 买券商
蛇年开市的第一天,金融板块集体沦陷,券商首当其冲,跌幅领先,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基金重仓股也未能实现“开门红”。“春节前金融板块就有调整迹象,我认为调仓是必然的。”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坦言。在他看来,银行板块A/H股比价从折价10%到溢价15%,意味着国际资本对银行板块的价值判断正在改变,因此资金有调仓需求也是必然的。但他认为市场中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并未到位,反而会从银行股传导至券商、保险板块,不排除一些基金将上涨到位的银行股换仓成保险或券商股。
而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透露,一季度他的组合中银行仓位大概占据10%,非银比例预计在5%到8%,总体而言较以往多出5%到10%个点的金融股配置,但他减持银行股的行动相对较早,目前已经调仓完毕。他坦言,喜欢弹性更大的品种,因此他的仓位中着重买入了券商股。“今年融资融券扩大范围,乐观估计,在今年末余额达到3000亿元的假设情形下,融资融券将为券商带来30%的业绩增长,而从趋势上看,股市的回暖也令券商股有上涨的理由。”这位基金经理说。从目前来看,追求弹性是不少基金看好券商股的理由。有基金经理认为,尽管保险较券商估值低,但从目前来看,保险股缺乏向上的催化剂,而在股市向好的周期内,应该以攻为主,所以券商股比保险更合适。
守为主 持保险
但从基金2012年的四季报看,基金配置了不少压箱底的保险股。根据天相统计,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博时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均为中国平安,另外华安、兴业全球、富国等基金公司对中国平安的配置比例也相对较高。从基金投资风格看,配置保险板块的理由主要是相对估值低,“目前推动市场的是机构资金,特别是QFII资金,据我了解,这部分资金对低估值蓝筹的兴趣仍然存在。所以,我认为目前市场的风格轮动并不会那么快完成,也就是说低估值板块的估值修复过程并未结束,所以保险板块的上涨是可期的。”有重仓保险的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认为目前追高券商相对冒险,相反持有保险板块可采用“守”字诀,全年下来业绩或不逊于持有券商,“这与去年买银行、地产是一个道理。”
银行股坚挺表现已经幻灭了诸多基金经理对市场调整的期盼,“空翻多”便渐渐在基金圈内蔓延开来。多位基金经理在节后沟通时均表示,A股市场人气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倘若宏观经济复苏进程延续,政策面维持偏暖格局,则今年A股市场为投资者贡献正收益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他们同时强调,由于银行股持续上涨已对主流资金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预计以银行股为主的“二八行情”将会延续一段时间。不过,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对银行股累积涨幅过大心生忧虑。
银行股仍在“沸点”
自去年12月始的此番反弹中,银行股无疑是市场最耀眼的明星——短短两月有余,从“冰点”一路升至“沸点”,虽近日偶有波折,但依旧是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板块。
对于银行股强者恒强的表现,德邦基金认为,这是由于A股急速上扬之后,主流资金对于中短期行情判断出现分歧所致——部分资金从原有持股中撤离,并大量涌入小盘银行股,随后扩散至大金融板块。这种现象表明,银行股已经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导致市场资金集中流入金融这个大板块,从而很好地维护了市场人气和推动了指数上扬。而在金融股整体持续走强的同时,“二八”现象则更加严重:八成的股票涨幅不明显,仅有两成股票大幅上涨。
这种“虹吸效应”的存在,也令众多基金经理一改此前的观望态度,开始力挺银行股继续上行。上海某基金经理便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近日银行股略有调整,但市场对该板块的关注度并未降低,在相对狂热的投资氛围下,很有可能重现每一次调整都是买点的小牛市局面。天治财富增长基金经理周雪军则指出,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不断降低,因此银行股延续了持续走强的走势,并引领大盘持续上行,而非银行金融股受益于资产市场的复苏也出现显著上涨。“目前看,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已显著提升,整体风险相对不大,自下而上可以挖掘的机会也较多。在操作上,一方面应关注银行股的进一步上行空间,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关注潜在的机会转变。”周雪军说。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对银行股累积涨幅过大心生忧虑。某中小盘基金的基金经理认为,银行股此番强势上涨的逻辑,是基于经济复苏预期下的估值修复,而在两个月的大幅飙升后,银行股的估值修复已基本完成,目前支撑银行股处于高位的其实是资金的主动炒作,这是股价泡沫出现的前兆。“我个人认为,银行股的疯狂表现,已经透支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因此,即便经济复苏如期进行,银行股短期也难以再现强势行情。”该基金经理说,“银行股应该还有上升空间,但在此之前,需要一次像样的调整。”
“二八行情”或延续
基于对经济复苏的预判,银行股向投资者展示了它对资金“虹吸效应”的巨大威力,也令基金经理对“二八行情”延续的预期更加强烈。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从估值修复的角度而言,银行股已经走在前列,但仍有很多周期股并未完成估值修复。如果今年经济复苏的进程达到预期甚至超预期,这些周期股将会成为明显的“估值洼地”。从资金追逐热点的惯性来看,此类强周期的板块将会继银行股之后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近期A股‘二八行情’的走势,很容易让人想起2003年蓝筹股‘五朵金花’齐放的现象。大盘股的轮番强攻出乎大家的预料,但最终也造就了一波难得的行情。”该投资总监说。
光大保德信基金则指出,单纯从行业表现来看,此次反弹行情其实走得比较稳健:年初以来涨幅靠前的是医药、金融、TMT、汽车、机械等,这些要么业绩较好,要么是偏中游属于早周期的行业,而强周期的钢铁、建筑、有色、煤炭等表现相对靠后,这种行业顺序表明市场并没有对未来经济前景期望过高。光大保德信进一步表示,花旗集团的“中国经济意外指数”仍在0值上方,表明真实的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值,因此,现有市场趋势得以延续的概率较大,TMT、医药、金融等行业值得继续关注。
兴全社会责任基金的基金经理傅鹏博也表示,从2013全年的风格来看,大盘股跑赢小盘股的现象或得以延续,制约小盘股表现的主要因素还是股票的过量供给,这将压制小盘股的估值水平。除了IPO、增发和配股之外,更大压力来自于存量股解禁后的抛售,这些都需要投资者进一步跟踪观察。
“逼空”走势藏隐忧
不过,虽然众多基金经理对A股后市乐观情绪不断升温,但他们对经济复苏和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依旧保持警惕。
某基金经理表示,在经历了去年经济增速的下滑后,今年出现经济复苏的概率较高,但这种复苏是短期行为还是周期性拐点,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后才能确认。他指出,从目前A股走势来看,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普遍较高,因此,经济复苏能否达到预期已经成为支撑A股市场高位运行的最重要力量。万一经济复苏进程不如预期,有可能引发指数和个股的集体下跌,这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风险。
德邦基金则认为,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巨大的财富效应已经显现,场外资金已经涌入,任何调整都可能被认为是买进机会,调整幅度和时间也被大大缩减,且踏空资金回补力度显著加大,呈现出一种逼空的现象,并有将行情引向更加疯狂逼空的趋势。但投资者必须警惕的是,逼空行情的回撤过程也非常猛烈,并且也非常突然,必须倍加小心。德邦基金同时指出,目前市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IPO何时重启。时间越长,猜想就越多,这对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证券报)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