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降准“及时雨”润泽A股 银行等三类概念股率先受益
近期增量资金跑步进场推动A股持续大涨,但周末证监会禁止券商参与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的信息势必引发市场波动,另外,就在昨天下午5点,央行宣布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A股是否会因此降温?港股连续大涨之后进入盘整期,未来能否延续上涨趋势?哪些行业和个股未来值得重点关注?华泰证券周日电话会议,对此进行最全解析。
【宏观薛鹤翔 】
降准时点符合预期,总体力度超预期:央行四月下旬降准,应对经济下行。力度很大,普降1%远超2月降准0.5%,对农村金融机构、“三农”和小微达标银行额外定向降准,预计释放流动性超过1.2万亿元。
降准四大原因:
1、经济在观察期内加速下滑:三月初降息后,央行连续下调逆回购利率,引导并顺应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意图通过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三月、四月上中旬是政策观察期,但一季度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数据说明经济正在加速下滑,M2信贷社融全面低迷,货币政策全面宽松呼之欲出。
2、债务货币化避免财政悬崖:地方债务置换呼唤债务货币化。债市收益率曲线陡峭化,长端上升压力来自于资金向股市流动以及地方债供给加速影响。中国版QE目前虽短期难成现实,但央行介入政府债务置换过程的概率正不断增强。降准对冲地方债供给降低长端利率的意图明显,效果需观察。
3、美联加息预期依然高悬:外汇占款对国内货币形成的贡献趋于消失,降准对冲外汇占款缺失以维持货币增速的需求将阶段性持续存在。在美联储加息前降准降息对国内金融的压力最小,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币企稳提供降准外部条件。
4、上周五证监会重申政策打击伞型信托配资和两融杠杆,遏制了股市疯牛情绪,但同时有在周一引起股市恐慌下跌的可能,这为降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政策展望:
继续宽货币,力拓宽信用。全面稳增长模式已经启动,二季度既需要财政基建“花钱”,又需要货币宽松“放钱”。预期未来三季度,还有降准降息的可能和必要,短期内如果实际利率仍在上升,则五月降息概率大增。同时央行和银监会将加大力度促进银行信贷的提升。
大类资产研判:
利好风险资产:继续利好股市等风险资产,维持高风险偏好,但情绪波动和震幅将加大。利率债或有机会,但仍偏谨慎,利好信用。
【策略姚卫巍】
一、A股难以降温,配置金融股。
证监会紧急澄清以及央行降准对冲证监会禁止券商参与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的不利影响,我们认为政策监管只会引发短期波动,后续市场趋势仍然向好,配置金融股;未来引发中期调整的因素反而在于经济企稳,所以冲高之后需要减配蓝筹,市场调整阶段加配小盘股。
1、监管是白天鹅。目前每日融资融券交易占市场交易金额的15%以上,高杠杆导致市场波动加大,引发监管。
2、后续仍有政策使“股市降温”,理财产品可能成为重点监管对象。资金“脱实就虚”严重,货币放松并未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可统计部分就达1.7万亿).
3、但是慢牛的梦想与快牛的现实难以调和,只要政策维持慢牛的基调,对个体来说一定是越早入市越受益,个体理性形成集体非理性,造成股市快牛。而且资金具有惯性,96年12道金牌,07年5月开始的打压,到最后的高点都有时滞。
4、结论:经济退、政策进的宏观背景为市场提供了下跌期权,这是牛市上半场的根基,资金流向是结果而非原因,因此监管杠杆资金并不会逆转市场趋势。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短期财政政策的力度也将增强,水利、电网等方向值得关注。未来引发市场中期波动的因素在于经济企稳回升之后,政策进入观察的空窗期,市场缺乏提估值的动力,预计在6月份左右。
二、投资风格不会全面切换,大盘蓝筹股大涨减仓,小盘股下跌加仓。2007年5.30之后市场投资风格显著切换至蓝筹股,但目前的背景与5.30不同,投资风格不会全面切换,反而大盘蓝筹股出现大涨的话,可以逐步减仓,而小盘股出现显著下跌的时候可以加仓。
三、短期港股面临内忧外患,但调整后仍可买入,短期方向在于小盘股,长期方向在于大盘股。
【金融罗毅】
银行改革发红利 + 宽松超预期 = 价值洼地亟待填平
一、降准影响:
央行宣布自4月20日起降准1个百分点,其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额外降准0.5-2个百分点。
①宽松超预期,释放货币1.2-1.5万亿左右。央行决定字4月20日起下调存准率1个百分点,定向对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另对于满足三农、小微贷款比例的大行和股份行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属于弹性部分。预计释放基础货币1.2-1.5万亿,超出市场预期。
②银行负债资金成本下调。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存款脱媒推升银行负债资金成本,前期非对称降息更是加剧这一现象。此次央行降准幅度超预期,部分国有行及股份行降准幅度可以达到1.5%,大幅对冲负债端成本上升压力。按照201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静态测算,对银行利润端贡献约3个百分点。
二、行业判断
自上而下,从行业到公司,从公司治理到业务运行,银行持续受益中国改革红利。
① 改革利好银。
万亿债务置换之后还有更多期待,信贷资产证券化快速推进,前堵后疏综合作用下,市场对于资产质量担忧情绪缓解,风险溢价降低;另外,经济运行压力较大,较高的社会融资成本也要求政府出台措施应对(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6.83%,企业贷款利率6.32% ),偏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预期,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可以预期。双重叠加,银行估值分母降低,中枢抬升。
②公司治理效率提升是未来焦点
员工持股计划不止一两家。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建立完善对于核心员工的中长期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员工持股计划属于行业性利好,调研反馈各家银行推动意愿比较强,未来会有更多的银行跟进。目前主要障碍在于财政部关于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员工持股管理办法尚未正式出台(2009年叫停。),不过预计年内会放行。
业务分拆引发市场对于银行优质资产的估值讨论。光大银行公告,将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率先开展理财业务分拆试点,市场给予认可。未来会有什么业务被分拆上市?会有那些银行跟进?更重要的是引发市场对于银行体系内优质资产的重新估值:理财业务是不是可以按照资管公司估值,电子信用贷款可不可以按照P2P估值,供应链金融可不可以按照市价重估,投行条线估值可不可以向券商靠拢?
三、结论
价值洼地亟待填平。年初以来,上证指数上涨32%,银行指数仅上涨11%,暂时被市场忽略。从估值来看,上市银行平均PB 1.30 X,PE 8.0 X(2015),在A股结构中属于明显的价值洼地。市场情绪在一波上涨后,存在一些“恐高症”,那么滞涨的银行股是投资者攻防兼备的投资标的选择。标的选择除低估值和差异化外(关注华夏、北京、平安、兴业等),短期可以关注低股价高股息的大行。
风险提示:资产质量下滑超预期
【券商:牛市行情下极佳配置标的】
周五证监会规范两融业务,券商资本中介迎来新空间。1)禁止场外配资、伞形信托活动,堵住融资需求分流,实现融资需求向券商转移,利好券商两融业务;2)支持机构投资者参与两融业务;3)发展融券业务,支持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融券交易、转融通、扩大融券券源,并将融券标的扩大至1100只。我们认为,在规范前提下,券商资本中介业务将获得均衡发展,迎来更大的空间。
(责任编辑:DF155)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