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绩差基金密集换帅 部分基金业绩有起色
在度过郁闷的2012年后,一些基金公司纷纷对去年表现不佳基金的基金经理做出调整,以期扭转败局,这种调整有些立竿见影,部分去年表现较差的基金在今年以来业绩有所好转。
天弘基金昨日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聘任钱文成为天弘精选基金经理,和高喜阳一起管理该基金,而原基金经理之一的周可彦因个人原因离任。周可彦为天弘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但天弘基金去年业绩表现不佳,他亲自参与管理的天弘精选基金全年单位净值下跌11.29%,在164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三,同时也是所有主动偏股基金中跌幅最大的基金之一。
实际上,岁末年初,像天弘基金这样对绩差基金调整基金经理的不在少数。1月12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博时新兴产业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新聘韩茂华担任该基金经理。博时新兴产业基金去年表现糟糕,全年以4.96%的跌幅在293只主动股票基金中排在第279名,是博时旗下表现最差的偏股基金,及时增聘基金经理应该是必要措施。
此外,也有基金经理因长期业绩不佳下课。1月11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工银瑞信精选平衡双基金经理之一的曲丽因个人原因辞职,由杨军单独管理该基金。公告显示,曲丽2007年11月开始管理该基金,持续管理时间超过五年,但其长期业绩表现不佳,去年单位净值下跌1.43%,在164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139位,而且自2010年到2012年,工银平衡连续三年亏损,三年累计表现在混合基金后三分之一,工银平衡现任基金经理杨军于去年12月17日上任。
也有不少公司在去年底就动手,对表现比较糟糕的基金调整基金经理。泰信基金去年12月28日发布公告,聘任刘毅为旗下泰信优质生活基金的基金经理,和戴宇虹一起管理该基金,原基金经理之一的刘强卸任。刘强早在2007年2月就开始管理泰信优质生活基金,但该基金业绩一直表现不佳。去年单位净值下跌3.3%在股票型基金中位列第267名。
华富基金是去年业绩较差的基金公司之一,旗下有华富成长、华富生命力、华富竞争力等多只基金净值下跌,排名同类基金后列,其中华富成长以6.3%的跌幅排在股票型基金倒数第6名,华富竞争力以7.19%的跌幅排在混合基金倒数第6名,去年底华富基金对旗下多只基金集中调整基金经理,其中以增聘为主。
一些公司调整基金经理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截至1月15日,华富基金旗下华富竞争力和华富竞争力单位净值分别上涨7.11%和6.26%,是少数几只收益率超6%的偏股基金,似有业绩反转之势,不过,这种反弹能持续多久还需要时间检验。
2012年,众多基金经理离职,昔日基金一哥王亚伟也转投了私募 。老基金经理一一离开,新基金经理还未理清头绪就匆忙上岗,基金业内可谓遭遇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未来基金行业的人员变动恐怕还将延续。今日,中国经济网汇集各大媒体报道,与读者一起回顾去年基金行业内人才变动情况。
108位基金经理离职 新手上岗业绩待考验
2012年基金人事变动已达428起,涉及62家基金公司,远超2011年全年的387起。其中,离职的108位基金经理更加令人关注,元老级基金经理已经所剩无几。数据统计显示,108位离职的基金经理来自52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系今年离职人数居首,为6人。博时、易方达、招商各离职5人;大摩、中邮各离职4人;长信、东吴、富国、国投瑞银、华泰柏瑞、融通、泰信、兴业全球 、中海、中欧各有3人离职;长盛、国联安、国泰、海富通、华安、华宝兴业、嘉实、建信、交银施罗德、诺德、泰达宏利、天治、银华各有2人离职;其余23家仅一人离职。
而另一个尴尬的现实情况是,公募基金全行业约800位基金经理中,约1/4的基金经理从业不满一年,而27%的基金公司其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两年。没有经历过市场考验的基金经理批量“上岗”,不免引发投资者的担忧。据数据粗略统计,2012年之中,有200位新基金经理走马上任,大约占到全部基金经理的1/4,任职年限不满一年,总计管理着300多只基金。包括华夏、南方、嘉实、易方达、博时等大公司在内的约60家基金公司都在启用新人。
然而,新手们是否可以为持有人管理好财富呢?以掌管主动管理型普通股票基金的汇添富基金的齐东超 、万家基金的吴印、易方达基金的宋昆、银华基金的倪明为例,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齐东超、吴印、宋昆、倪明的几何平均年化平均收益率为-1.48%、-1.58%、-6.69%、-10.71%。在目前走弱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环境下,基金公司依靠提拔新人上位来维持基金公司的扩张无可厚非,而新手们未来的业绩确实还需时间检验。
昔日一哥王亚伟蛰伏 数月转战私募
2012年基金经理离职中最为轰动的就是王亚伟。5月7日,基金一哥王亚伟正式卸任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和基金经理职务。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在会上表示,今后不再从事公募行业了。至此,被无数投资者追捧的“王亚伟神话”画上句号。对于离职原因,他曾这样解释:“我自己很不愿意成为媒体的焦点,喜欢平静的生活,不喜欢在聚光灯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喜欢媒体报道我所买的股票,让市场追捧”王亚伟概念股“。”
随后,王亚伟蛰伏5个月后低调复出:1000万注册“千合资本”潜心做私募,首只产品创新封基 。对于王亚伟进入私募行业,多位深圳私募人士的第一反应是“欢迎”,给私募行业带来更多的产品创新,引领私募。
据悉,王亚伟“公转私”之后首只产品为“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而昀沣的门槛之高创阳光私募纪录。申购起点为2000万,按照其渠道招行私人银行的相关规定,投资一个项目的,资金量不得超过个人资产的20%,按此计算有条件购买王亚伟私募产品的客户,总资产要高达亿元身家。对此,有网友戏称,2013年最低调的炫富,莫过于不经意地冷冷地说一句,“我买了些王亚伟的私募产品”。
基金经理流动频繁 中小公司处境艰难
实际上,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流动频繁,除因个人原因离开资管行业外,主要有三大类:一、基金公司内部资源调动,如基金经理从公募转向社保基金、专户等具有特定服务对象的非公募业务;二、基金公司之间互挖墙脚,中小基金公司的核心人员稳定性堪忧,优秀资源不断向大型基金公司倾斜;三、不同行业间的流动,如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转投私募、保险、信托,或流至券商资管部门。
据了解,去年的离职潮,和行业经营竞争加剧、公司财务压力加大、员工薪酬下降有一定关系。从年初华夏普遍降薪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行业。这边厢基金财务紧张,那边金融创新不断,身处金融行业“人才高地”的基金业,出现2008年后的又一次人才外流恐怕亦不难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基金公司处境艰难。最近一年的数据显示,中小基金公司留职率低,投研团队稳定性差的状况仍未改善。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因产品规模过小而被清盘的政策风险,又面临2012年股票市场低迷而遭遇投资者不信任的经营风险,基金相对业绩排名落后加剧了基金经理肩上承担的压力,加之中小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配备与大型公司相比本就先天不足,基金经理离职对整个投资管理团队带来的冲击也就更加显著。(中国经济网)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