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7天吸筹5.8亿元 基金“杀回”贵州茅台
“3·15”刚过一个月,白酒行业再遇“勾兑门”。4月15日晚间,央视曝光了四川邛崃、泸州、宜宾等地部分白酒生产企业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的情况。4月16日,白酒股再受重创,13只白酒股中有12只逆市下跌,唯一上涨的白酒股是去年四季度末基金第二大重仓股贵州茅台 .
最新数据显示,4月8日至4月16日,贵州茅台已经持续7个交易日得到以基金为首的主力机构的围攻,累计净买入5.8亿元,同期股价逆市上涨5.68%(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37%)。贵州茅台4月8日前的深跌及4月8日以来的反弹,直接影响着重仓基金的净值走势。富国天博创新主题受贵州茅台走势影响最大,在贵州茅台反弹前,该基金年内回报率位居同业同期业绩榜单倒数第9名,而4月8日以来回报率却跻身前40名。
“白酒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贵州茅台的影响将无法避免,但公司凭借其现有的资本和实力显然更有机会度过难关并赢得新的发展。”北京一食品饮料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基金等机构资金看重贵州茅台的品牌号召力、卓越的产品力以及稳定增长的业绩,在该股股价近半年已跌三成的前提下,基金杀了个”回马枪“,期望该股能走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
业绩高增长
贵州茅台领涨白酒股
继“塑化剂”事件以及“三公消费”限制等政策影响后,白酒股再遭“勾兑门”。4月15日晚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四川邛崃、泸州、宜宾等地部分白酒生产企业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的情况。4月16日,除贵州茅台一只上涨外,其他白酒个股均下跌。老白干酒 、金种子酒 、酒鬼酒分别下跌3.38%、2.96%、2.58%;贵州茅台当天则上涨0.24%。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注意到,贵州茅台的这轮反弹始于4月8日,当天该股盘中创出近两年半以来的新低,随后一路上扬。截至4月16日,短短7个交易日该股累计上涨5.68%,远远跑赢大盘,并成为白酒板块中反弹力度最大的股票。
贵州茅台股价的逆市走强,与其较快增长的业绩相得益彰。
其披露的201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55亿元,同比增长43.76%;实现营业利润188.31亿元,同比增长52.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08亿元,同比增长51.86%。公司在继2011年后又一年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近期白酒股利空交织,板块未来是否反转还难说,但贵州茅台可能已经是底部。”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乐观表示。
7天吸筹5.8亿元
基金“杀回”贵州茅台
贵州茅台股价的触底反弹,令基金等机构第一时间想到了“增持”。
数据显示,自4月8日以来的7个交易日里,以基金为首的主力机构净买入贵州茅台5.8亿元,且已经持续7个交易日获得主力机构的增筹。
明细数据显示,4月8日,贵州茅台盘中创出阶段新低后回升,全天微涨0.29%,机构当天净买入4928万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4.44亿元、3.95亿元;4月9日,该股低位收出“十字星”,微跌0.44%,但主力机构依然净买入3892万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2.81亿元、2.42亿元;4月10日,该股放量涨3.89%,主力机构乘胜追击,净买入1.62亿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9.98亿元、8.37亿元;4月11日,该股虽然下跌0.61%,主力机构依然净买入1.03亿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4.05亿元、3.02亿元;4月12日,该股再度放量上涨1.96%,主力机构更是净买入1.54亿元,且该股已经连续三天被机构增筹超过1亿元,当天机构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8.51亿元、6.97亿元;4月15日,该股微涨0.30%,主力机构净买入2037万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2.79亿元、2.58亿元;4月16日,该股继续微涨0.24%,主力机构净买入4883万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5.30亿元、4.81亿元。
4月8日至4月16日,主力机构净买入贵州茅台5.76亿元,买入额、卖出额分别为37.88亿元、32.12亿元。机构仓位由7个交易日前的55.54%,增仓0.30个百分点至55.84%。
“基金等机构资金看重贵州茅台的品牌号召力、卓越的产品力以及稳定增长的业绩,在该股股价近半年已跌三成的前提下,基金杀了个”回马枪“,期望该股能走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北京一食品饮料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
203只重仓基金
7天减亏15.78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多年被基金捧为第一重仓股的贵州茅台,成为四季度基金减持幅度最大的股票,持股基金数由2012年三季度的237只减少至203只,持股量减少2908.55万股至12412.61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也由12.16%下降到11.96%。
贵州茅台近7个交易日的逆市上涨,令重仓基金账面浮亏额减少约15.78亿元。
4月8日,该股盘中创出了160.45元的阶段新低,若今年以来未调仓,203只持股基金持该股市值约199.16亿元,合计浮亏60.29亿元;随后的反弹,令重仓基金账面浮亏额快速减少。截至4月16日,贵州茅台报收173.16元,203只基金持股市值约214.94亿元。也就是说,贵州茅台近7个交易日的反弹,使重仓基金账面浮亏额减少了15.78亿元。
可对比的127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截至4月7日,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1.82%,跑输同业3.15%的平均回报率;4月8日以来平均回报率为0.11%,跑赢同业-0.03%的平均回报率。其中,4月8日以来有56只重仓贵州茅台的基金跻身同业业绩榜单前1/3阵营,占重仓贵州茅台偏股基金总数的44%。显然,贵州茅台的涨跌,直接影响着重仓基金的业绩表现。
易阳方 、傅友兴联合执掌的广发聚丰为贵州茅台第一重仓偏股基金(截至去年底持股市值18.34亿元,占该基金净值比例9.75%),截至4月7日,今年以来回报率-0.22%,位居同业同期业绩榜单后1/4;4月8日以来回报率为-0.16%,位居同业同期业绩榜单前半区。再如重仓该股的第二、第三大基金富国天益价值 (现任基金经理陈戈 )、富国天博创新主题(现任基金经理毕天宇 ),截至4月7日,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0.35%、-6.19%,均居同业同期业绩榜单后1/3;4月8日以来回报率分别为0.60%、1.61%,均跻身同业同期业绩榜单前1/5。尤其是富国天博创新主题,受贵州茅台走势影响最大,在贵州茅台反弹前,该基金年内回报率位居同业同期业绩榜单倒数第9名,而4月8日以来回报率却跻身前40名。
揭秘白酒板块绝密周期:机构巨量资金围观这场还没终结的密谋,最熊股酒鬼酒跌去2/3后放量逆袭
自2012年底的塑化剂风波以来,白酒板块暴跌近四成,市值蒸发2845亿
4月10日,白酒股逆袭。
上午10点26分左右,此前波澜不惊的酒鬼酒(SZ.000799)突然被连续涌入的巨单快速拉高,并在10分钟内封上涨停板。
受酒鬼酒涨停刺激,其他白酒股也跟风大涨。其中,贵州茅台 (SH.600519)、洋河股份 (SZ.002304)、五粮液 (SZ.000858)、泸州老窖 (SZ.000568)等龙头股均大涨4%左右。
此番白酒股异动的原因,是一则“白酒塑化剂新标准即将放宽”的消息。
4月9日下午4点45分,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文证实:白酒塑化剂新标准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的含量指标将有较大幅度放宽,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出台酒类塑化剂标准的国家。
处于白酒塑化剂漩涡中心的酒鬼酒,半年来已跌去足足三分之二,白酒行业也遭遇了寒冬,市值蒸发2845亿。此番听说要大幅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然而,白酒股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没戏。”对于白酒股的后市,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抛下冷冷的两个字。
漂渺时代
从2008年11月开始,投资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吃药喝酒”。
医药和白酒,俨然是资本市场中成长股和价值投资的典范,是“上涨”的代名词。
在那个属于白酒的年代,白酒价格年年涨。
以贵州茅台为例。2008年开始,贵州茅台不仅延续了此前的一年一涨,而且涨幅越来越大。
2008年1月茅台对旗下产品全面提价20%;2010年1月,提价13%。2011年1月,提价20%。2012年9月,再次上调茅台酒出厂价,幅度为20%~30%。
4年间,53度茅台出厂价从每瓶358元提高到819元,涨幅达129%。
在零售市场上,53度飞天茅台的涨幅更为惊人,从2008年500多元的价格涨至2012年逾2000元,最高零售价达到了2500元,涨幅达到5倍。
事实上,与2000年的200元左右的价格相比,53度飞天茅台的涨幅已逾10倍。
贵州茅台的涨价只是白酒市场的一个缩影。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白酒的价格同样每年动辄大涨20%以上。
伴随着白酒价格大涨的,是白酒企业蒸蒸日上的业绩 .
2008年到2012年,贵州茅台营收年均增长31%,净利润年均增长更达到了38%。对比贵州茅台的提价幅度和净利润增长幅度发现,两者呈现了高度正相关。
在提价幅度最高的2008年、2011年和2012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也最大,其中2011年和2012年达到了73.49%和51.86%。今年3月29日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达到了133.08亿元。
贵州茅台近五年的成绩单虽然亮丽,但放到整个白酒行业里只能算一般:这五年间五粮液净利润年均增长47.9%,洋河股份年均增长更达到75.2%。
不过,最有爆发力的,当数酒鬼酒。从2008年度-34.09%的净利润增速到接下来4年的42.07%、35.79%、142.54%和157.22%的净利润增速,酒鬼酒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自2008年11月开始,白酒股走出了大牛市。
统计显示,从2008年底至2012年底的四年间,贵州茅台的股价从68.33元(前复权,下同)涨到最高的
266.08元,涨幅达289%;更为惊人的是,酒鬼酒在这期间从3.38元一口气涨到61.45元,涨幅高达1718%。
随着股价的暴涨,白酒股的人气持续飙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共有35家基金扎堆酒鬼酒,共持股3580.52万股,占流通股的17.41%。再加上券商 、社保等其他机构,持股比例达到27.53%;持有贵州茅台的基金更达到307只,各类机构持有贵州茅台的比例达到82.66%。
一份份强烈推荐的研究报告 ;一个个疯狂涌入的机构和散户;连续飙升的股价……
这是属于白酒的时代。
然而,“塑化剂”事件改变了这一切。
走下神坛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媒体曝出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成为了压垮白酒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日,酒鬼酒紧急停牌,但其他白酒股悉数暴跌,整个白酒行业被卷入塑化剂风波之中。截至收盘,白酒板块大跌逾6%,股价就此进入下行通道。
2012年11月23日,酒鬼酒就塑化剂事件进行说明并复牌,随后遭遇了连续4个一字跌停。
“白酒塑化剂事件只是一个催化剂,白酒股面临的真正挑战来自禁酒令等政策、白酒价格下跌以及业绩方面的利空。”一位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2012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再发力,当日白酒板块再度暴跌6%。
2012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豪华宴请、不喝酒等。受该“禁酒令”影响,贵州茅台盘中再度重挫7%。
机构显然已感受到了寒意。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酒鬼酒机构持股比例从三季度末的27.53%降至16.74%,其中公募基金的持股比例从17.41%降至10.8%,有11只基金选择了清仓。此外,三季度末持有老白干酒和五粮液的社保基金,也选择了清仓。
此外,2012年末与2012三季度末比较,茅台和五粮液的股东户数都增加了20%,酒鬼酒股东户数更从3.7万变成8.05万。机构走了,又是散户接了盘。
消息称,目前53度飞天茅台的一批价最低已跌至800元,而飞天茅台出厂价是819元,这意味着一批价已出现倒挂,大经销商面临亏本经营。而在某购物网站上,53度飞天茅台的售价也已跌破900元。
4月8日,酒鬼酒刊登了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告显示,“因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预计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90%-93%。”酒鬼酒动辄三位数增长的神话彻底一去不复返。
当日,酒鬼酒毫无悬念的跳空低开,最低探至20.50元,收盘前略有回升,但仍跌4.31%。
在不到半年时间内,鬼酒鬼足足跌去了三分之二,距2012年10月19日的61.45元已41元之遥。
酒鬼酒并不寂寞。在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白酒塑化剂事件等因素影响下,白酒股步入了寒冬,股价遭腰斩。其中,洋河股份暴跌达62%,泸州老窖、五粮液等跌幅接近50%,贵州茅台跌幅也达40%,整个白酒板块不到半年市值蒸发近3000亿。
一场阴谋
4月9日下午,权威媒体证实,白酒塑化剂新标准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的含量指标将有较大幅度放宽。
受此消息刺激,酒鬼酒涨停,白酒板块大涨逾4%,上演报复性反弹。此后数日,白酒股继续维持强势。
白酒股成也塑化剂,败也塑化剂。难道这是一场阴谋?
“白酒行业基本面已经变化,十年业绩高增长的拐点确立,淡季将更淡。”安信证券徐昊也表示了担忧,“我们担心二季度白酒行业出现整体业绩下降。”申银万国童驯更表示,“2012-2014年白酒基本面调整三年。”
不过,相对乐观者也不在少数。
“白酒行业基本面虽然还看不到好转迹象,但重大利空已经逐渐释放,反腐相关政策、库存上升导致的产品价格下跌以及业绩方面的利空等负面信息都已经逐步兑现。”另一位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表示,“在大盘再度转弱的形势下,前期已大幅下跌的白酒股将成为机构的防御品种,走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
“板块未来是否反转还难说,但茅台可能已经是底部。”曾任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的一位著名私募负责人同样乐观。
理财周报市场预期监测系统
来自1号监测点信息
A股市场处于第一波反弹结束之后的调整期, 在本轮调整中,应重点从蓝筹股中挖掘下轮反弹的品种,尽量规避创业板个股。板块上,银行、券商、汽车、消费、医药等表现相对较好。
来自2号监测点信息
当前市场的调整仅仅是阶段性的,随着双底的出现市场将迎来重要买点。二季度的配置而言,除了金融外,化工、TMT(科技、媒体和通信) 等中下游需求敏感行业具有相对配置价值。
来自3号监测点信息
白酒股在塑化剂标准放宽消息刺激下迎来反弹,目前来看板块未来是否反转还很难说,但贵州茅台可能已是底部。
来自4号监测点信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中国的CPI数据为同比上涨2.1%,这个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对股市短期来说是一个利好。继续保持对环保受益类、医药等板块的看好,注重短中期里的结构性机会。
来自5号监测点信息
中国茶叶零售市场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2.7%左右,与GDP的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家庭人均消费的增长速度基本相符。茶行业本身属于农产品行业,但其行业特征已更偏向于快速消费品行业,主要依赖销售渠道的建设和品牌宣传。行业整合是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内部很大可能会涌现3-5家上市公司.
(注:1号监测点来自公募基金投资总监,2号监测点来自券商策略分析师,3号监测点来自优秀私募基金 ,4号监测点来自保险资金投资总监,5号监测点来自产业基金投资人)(理财周报)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