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港双城谋划科创共振
跨越2000公里的直线距离,北京与香港遥相呼应。因为科创,这两座南北双城突破地理藩篱,谋划新的共振。
继2024年9月“京港研发加速中心”成立后,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港科技创新论坛”上,京港再度携手签署“京港框架合作协议”。
“超级联系人”再发力,香港不仅将助力北京科创企业出海,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将出台相关指引,简化上市流程,为硬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开辟绿色通道。专家分析,企业应充分把握京港和大湾区合作的机遇,借助政策红利拓展合作空间,打通技术与资本链条,投身高价值科创领域。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摄影记者:刘四红
上市绿色通道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京港两地宛如双璧,各展其长。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深厚的基础研究底蕴和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香港,则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关键窗口。
“两地在基础研究、创新生态等多维度深化合作,为科创企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3月28日,他山科技CEO马扬如是说道,随着京港合作的持续深化,科创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同样解读了香港最新的科创政策和国际合作优势,并表示香港将发挥好“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深化京港科创合作。
具体体现在哪些层面?会后,邱达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介绍,北京与香港在科研合作、科技企业募资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众多高校,两地在科研课题方面具备共同研究的基础,且过去几年已打破科研资金跨境流动的门槛,为合作提供了便利。
而香港在吸引国际科技人才方面有一定优势,推动香港与北京在科技领军人物层面的交流合作,是促进科研发展的重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资金合作助力企业发展层面。邱达根介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融资平台。香港资本市场将为硬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后续香港联交所也将出台相关指引,简化上市流程,助力科技企业募资。
“多年来,北京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关村的众多科技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今年,香港财政司推出了‘科创专线’,旨在为科技公司,特别是硬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开辟绿色通道。”邱达根透露,香港联交所也将推出相关指引,使这些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在香港上市募资。这一举措对于北京的科技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有助于它们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推动下一轮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京港两地在科研和产业领域的合作互补。
“出海”跳板
会上,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连续八年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位居首位,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沃土与高地。
截至目前,北京拥有超过2.9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独角兽企业,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香港同样围绕“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创科发展指明四大方向和八大策略。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重要枢纽,香港凭借开放创新的生态系统和国际化人才的优势,成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战略支点。会上提及,北京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在北京集聚发展,目前已认定外资研发中心221家,其中港资企业96家,后续,北京将继续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共同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京港签署的合作协议,将围绕五大领域展开,除了支持香港及海外科创资源与北京交流互动、科创成果在北京展示与落地外,还将助力北京科创企业出海,提升国际影响力,将鼓励京港依托中关村论坛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科创活动资源,支持京港两地科创主体深度参与国际科创合作。
“京港新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是去年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的升级版。此次合作将发挥生产力促进局优势,为中关村企业在科研、品牌方面提升影响力,同时将加强出海等方面的服务,此次依托中关村论坛,双方还将在科创金融等方面互补合作,促进双方技术互通和机制共享,共同开拓国外市场,到国外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
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汤健同样表示,京港科技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京港科技合作平台逐渐完善。展望未来,京港科技合作将朝着开放多元、紧密协同、多重赋能等方向深入展开。
其中就包括,将充分发挥香港“窗口”作用,打造“创新跳板”,支持北京创新主体通过香港链接更多国际创新资源。持续优化海外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创新主体在共建国家设立平台载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优质项目双向落地,助力科技企业“出海”。
攻坚破局
尽管成就显著,但京港及大湾区科创合作,亦有挑战待破。
正如会上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赵汝恒提到的多层难题,一方面是科研经费投入模式差异,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众多国家级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研究中心,政府对基础研究大力扶持,形成政府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模式。香港科研体系则高度依赖高校,部分受市场驱动,以往政府推动力度相对不足,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其投入模式与北京仍存在差异。
这种投入模式的差异,在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可能引发资源配置失衡,降低合作效率,阻碍合作的深度发展。
另一方面是跨区域产业链协同不足。受地理距离等因素制约,北京丰富的技术成果未能与大湾区制造业紧密结合。在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方面,双方合作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北京的技术优势和大湾区的制造业优势,难以实现优势互补,限制了区域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此外还有营商环境差异带来的阻碍,北京营商环境以政策驱动为主,香港和大湾区则更偏向市场化推动。这种差异增加了企业适应不同营商环境与管理模式的难度,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耗费更多资源去应对这些差异,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与区域间的合作。
攻坚破局之时,恰是机遇生长之机。赵汝恒认为,随着政策不断地推进,展望未来,京港与大湾区协同创新将继续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立足北京,深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构建连接全球的创新网络,使京港和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重要基点,这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中国方案”。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充分把握京港和大湾区合作的机遇,借助政策红利拓展合作空间,打通技术与资本链条,投身高价值科创领域,助力区域资源培育顶尖人才。高校也将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影响力。”赵汝恒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港双城谋划科创共振)
(责任编辑:126)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