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渤海银行营利双升背后: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飙升,28亿存单质押案悬而未决
3月26日,渤海银行(9668)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8438.42亿元,同比增长6.41%;负债总额为17337.17亿元,同比增长7.13%。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增长3.44%,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升”。
这份成绩单差强人意,但究其细节,却也可见隐忧重重。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高企
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全行不良贷款率1.76%,比2023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55.19%,较2023年下降1.7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现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0%,拨备覆盖率为211.19%。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为1.11%,较2023年末下降了0.73个百分点;但个人贷款不良率高达4.15%,较2023年末大幅增长了1.9个百分点。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以及商业用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98%,较2023年末上升1.01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率为4.62%,较2023年增长1.38个百分点。

最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2.37%,较2023年增长7.93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总额高达46.39亿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88.26%。
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是《中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订以来唯一全新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以对公业务为主,零售业务占比并不高。
2017年,渤海银行制定零售转型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六个突破、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同年,该行将个人贷款部改组为消费金融事业部,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发展初期,渤海银行通过与蚂蚁、微众、度小满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规模快速增长。仅三年时间,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从2017年的87.54亿元飙升至2020年的1126.98亿元。招股书中,渤海银行表示,公司看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巨大潜力,与领先的第三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建立了稳健的合作关系,以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自2021年起,受互联网贷款政策影响,渤海银行开始逐步压降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已降至375.1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0.6%,在个贷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8.14%降至4.01%。
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的急剧压缩,对渤海银行的零售业务业绩表现造成冲击。2024年,零售业务贡献的营业收入仅46.08亿元,同比大跌45.04%,税前利润亏损27.87亿元。
对此,渤海银行表示,报告期内,通过压缩消费类互联网贷款规模,控制纯信用平台业务占比,较大幅度压降高风险资产,个贷资产规模下降较快。渤海银行个人贷款高风险资产已快速出清,资产结构更加优化,应对风险能力逐渐增强,个贷业务总体风险可控。后续将持续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手段,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处置力度,持续压降各项不良指标。
28亿存单质押谜案高悬
此外,渤海银行在重大诉讼部分还提到了2021年发生的28亿元存单质押案,该案至今仍悬而未决,渤海银行也一直未计提相关拨备。
案件当事人是渤海银行与济民可信集团,涉及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与济民可信集团下属两家子公司——无锡济煜山禾药业和南京恒生制药之间的存单质押纠纷。
2021年10月24日,济民可信集团通过公众号发布《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首次披露其子公司山禾药业、恒生制药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被擅自质押,为华业石化提供票据融资担保。企业称从未签署质押协议,且与华业石化无任何业务关联。当日,渤海银行回应称“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并报案,但未披露细节。
2021年11月,渤海银行向媒体称济民可信“收取华业石化三倍存款利息”,暗示企业知情,但未提供证据;济民可信提交银行流水自证仅获正常利息,并二次报警。
随后,证监会叫停渤海银行H股增发计划,要求说明案件详情;银保监会进驻调查,定性为“银行声誉风险事件”。
2021年12月,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鹏程失联,江苏省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质押材料印鉴涉嫌伪造。同时,调查显示华业石化通过股权代持伪装成中石油子公司,实为“假国企”,且与渤海银行存在历史资金往来。
2023年1月,银保监会对渤海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开出1660万元罚单,涉及贷款挪用、重大关联交易违规等问题。
时至今日,案件仍处侦查阶段,济民可信28亿元存款未解冻,华业石化子公司股权仍被质押给渤海银行。
28亿元,对于渤海银行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53%。
据渤海银行年报,2021年,渤海银行与个别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产生纠纷,已向公安机关报案。2022年,渤海银行就此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截至本年度报告发布日,上述刑事、民事案件仍在司法机关处理中。该案件最终结果将以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为准,目前对财务的具体影响尚无法可靠计量。
《财中社》发现,自2021年起,渤海银行开启了多次大规模的市场化选聘。今年2月,新聘任的三名副行长李建国、齐君、邓蓓任职资格获批,形成“一正五副”高管格局,行长屈宏志,副行长杜刚、谢凯、李建国、齐君及邓蓓均为职业经理人。
上述高管均来自金融监管机构和国有大行,从业经验极其丰富。李建国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高级专家、内控合规监督部总经理;齐君曾任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信贷专家、天津分中心总经理;邓蓓则自2009年加入渤海银行,曾任资金运营中心总经理、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
2024年,渤海银行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但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的飙升以及28亿存单质押案的悬而未决,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展望未来,渤海银行需采取更加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加强法律合规意识,以稳固市场信心。
(文章来源:财中社)
(原标题:渤海银行营利双升背后: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飙升,28亿存单质押案悬而未决)
(责任编辑:65)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还有25亿呢??
渤海与正源5的怎么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