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穿越低利率陌生“水域” “宇宙行”巨轮闯新路——细读工行2024年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中国银行业进入低利率、低息差、低盈利时代,已是共识。如何穿越这一陌生水域,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必答题。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面对的压力不言而喻。
“40多年来,工商银行就是在一次次风雨洗礼中成长、在一个个挑战考验中壮大的。”工行董事长廖林在2024年度报告董事长致辞中这样写。
“工行一定要闯出一条新路来。”工行行长刘珺近日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怎么闯?答案或可在工行2024年报和业绩发布会中一窥端倪。
稳健:工行创收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未减弱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顺利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整体而言工行业绩表现稳中有进,亮点不少。
一组数据清晰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近2万亿元,均居同业首位;绿色贷款突破6万亿元,规模持续位列可比同业第一;资本充足率19.39%,处于同业领先;拨备覆盖率214.91%,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A股、H股股息率分别为5.32%、7.49%,年度分红接近1100亿元……
从规模来看,工行扩表维持较高强度。在资产端,截至2024年末,工行资产规模48.8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各项贷款28.3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同时,在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同比增长19.4%,其中债券投资同比增加20.1%。在负债端,截至2024年末,总负债44.83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客户存款34.84万亿元,同比增长3.9%。存款增量主要由零售存款贡献,增幅为11.9%。
从盈利来看,工行去年实现净利润3669.46亿元,同比增长0.5%。营业收入8218.03亿元,下降2.5%。其中,利息净收入6374.05亿元,下降2.7%;非利息收入1843.98亿元,下降1.9%。
从质量来看,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4.91%,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资本充足率19.3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3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1%,均满足监管要求。
刘珺在业绩发布会上说,考虑宏观利率环境和内外部市场变化等因素后,工商银行的创收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减弱,始终还保持强劲的动能。
“去年集团净利润增长了0.5%,这么大的规模还能有正增长,确实不容易。”刘珺表示,“特别是三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单季正增长,息差仅下降了1个基点。”
挑战:如何应对净息差收窄、零售不良抬头
工行也面对着净息差收窄、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承压等不少行业共性挑战。业绩发布会上,多位工行高管对此做出回应。
——努力将净息差保持在同业合理水平。
年报显示,2024年末,工行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23%和1.42%,比上年分别下降18个基点和19个基点。对此,工行解释称,这是受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未来,息差下行趋势能否缓解?
工行副行长姚明德判断,2025年净息差下行仍是行业共性,但是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这一看法与业内判断一致。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认为,2025年上市银行息差可能继续收窄,但负债端支持政策仍会帮助缓解息差下行趋势。
对于今年息差可能继续收窄的趋势,工行如何应对?姚明德表示,工行将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协同发力,打造更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努力将净息差保持在同业合理水平。
他表示,主要措施有三:一是持续优化大类资产布局,积极支持长周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符合工商银行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的信用债投资,注重推动资产久期结构调整。二是科学做好信贷投放的安排,积极对接增量政策落地的实体经济需求。三是继续做好资产负债的成本管理。努力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实施全口径负债的成本管理,杜绝“内卷式”竞争,主动优化期现结构和品种结构。
——加强对于零售客户的前端准入和审查审批管理。
当前,零售类贷款不良率出现抬头迹象。从工行年报来看,截至去年末,个人不良贷款1028.27亿元,增加420.70亿元,不良贷款率1.15%,上升0.45个百分点。此外,部分前瞻指标出现波动,2024年末逾期率1.43%,较去年上半年末上升9个基点。
“全年看,工商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及信用卡等零售领域不良率虽有所上升,但变化趋势与全行业基本一致,资产质量处于可控水平。”工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个人消费贷款方面,持续加强对于零售客户的前端准入和审查审批管理,新发放贷款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信用卡方面,着力构建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相适配、相均衡的信用卡转型发展模式,全力压降不良资产,平稳收窄风险敞口。
变革:加速模式创新与价值重塑
如何实现新环境下银行业的模式创新与价值重塑?
记者从刘珺在本次业绩发布会及此前数次公开发言中梳理发现,他的回答或许就蕴藏在“变革”二字之中。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闸口。在刘珺看来,资金作为资源要素的作用相对下降,金融机构不再是单纯的资金中介,还需要向资金、信息、效率等一系列价值要素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面向未来,我们正在按照全量资产、全量业务、全量客户、全量产品、全场景、全链条、全周期的导向进行优化组合,新旧动能动态集成,让更多的增长极接续生长,壮大成林。”刘珺用三个“立起来”做出进一步阐述:
首先,要把国际化、综合化的全域和多元“立起来”。刘珺测算说,“假设国际化再推高2-3个百分点,综合化再推高2-3个百分点,相当于非商行所获得的收入来源就会扩大5%-7%。如果这样扩大效能,最终会形成一个价值创造更加多元化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对工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支撑。”
其次,要把现代金融服务“立起来”。刘珺表示,工行一定要把现代金融服务业第二根支柱立起来,也是未来经营发展的第二条增长曲线。据他介绍,工行推出了全行业首份面向金融基础设施客户一体化服务方案,计划开辟更多新赛道,塑造更多新动能。
“向内活化资产负债表结构,向外扩展资产负债表外延,实现表内表外联动,全量业务覆盖。”刘珺以服务金融基础设施为例,介绍了如何强化价值再发现:依托清算、结算、支付、托管等基础功能的扩展,串联投行、资管、财富、交易等新型业务。
再次,要把金融科技数字赋能 “立起来”。刘珺在年报中的行长致辞中写道:工行将向金融科技、数字赋能要生产力,加快数字工行建设,建好数据底座,打造开源生态,提升组件化研发、定制化输出能力,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原标题:穿越低利率陌生“水域” “宇宙行”巨轮闯新路——细读工行2024年报)
(责任编辑:73)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
非常明显,今天工商银行又出现大折价大笔量化交易正在严重洞伤中国金融银行业的价值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必须警惕做空中国银行金融的毒瘤,中国财政部控股的工商银行股价价值金融应该健康发展,不容被恶意做空股价价值。让中国优秀资产价值深受其害。
$工商银行(SH601398)$ 今天看了银行板块,我非常吃惊,中国银行板块代表的是中国金融和中国财政部控股的财富,竟然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