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险资年报布局全透视:银行股稳坐“压舱石”,港股成价值洼地新赛道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保险资金的持股路径逐渐浮出水面。截至4月1日,险资重仓的209只个股中,银行股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核心地位,而港股市场则成为险资悄然加仓的新阵地。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险资对稳健收益的执着追求,也暗含了资本市场价值重估的逻辑转向。
在剔除关联持股后,险资持股市值前十的个股名单中,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7家银行股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龙头共同构成主力阵容。这种配置选择延续了险资对金融板块的长期偏好,但背后逻辑已悄然升级——2024年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股息率普遍达到6%,叠加银行板块稳定的ROE水平,为险资提供了兼具现金流安全垫与长期回报潜力的"双优解"。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配置策略既是对利率下行压力的对冲,也是新会计准则下平滑利润波动的主动选择。
当市场目光聚焦A股时,险资早已将触角伸向香江。数据显示,最近10次险资举牌中,港股标的占比高达80%,这种"南下扫货"的热潮在四季度尤为明显。估值洼地的吸引力固然重要,但更深层驱动力来自制度红利的释放——沪深港通机制优化叠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得险资能够更便捷地捕捉港股中具有独特行业地位或成长潜力的标的。有金融机构直言,港股兼具高股息与全球估值优势,只要汇率环境稳定,这种"便宜筹码"的吸引力将持续存在。
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则为险资布局注入新动能。继年初明确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后,3月底上交所修订的发行承销规则更具突破性意义——保险资管首次获得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打新"权限。这种制度松绑不仅拓宽了险资收益来源,更预示着监管层对险资市场稳定器功能的认可。
就在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其中提出,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研究扩大试点银行、地区和企业范围,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
站在当下时点观察,险资的资产配置图谱已清晰勾勒出两条主线:在A股市场深耕银行等高股息"压舱石",在港股市场捕捉价值重估机遇。这种"稳A攻港"的双轨策略,既体现了险资作为"耐心资本"的本色,也暗合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重塑估值体系的内在需求。当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形成叠加效应,险资的每一次调仓或许都在为下一轮价值发现埋下伏笔。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险资年报布局全透视:银行股稳坐“压舱石”,港股成价值洼地新赛道)
(责任编辑:65)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