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大幅“回血”近4000亿元 资金行为虽“魔幻” 债基配置价值犹存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4月末,债券基金规模为4.37万亿元,相比3月末增加了2041.87亿元。随着赎回潮余波褪去及债市走牛,今年债基大幅“回血”。在债基收益回暖的同时,持基资金行为出现了分歧,大额涌入与止盈赎回的现象并存。尽管后续债市策略存异,机构认为当前债基仍有配置价值。
今年债基大幅“回血”近4000亿元,净值最高增长19%
据中基协最新的数据,截至4月末,债基的份额为3.86万亿份,相比3月末增加了1680.81亿份;净值规模为4.37万亿元,相比3月末增加了2041.87亿元。自去年四季度理财赎回潮导致的债市波动过去后,债券基金的规模已从低点回升了近4000亿元;4月债市走牛,回升势头更快。
图:债券基金总净值规模和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财联社整理)
债基今年以来的“回血”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根据媒体此前的统计,有1800余只债券型基金最新单位净值创新高(即基金最新单位净值大于该基金之前历史上单位净值)。根据Wind数据,今年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上涨1.70%,超过九成的债基取得正收益,而同期股票型基金指数收跌。
具体来看,截至5月28日,今年净值增长率靠前(剔除因提高净值精度而导致的异常飙升)的债券基金(包括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混合一级、混合二级债基)有国海安盈债券A/C、工银可转债债券、天弘稳利定期开放A/B。其中,工银可转债债券基金以19.36%的收益率拔得头筹。
债基回暖之下,大额限购与机构止盈同现
随着债市走强,债基赚钱效应回暖,资金正涌向债基。为保护债基投资人利益,5月以来多只债基发布大额限购令。据媒体不完全统计,5月已有70余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或调低单一基金账户申购额度的公告。
5月22日,华安添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公告称,暂停大额申购及大额转换转入,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及转换转入的金额应不超过1万元。
5月17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自5月17日起,交银丰润收益债券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的限额为100万元。
5月16日,中加基金将旗下中加颐智纯债债券、中加丰裕纯债债券A类、C类基金份额的申购限额调整为1万元;5月16日—5月17日,中银稳汇短债基金A类、C类基金份额均暂停接受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超过100万元的申购申请。
同时,多只债基因出现大额赎回而提高净值精度,而大额赎回或为机构选择止盈赎回。
5月25日,金鹰添盈纯债C份额的单日净值上涨133.47%。5月24日,该基金发布了调整净值精度的公告,称由于在5月23日发生大额赎回,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决定将C份额净值精度提高至小数点后8位。
5月17日,东吴基金公告称,东吴中债1-3年政策性金融债A类份额于5月16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决定自5月16日起提高该基金A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
此外,汇安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博远基金、财通基金、红塔红土基金、长信基金、东海基金等公司旗下纯债基金近期均遭遇过大额赎回而提高净值精度。
债基仍有配置价值,债市策略存分歧
中信证券FICC团队首席明明在分析债基规模回升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收益率大幅反弹,但投资者申购意愿修复有限。2023年一季度,中长纯债基的申购赎回份额延续净减,短期纯债仅小幅修复,明明认为,资金回流仍有较大空间。
图:债基申购赎回净份额(亿份)

(资料来源:中信FICC,财联社整理)
在负债端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债基管理人只得通过加高杠杆的方式推动规模修复。截至 2023一季度,中长纯债基和短期纯债基的平均杠杆率为122.87%和116.25%,较2022年四季度分别增长1.39%和1.07%。而债基披露的平均组合久期却并未出现同步扩张,2023一季度中长纯债基和短期纯债基的平均组合久期1.63年和0.72年,较2022年四季度分别变动-0.05年和0.04年。
明明认为,当前仍是纯债基金积极配置的窗口。随着银行存款利率边际下行导致表内产品对资金吸引力下降,同时在消费复苏分层、地产延续低迷背景下,客观的“资产荒”有望推动更多资金流入债基市场。纯债型基金在获得更多负债支持后,下半年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策略上也顺应环境利好可从修复利差转向拉长久期,业绩收益预计维持扩张。
国泰君安基金配置首席分析师孙雨则看好二级债基。孙雨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弱复苏,同时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银行负债成本下行,利率债、信用风险较低的高等级信用债性价比提升。多重利好催化下,债市继续走强。弱复苏背景下,二级债基投资性价比凸显。
不过,开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曦指出,虽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LF的利差分位数依然高于50%,从这个角度而言,长端收益率依然有下行空间。但是,2023年的利率中枢理应高于2022年,当前债市或已超涨,继续下行空间有限;其次,政策端可能并非像市场理解的一样“保守”,应该警惕政策和基本面的预期差,追高需谨慎,建议更多转向防守。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大幅“回血”近4000亿元,资金行为虽“魔幻”,债基配置价值犹存)
(责任编辑:91)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2629号-1